諸葛亮的空城計世人皆知,大緻是說諸葛亮在馬谡丢失軍事要地街亭(今甘肅莊浪東南)以後,被司馬懿的大軍圍困于西城。當時諸葛亮手中已無兵馬,但仍然沉着鎮定。他叫人打開城門,自己在城樓上撫琴迎敵。司馬看了這種情勢,懷疑諸葛亮設有埋伏,非但不敢攻城,反而退兵回走。
這個故事因為《三國演義》和京劇“失、空、斬”而流傳。因此“空城記”的故事也成為後人津津樂道的故事。然而,事實卻并非如此。
因為這件事在《三國志》的諸葛亮傳和、馬谡傳中都沒有記載,隻有松之注《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引《蜀記》中郭沖說的一條材料,有點同空城計的故事相類似。郭沖說的一條材料,原文如下:諸葛亮屯于陽平,遭魏延諸軍并兵東下,亮惟留萬人守城。晉宣帝(司馬懿)率二十萬衆拒亮,而與延軍錯道,徑至前,當亮六十裡所,偵候白宣帝說亮在城中兵少力弱。亮亦知宣帝垂至,已與相通,欲前赴延軍,相去又遠,回機反追,勢不相及。将士失色,莫知其計。亮意氣自若,救軍中皆卧旗息鼓,不得妄出庵幔,又令大開四城門,掃地卻灑。宣帝常謂亮持重,而猥見勢弱,疑其有伏兵,千是引軍北趣山。明日食時,亮謂參佐抽手大笑日:“司馬必謂吾怯,将有強伏,循山走矣。”候理還白,如亮所言。宣帝後知,深以為恨。
但是,從曆史事實考證,諸葛亮初次北伐屯兵陽平(在今陝西勉縣西)時,司馬懿尚在荊州宛城(今河南南陽)督軍。兩年後,他才首次率領軍隊從宛城經西城(今陝西安康西北)讨伐蜀漢。就是這一次,他同諸葛亮也沒有在陽平交過鋒。郭沖所叙顯然缺乏依據。
從這些情況看,諸葛亮的“空城計”大緻是一種傳說,是小說虛構出來的。不過,三國時期,魏國的名将文聘卧床卻敵的故事,倒是有點類似“空城計”。
公元226年秋,魏文帝曹丕死了,孫權得到這個消息,親自率領五萬人馬,攻打魏國的江夏郡(治今湖北雲夢西南),把魏國的江夏太守文聘包圍于石陽(今湖北武漢西北)。當時,石陽的城栅剛被雨水淋壞,因為農忙,還沒來得及修補,孫權大軍的突然到來,使文聘陷于被動的局面。
他一面布置城守,一面考慮對策。他思索了一會,覺得在這種情況下,很重要的一條是向敵人表示自己沉着有方,讓敵人摸不着底細,不敢全力進攻。于是,他告訴手下人,孫權要是派使者來,隻說“太守在卧床睡覺,不見人”。
孫權聽說文聘在城池被圍的情況下仍然安心卧床睡覺,果然對攻城戰鬥産生了顧慮。他向部下說:“文聘這個人是北方名将,一向忠于職守,現在大軍壓境,他還卧床睡覺,這不是有埋伏,就是有外援,我們可得小心點。”
在孫權攻打江夏以前,魏明帝曹叡曾經派遣治書侍禦史荀禹到江夏慰軍,荀禹到達時,聽說孫權正在圍攻石陽,就從所經各縣征集了一千多人馬前去支援。這支援軍臨近石陽時,為了壯大聲勢,利用山勢舉火示威,孫權弄不清虛實,以為文聘内有埋伏,外有援軍,就從石陽撤退了。
由此可見,空城計的故事,很可能是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很可能是以述故事為佐料,“移花接木”而來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