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年末,《人民日報》發布一則#緻敬2021的每個普通人#專題片。
視頻中有這樣一句話貫穿始末:
每個人都是時代的一座高山,普通人也可以鑄就偉大。
今天,有書君也想好好回憶幾個普通人。
他們本和你我一樣,平凡無奇。
但他們又足夠幸運。
這些人的故事,都曾持續上過熱搜,讓屏幕前的你流下熱淚。
這一年,馬上就要過去。
總覺得有些人,不該被忘記。
他們像極了一顆顆火炭上的糖,在生活的炙烤中“滋滋”作響。
相信你也跟我一樣好奇他們的現狀。
當流量傾瀉殆盡,浮出水面的,究竟是煎熬中的苦,還是融化後的甜……
“他們是為我而死”
2021年2月19日,一則中印邊境“加勒萬河谷沖突”的視頻刷爆了網絡。
話題#他們是為我而死#持續占據微博熱搜榜一。
視頻裡,外軍手持木棒、鋼管、頭戴鋼盔,密密壓壓擠滿了整個河灘。
戍邊團長祁發寶手無寸鐵,張開雙臂,毫不退讓。
雙方嚴正交涉時,一塊石頭突然砸中他的左前額,頓時血流如柱。
因為傷勢過于嚴重,醫院多次下達病危通知。
再醒來時,已是9天後,祁發寶發現自己躺在西南醫院的病床上。
後來,得知陳紅軍、陳祥榕、肖思遠、王焯冉四名戰友全部犧牲,他心口宛如刀割,用拳頭捶打自己的胸膛,止不住地流淚:“他們是為我而死的……”
如今,他額頭的凹陷處仍十分明顯。
頭部十幾厘米的疤痕,是那場沖突的印記,也是他保家衛國的榮光見證。
在人民軍隊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主題展覽上,他張開雙臂的照片,成為展覽館的一角。
留言冊上,他親筆寫下:“大好河山,寸土不讓。”
有人說:
“軍人也有風花雪月,但那風,是鐵馬秋風;那花,是戰地黃花;那雪,是樓船夜雪;那月,是邊關冷月。”
軍人,是讓國人能依靠的一座山。
面向我們的那一面,是春和景明,面向敵人的那一面,是刀山劍樹。
“拉面3元一碗,不漲價”
因為15年來一直堅持賣3塊錢一碗的拉面,來自山東臨沂的農民程運付意外爆紅網絡。
人們親切地稱他為“拉面哥”。
不到一個月,他成了流量的中心。
有人驅車幾百公裡,排隊數個小時,隻為了吃他的一碗面。
有人身着奇裝異服,架起手機日夜直播,隻為了蹭一點流量。
小小的山村人聲鼎沸,成了一處鑼鼓喧嚣的大集市。
但命運的無常對于普通人是殘酷的,而熱度本就是一道抛物線。
如今,這裡的行人已寥寥無幾,“拉面哥家” 的紅色招牌也不再鮮豔明亮。
12月,拉面哥的兄長因車禍意外去世。
兄長留下了3個孩子,一大家子的重擔幾乎落在拉面哥的身上。
有人說:“善良敦厚是這個世上最需要的品質。”
無論是流量巅峰時的璀璨,還是歸于平淡的艱辛,它都能讓人看清遠方的路,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面對現狀,拉面哥的一句話讓人動容:
“我得好好的,得使勁幹,把這個大家庭撐起來。”
他想把三個孩子撫養成人,了卻兄長的遺憾。
雖然他的壓力不小,但值得慶幸的是,撕下流量的僞善,剩下的,更多是熱心人的善意。
仍堅持留下來的一些主播,會幫忙幹農活,也會給他們修車。
他的房子重新吊了頂,換了地闆,還粉刷了牆面,換了新的家具。
拉面哥裝修後的房子(圖源:海報新聞,下同)
日子雖然歸于平淡,但生活的希望,卻從未消失。
如果你能有幸去他那裡做客,就會發現:
拉面仍然是3元一碗,沒漲價。
“你尋他時緣起,你不尋他時緣滅”
拉面哥的流量,郭剛堂去年也有蹭過。
别人是為了尋找商機,而他,是為了尋找兒子。
1997年,他兩歲大的兒子被人販子拐走。
接下來的24年,他騎行50多萬公裡,跑廢了10輛摩托車,走遍全國31個省。
劉德華在電影《失孤》中扮演“萬裡尋子”的主人公,正是以他為原型。
去年7月11日,在多方努力下,郭大哥終于如願找到兒子。
認親現場,一家人相擁而泣。
但看似苦盡甘來的結局,卻隐藏着時間無法抹平的不公。
他尋回了人,卻沒能尋回兒子的心。
養育20多年,兒子郭振早已和養父母培養出感情,他決定留在養父母身邊。
郭大哥心中的痛苦無以言表,但他還是寬容了養父母,也尊重兒子的選擇。
他不想過分打擾。
偶爾,他會驅車趕往河南看望兒子。
但一有空,他還會趕去自己的“尋人工作室”。
他的手機裡存滿了尋子的父母,他始終是這些人的主心骨。
有人曾經勸他:“你已經對得起這個社會了,該撤就撤吧。”
但他仍想盡自己所能,能幫一個是一個。
電影《失孤》中有這樣一個場景:
主人公尋子遲遲未果,他不知道自己是否要堅持下去。
一位高僧告訴他:“你尋他時緣起,你不尋他時緣滅。”
郭大哥其實并不期待,自己真的能幫忙找到孩子。
但他想讓這些父母知道:
堅持下去,比什麼都重要。
“妞妞,爸爸還想接你回家”
郭剛堂找到了兒子,但鄭州的“雨衣爸爸”卻永遠失去了女兒。
7.20鄭州特大暴雨過後,地鐵5号線沙口路一張照片引發了衆多網友關注。
照片中的男子,是5号線14名遇難者之一張某月的父親。
他落寞的身影,像城市一角的雕塑,戳中了無數人的心。
從那以後,張父便再也沒坐過地鐵。
即使到了地鐵站附近辦事,他也會選擇繞路走。
失去女兒的幾個月裡,失眠已然成為常态。
他需要聽心理醫生發來的訓練音樂,才能讓自己放松下來。
他始終不相信女兒已經撒手離去。
因為當時未能開車去接女兒,他也一直活在自責裡。
日子一點點過去,他逐漸接受了這樣的事實,并親自為女兒設計墓碑上的圖案。
(張父親自設計的墓碑圖案,圖源:紅星新聞,下同)
不會電腦設計,他就從頭開始學習。
趴在電腦前,一坐就是一天。
偶爾累了,他就在網上查找關于死亡的資料。
因為他想知道,女兒離世前究竟難不難受。
去年十一月份,遇上單位改制,張父提前退休。
每個月,他與妻子都會去墓園看望女兒,一起聊聊家常。
希望他真的能走出來。
雖然時間不一定能沖淡痛苦,但天上的妞妞,也不會希望爸爸一直這樣自責下去吧。
也希望網上的一些人,不要再打着所謂“愛國”的旗号,将他們劃為“境外勢力”。
站在痛苦之外刁難受苦之人,從來都不是一件光榮的事。
一個普通的父親,太過思念女兒,沒有故意擾亂公共秩序,又有什麼錯呢?
白發人送黑發人,這世上,最痛的不過如此。
這個英雄,有點不一樣……
跟雨衣爸爸一樣,南京胖哥也曾深陷網絡暴力的泥潭。
跟大家印象中的英雄不同,南京胖哥膀大腰圓,一副“社會大哥”的裝扮,讓陌生人不敢靠近。
半年前的南京新街口暴力事件,許多人至今想起,還心有餘悸。
41歲的吉某駕駛一輛白色轎車碾壓前妻,犯案後又駕車橫沖直撞,場面一度失控。
南京胖哥邱紹春瞅準兇徒下車的功夫,一個箭步沖上前與之搏鬥。
但兇徒的屠刀冰冷無情,雖然胖哥萬幸保住了性命,但腸子和胃都留下了不小的創傷。
至今,他仍在使用造瘘袋代替原來的器官。
每次走上一公裡,就直喘粗氣,平時連換一桶水的力氣都沒有。
因為身體原因,他斷了收入,每月領1000塊低保維持生活。
但生活再艱難,他都沒有抛棄心智的純正。
來自四面八方籌來的善款,他沒有收取。
面對過去的“黑料”,他沒有逃避。
一個普通的英雄,不可能完美無瑕,也沒必要按照大衆想要的劇本去包裝人設。
祝願胖哥今年的手術成功,一切順利,也祝願胖哥和女友終成眷屬,享受幸福。
畢竟善良的人,都值得一個美好的未來,不是嗎?
一人拯救一座城!
有人以身堵刀,拯救了周圍的陌生人,有人靠一己之力,拯救了一座城。
去年10月18日,甯夏司機董師傅了解到最新疫情後,提議要帶同車人進行核酸檢測。
在他的勸說下,一行人改變了原來的計劃,驅車前往采樣點。
當晚,部分人員檢測結果為陽性!
截圖源自南方周末全媒體實驗室 圖 | 汪亞純、王瑾瑜
有網友對他的行為大加贊賞:董師傅阻斷了一條傳播鍊,拯救了一座城!
因為他的堅持,國家節省了一大批人力物力。
我們許多人的計劃沒有被打亂,正常的出行也沒有受到阻礙。
更重要的一點,在于許多人免于病毒的侵擾。
值得道賀的是,去年12月7日,董師傅的專車“甯AE6865客車”終于再次“開張”。
有了工作,便有了收入;有了收入,便有了支撐家庭的來源。
董師傅駕駛的旅遊客車(右)
希望他生意興隆,每次都能“滿載而去,平安而歸”。
長途跋涉,也希望他多多注意身體。
即使為工作操勞,也别忘了欣賞沿途的風光。
我們所有人,都應該跟這位普通的司機說聲謝謝。
▽
《南方周末》有一句流傳很廣的話:
“小人物從來不是大時代的被動接受者,每一個小人物的參與和行動,彙成大時代的洪流。”
每一個普通人的力量都不可小觑。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水晶宮和英雄劍,大多是滿地狼藉。
多少年過去,掙紮的生活隻見江湖夜雨,不見桃李春風。
普通的小人物,正如你我,披荊斬棘,終其所求,隻為一句“平安”。
生活難嗎?
難。
人生中的每一次意外,都足以讓自己的世界天塌地陷。
但值得慶幸的是,那些心酸的故事,看似絕望,卻仍有溫暖和愛流淌。
并不是抛頭露面,站在聚光燈下的人才算偉大。
那一個個為生活奔波,支撐起一個家的普通人,同樣值得尊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