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直在用的 MX Master 3 開始出現故障,所幸購買時間還未滿一年,送去售後檢測之後羅技同意換新,不過新款得從北京郵寄——等等,這怎麼行?
工作可以用筆記本的觸控闆搞定,Apex 不能。我腦瓜一轉,立馬聯系好了換新的 MX Master 3 買家,然後轉頭紮進了早些時候尋找售後點時路過的那家羅技專賣店。站在闊别十多年的賽博廣場裡,眼前琳琅滿目各種外設鋪面而來,我開始回想自己究竟需要一款怎樣的鼠标:既然過去這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我幾乎沒有将筆記本和台式機擺一起辦公過,帶魚屏夠用的前提下,多設備切換這種《效率寶典》我實在用不上。
那為什麼不改變思路,買一款可以暢玩遊戲同時兼顧辦公需要的鼠标呢?
我看中了朋友反複推薦的羅技 G Pro Wireless 第二代,人稱「狗屁王」的遊戲鼠标(下面還是叫它 GPW2 吧)。因為沒有用過上一代羅技 GPW 鼠标,所以這樣對比起來可能會有些「不講武德」。但 GPW2 相比我此前在用 MX Master 3 最大的差異真的是「輕」,那種将手放上去之後覺得有點不太真實的輕。默認情況下 GPW2 的重量不到 63 克,如果說用 MX Master 3 的感覺是将手掌完全托付給鼠标,那 GPW2 就是抓着一坨塑料在鼠标墊上恣意草書——寫的是一首又菜又愛玩、重傷倒地首先排除外設問題的七言絕句。
在将默認腳墊替換為包裝内贈送的 PTFE 腳墊後,這種輕快的感覺進一步得到了提升,輕巧的操控感加上順滑的地面阻尼,每一次因為緊張而出現的手抖都能精準而快速地反饋到遊戲裡;贈送的 3M 防滑貼紙貼上之後雖然比較沾指紋和汗漬,但确實可以進一步提供握持手感——這對輕量化鼠标而言還挺重要的。
DPI 速度及偏好可以在 G Hub 配套應用中設置
雖然 GPW2 用的依然是個人比較讨厭的 micro USB 接口進行充電,但它的 USB 無線信号接收器也可以通過包裝内置的擴展接收器直接接在 micro USB 接口上。一方面不用再拿着 USB 無線信号接收器滿機箱找接口,可以直接将接收器擺在桌面上,另一方面也可以随時把無線信号接收器連同擴展接收器一并拿掉,然後給鼠标充電或有線使用,甚是方便。
最後,羅技 GPW2 并沒有提升我的 Apex 遊戲水平。
@張奕源 Nick:一次性口罩收納盒誰能想到口罩要帶這麼久呢?2022 年已經過半,原以為「戴幾天口罩就能摘了」的我們,已經把口罩當成了和衣服一樣的日常用品,随時随地都離不開。正因如此,很多人都會大批量采購口罩,圖個便宜省事。
批發來的袋裝口罩有個不大不小的問題,那就是塑料包裝比較簡陋,抽取口罩有點麻煩;有時候抽出一個口罩來還會帶出另一個,再放回去又會産生二次污染。市面上也有盒裝口罩,但價格相對袋裝更貴,而且都是紙盒,容易扯破。
于是,我就想到買一個專用的盒子來裝口罩,一搜還真有,價格也不貴。
這款産品本身其實沒啥好講的,就是一個塑料盒,可以把口罩放在其中;有專門抽拉口罩的開口,外層還有蓋子保護,防止落灰。收到盒子之後,可以先用清水洗幹淨,然後用酒精完整擦拭一遍内部,消毒之後再用。畢竟口罩也屬于醫療用品,防止外部病毒入侵之前,先得确保收納環節本身相對無菌才行。
我強烈建議家裡大批買口罩的朋友們都搞一個收納盒,不僅能讓口罩抽取起來更方便,還能解決口罩的收納問題,免得一包口罩天天放在家門口,礙事又難看。
@Kiririn:聯想 異能者 筆記本電腦無極升降支架在家辦公半個月,家裡書房的桌子實在太低,低到了我把人體工學椅降到底都無法配合演出的程度。每天幾個小時的久坐,加上桌椅高度不匹配導緻的不良坐姿,這一切讓本來享受的碼字過程變成了一種折磨——但家裡的家具動不得,我隻能另想辦法拯救一下自己日漸酸痛的頸部,直到這時我才想起有一種東西叫做「筆電支架」。
目前主流電商平台上在售的、比較靠譜的筆電支架通常處于一二百元的價位區間,其實此類産品也沒有什麼技術含量,隻要鉸鍊強度可靠、重心平穩即可。「異能者」是聯想投資的外設品牌,産品也在聯想旗下銷售,兩家之間有點像是紫米和小米的關系,聯想自家有為拯救者系列遊戲本推出配套的散熱支架,而異能者的升降支架則更像是為小新和 Yoga 之類的聯想辦公本設計的。我選擇它的原因也很簡單:便宜大牌,售後方便。
這款升降支架采用的是 Z 形四鉸鍊結構,全鋁合金制造,底闆算是比較厚實的類型。所謂的「無極升降」倒是感知不強,充其量也就是鉸鍊咬合力度大到離譜,我在初次使用的時候甚至懷疑這東西到底能不能徒手打開。使用體驗上,這款升降支架的表現四平八穩,平整的金屬底闆也能最大限度的提升桌面空間的利用率,隻是我的 MacBook Pro 沒法做到與頂部的防滑墊完美貼合,畢竟它也沒打着「Design for Apple」的标簽,這倒是可以理解。
總的來說,升降支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調整坐姿的作用,也的确緩解了我頸部疼痛的狀況。99 元的價格不虧,由于筆電支架本身的尺寸,就算以後換用電動升降桌,它也可以兼作 iPad 的桌面支架,實用性還是不錯的。
@北鸮:Corne 有線分體機械鍵盤在體會了 Alice 人體工學配列的好之後,我一直試圖嘗試一些更獨特的方案,看它們能不能幫我的手腕再輕松一點。這次嘗試從一把閑魚淘來的 Corne 為起始。
用 Corne 的想法始于我擁有 40% 鍵盤和 Minila 之後。老版 67 鍵 Minila 的一大特點就是采用了 2u 的左 Shift,和标準配列相比短了 0.25u,以此把原本的 2.75u 右 Shift 拆成三個小按鍵,讓 60% 的面積能塞下一組單獨的方向鍵。它帶來的副作用,就是讓人為規定的「标準鍵位」中,處于左右手中點卻劃給左手的 B 鍵真正偏向了左手,我逐漸也習慣了不用右手按 B。就在這個當口,我剛好收到了這把 Corne。
Corne 是一個開源項目,理應是自己下圖紙買原件打闆子的,買現成轉手的套件算是圖方便,上家還送了我一套軸。嚴格分類的話,這是一把直配列、分體式的 40% 鍵盤,每一列按鍵根據手指長度的差異做了參差。更重要的是,因為支持開源固件,哪怕我用了很久也沒有順手,還是可以改改鍵值把它當宏鍵盤什麼的來用。
和常見的人體工學配列相比,Corne 這種分體鍵盤的優點在于它給了肩膀足夠的舒緩空間,兩塊電路闆通過音頻線連接,線有多長它們就能拉多遠,手不用像其他鍵盤一樣湊在一起,也可以根據雙手的生理角度調整擺放,自由度大大提升。屏幕也很好玩,可以自己編寫要顯示什麼,現在我用的就是默認的顯示鍵盤名字、所在層級和擊鍵情況。
不過真說起打字體驗,它目前還是比不上 Alice。一方面是分體設計讓我現有的腕托無法使用,鍵盤的主體也太高了,我需要調整自己的手腕,正在考慮用筆把内側墊高減少手腕的旋轉;另一方面,鍵帽不是很好配,我現在隻能拿一些垃圾包散碎鍵帽湊出一套用着。直配列的适應期也比預想要長,不過手腕和肩膀确實比之前更舒服了,它們可以在一個比較自然的位置放着,我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坐姿随時調整鍵盤位置,中間還可以放一些需要的東西,比如水杯、小鍵盤、燈的開關、水獺什麼的。即使不習慣,這個配列玩玩還是很有趣的,等用得更順手了,我寫篇文章單獨講講這種配列。
@cheaplaty:若飯固體版 1.13 LTS
在若飯的代餐産品線中,固體版是形态最不穩定的産品,從藥丸、餅幹(牛奶味)一路做到蛋白棒(甜味),然後又做回餅幹(海苔味)。這也從一個側面表明固體版是相對最不好做的産品線,很難找到能兼顧營養和口味的形态載體,隻能邊試邊改。
前兩個月,若飯又改了一次,發布了固體版 1.13 LTS,搖身一變做起了威化餅幹。所謂 LTS,是挪用了軟件開發中「長期支持」的概念,号稱三年内不會再做形态變化,隻會持續優化。
介紹體驗之前,還是先說說自己的情況。盡管我現在仍然用代餐解決相當比例的飲食需求,并且國内除了若飯也沒什麼正經做代餐的,但我買的基本都是粉末版,偶爾也會買點瓶裝液體版,圖個省事或外帶方便。至于固體版,基本隻在上新時買來嘗鮮,之後就隻是打折時買點換換口味了。
之所以這麼安排,除了成本上的考慮,若飯的固體版确實也沒那麼合我口味。如他們團隊自己承認,之前的幾次嘗試不是太幹太硬就是太甜太膩。即使在我這種對于食物持高度功利主義态度的人看來,都在黑暗料理的路上走得有點遠了。
這個問題在新一代産品上有所改觀。威化餅幹可以說是若飯曆代産品裡最大衆和「正常」的形态,鹹蛋黃也是一種普通人都能理解的口味。實際吃起來也确實就是相當正常的威化口感,沒有發生前代産品第一次入口時被噎到的「驚喜」。即使按照一種普通零食的标準看,若飯威化的口感也算是過關的。
當然,作為一種「健康食品」,若飯所說的「鹹蛋黃」更接近這個詞字面上的意思,而不是像如今越發放飛的食品文案中那樣,作為美乃滋加鹽的代稱。如果你被這類文案「教育」得比較多,可能要調整一下預期。此外,可能是因為添加了蛋白,如果在口中停留時間較長,還能隐約感到一些苦味,略微令人不快;由于回歸了餅幹形态,吃多容易口幹的現象不可避免,吃的時候旁邊備一杯水或者牛奶是很有必要的。
既然是代餐,代替普通食物的效果肯定需要關注。一根若飯威化能提供 70 卡的熱量。根據官方說法,兩三根(140—210 卡)可以當早飯,要當正餐則需要四五根(280—350 卡)。這從數值上能說得通,但從心理感受上,由于一根重量隻有輕飄飄的 15 克,吃完的「實在感」肯定沒有類似熱量的傳統食物來得強,也不及同品牌的液體版。
縱向看,前幾代固體版雖然也有飽腹感不足的問題,但這一代的威化形态可以對應到非常大衆的零食,因此格外放大了「不是在吃正餐」的感受。吃了幾次後,發現飽腹感其實還是有的,隻是需要一點耐心,吃完後需要等待二三十分鐘才會慢慢體現出來,或許是因為添加的纖維和燕麥粉需要些時間來消化。
最後說說成本。這一代固體版的正價是 3 盒 139 元(合 3.9 元一根),10 盒 417 元(合 3.5 元一根)。按照一頓要吃 4—5 根的官方說法計算,即使買 10 盒量販裝,一頓的成本也要 14—17.5 元。但考慮到幾乎肯定要搭配飲品來「服用」(官方也建議搭配牛奶),實際的成本還會更高一些,接近于液體版若飯的價格(按箱購買的正價合 20 元一瓶,熱量 350 卡),更遠高于粉末版的價格(按桶購買的正價合 13.5 元每份,一份按 80 克、350 卡計)。
因此,對于我這樣固定吃一定比例代餐的人群,接着把粉末版當作主力還是最經濟的(上半年推出的調味粉末也一定程度改善了口味問題)。如果你之前沒有嘗試過若飯,這個「史上最不黑暗」的版本倒是可以作為一個不容易踩雷的起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