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蘇轼在題西林壁中富有哲理的詩句

蘇轼在題西林壁中富有哲理的詩句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9 23:06:11

蘇轼的政治生涯,可以說是從高光時刻一路向下;但他在文學方面的成就,卻是一路高歌直達頂峰。

他寫過許多著名的詞,比如《念奴嬌.赤壁懷古》、《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前後《赤壁賦》等等,他也寫過許多詩,有的還是非常有哲理的詩,比如這首著名的《題西林壁》。

蘇轼在題西林壁中富有哲理的詩句(蘇轼的題西林壁)1

題西林壁

宋.蘇轼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隻緣身在此山中。

譯文:

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都呈現不同的樣子。

之所以辨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身處在廬山之中。

蘇轼在題西林壁中富有哲理的詩句(蘇轼的題西林壁)2

1079年,因為那一場著名的烏台詩案,蘇轼被貶黃州,直到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他才接到量移汝州的調令,得已走出黃州。

在黃州,他吟完那首《滿庭芳·歸去來兮》,在三位好朋友的陪同下去往汝州,途經了江西的九江。

這三個朋友,一個是陳慥(字季常),一個便是和尚參寥,一個是道士喬仝(同)。

陳慥字季常,是《河東獅吼》裡面的主人公,據記載,他“常信佛,飽參禅學,自稱龍丘先生,又曰方山子”。和尚參寥是佛家,道士喬仝為道家。這三位好友的超然思想都深深影響到了蘇轼,這也是蘇轼為何能如此之快地走出陰霾的原因之一。

交好友,交對自己有益的好友,才能有助于自己的成長!

蘇轼在題西林壁中富有哲理的詩句(蘇轼的題西林壁)3

到達九江後,因為廬山還有寺廟,蘇轼與參寥一同在廬山盤桓了十幾天。蘇轼到廬山時,據說幾百個和尚都很興奮,紛紛告知:蘇子瞻來了。在此,他也寫了好幾首詠廬山的詩篇。

剛入廬山的時候, 他曾寫過一首五言小詩:

“青山若無素,偃蹇不相親。要識廬山面,他年是故人。”

詩中他無比風趣地說,第一次見到廬山,好像遇到一位高冷卻又想要結識之人;要想和他混熟,今後就得常來常往。于是他 “往來山南北十餘日”。即将離開時,他在東林寺長老常總和尚的陪同下,遊覽了西林寺。

半個多月的遊玩即将告一段落,雖然不像剛來時一樣,覺得巍峨的廬山不可親近,卻依然覺得它千變萬化,神秘莫測。他心裡常常生出一種奇妙的感覺,那就是同一座山峰,同一種景物,從不同的距離,從不同的角度來觀察,看到的景象是截然不同的。蘇轼深有感觸,倏然頓悟了:廬山,也仿如自己波瀾壯闊的前半生一樣,隻有跳出來俯瞰,從不同的角度去看,才能看清楚真面目。

自己這一生,因才氣而名動京師,也因為才氣,被人忌憚,被人打壓、構陷,以至于深陷囹圄,幾欲喪失性命!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也唯有到了古今的地步,走出了陰霾再來回首往事,才明白了這個道理!

廬山這一部讀不完,看不倦的好書,也從一定程度上,給了他啟迪,于是,臨下山時,他在西林壁上題下了這首著名的《題西林壁》。

蘇轼在題西林壁中富有哲理的詩句(蘇轼的題西林壁)4

在詩中,蘇轼寫出了廬山的雄奇:從橫着的方向觀察,所見得到的是道道山嶺;再從側面端詳,則是座座奇峰。最終,他得出了自己的結論:之所以無法看清廬山的真實面目,是因為自己身在廬山之中。

一味地在山間流連,“見木不見林”,自然難見其本象。

《小窗幽記》裡曾這樣寫道:議事者身在事外,依析厲害之情。任事者身在事中,當決厲害之慮。旁觀者清,當局者迷,所以我們才說,蘇轼寫下的這句哲理詩:不識廬山真面目,隻緣身在此山中,是對自己人生的反省,也給了後人以激勵。

#頭條創作挑戰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