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遲忘時
制表業中的常見貴金屬主要為:黃金、白金、紅金、鉑金四種,擁有美麗的色澤,性質穩定,在一般條件下不易引起化學反應,便于保持,當然價格也是貴的。
制表所用的黃/白/紅金都是含量不少于75%的金元素加以不同其他金屬的18K合金, 一般來說,制表材料中的黃金:75%金+15%銀+10%銅,紅金:75%金+9.2%銀+22.2%銅,白金:75%金+25%鉑或钯,但今天 我們不談化學,隻聊八卦,說說它們的前世今生、潮起潮落。
黃金,已經成為了一種超越種族,語言,文化的全球硬通貨。從上古時期,人類就已經為黃金而瘋狂。
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将黃金與權勢畫上了等号。進入商品經濟時代之後,黃金也逐漸顯露出另外一個重要身份:流通貨币,并出現了以金為本位币的貨币制度—金本位。
黃金作為貴金屬的中堅力量,其本身的光澤柔美,化學性質穩定便于收藏,極好的延展性, 13世紀開始,黃金就已經被鍍在歐洲修道院鐘樓的時标和指針。但由于高昂的造價,黃金直到16世紀才開始用于制作懷表上。
鐘表自被發明伊始,就被當做技術與藝術的結合。機芯本夠嬌貴,值得一個精緻華麗的黃金外殼來裝載,這樣的制作哲學貫穿了16-18世紀的時計記錄,更以英法兩國為盛。這股華麗的黃金風潮,直到18世紀中葉啟蒙運動興起,時計由裝飾配件逐漸轉變為科學儀器,才稍稍有所收斂。
“金勞”
就現代工業而言,18K黃金是所有有色黃金中最純的顔色,最接近金礦被開采出來的狀态,最不容易過敏,需要最少維護。所以黃金表的風潮,一刮幾個世紀,但最能引起中國人共鳴的,便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盛行的“金勞”。“金勞”一詞始于粵語地區,黃金ROLEX(勞力士)的簡稱,無數次出現在港片中,并将金表之風吹向了内地。90年代正值内地經濟飛速增長時期,“下海”潮湧現了一批批的new money。一隻明晃晃金燦燦的黃金手表,明确傳遞出了佩戴者想要傳達的訊息:顯貴,有錢。整個90年代,内地市場對于黃金手表趨之若鹜,這也是黃金在内地市場最後的“黃金時代”。
Breguet(寶玑)TRADITION7027黃金款
入21世紀,雖然美洲歐洲對于黃金手表的狂熱一如往昔,亞洲市場卻逐漸冷靜,表示黃金鮮亮的顔色似乎與黃種人的膚色不搭, 也讨伐黃金的顔色太過張揚高調,這種主張慢慢影響了全球市場對于黃金的興趣。不過今年的SIHH上,黃金似乎又有卷土重來的勢頭。如果成勢,這一波黃金熱潮的名字我都想好了:Regoldness。
紅金是18K金的一種,是黃金與銅的合金。呈現出柔和的粉紅色,曾有人說是“羞紅了臉的黃金”, 因此也被稱作“粉金”,“玫瑰金”。近十年,紅金頂替了曾風光無限的黃金,成為珠寶首飾界最“大勢”的貴金屬,甚至連蘋果都要趕這個熱鬧,推出了紅金材質的Apple Watch。
紅金并不是一種新鮮事物。早在18世紀,這種粉紅色的合金已經被歐洲的珠寶匠發掘,用在了四色金(Gold à quatrecouleurs) 中。
四色金鼻煙盒,上面可見塊狀紅金
進入19世紀,俄羅斯成為了佩戴紅金的先鋒,社會上直接把這種粉紅色的金屬成為“俄羅斯金”。赫赫有名的俄羅斯金匠法貝熱(Peter Carl Fabergé),在擔任俄沙皇亞曆山大三世禦用珠寶匠期間,大量使用紅金制作出許多精美絕倫的複活節彩蛋,其中就包括莫斯科克林姆林宮彩蛋(Moscow Kremlin egg), 用紅金和白色琺琅微縮複制了莫斯科的 Spasskaya Tower。
使用大量紅金打造的莫斯科克林姆林宮彩蛋(Moscow Kremlin egg)
19世紀末期20世紀初,許多手表品牌都出産了相當數量的紅金懷表與手表,包括不少搭載複雜功能,或是有精美花紋與琺琅裝飾的紅金表款。而同一時期,鉑金由于低産量依然是王室專有,而白金還沒有大規模商品化。
安帝古倫自1900-現在,不同材質時計出現的數量。橫坐标為年代,縱坐标為目錄中出現的時計數量,數據為取樣估計值
但是,二戰後人們開始偏好紮實厚重的材質,相比于柔美小清新的紅金,紮眼的黃金更足以表示人們戰後重建的雄心壯志。另外,由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帶起的黃金ROLEX(勞力士)風潮,感染了之後包括肯尼迪,尼克松,裡根在内的數位美國總統,50-80年代是為黃金手表真正的“黃金時代”,把其他三種材質遠遠甩在身後,紅金也進入了20世紀的寒冬期。進入21世紀,當人們的精力從物質文明轉移到精神文明,紅金本身的柔和低調,與所有膚色都兼容的特質重新打動了消費者, 紅金華麗回歸,并一舉将曾經制霸的黃金甩在了身後。大批手表珠寶品牌都将紅金作為了貴金屬主打材質。比如PANERAI(沛納海)的5Npt 紅金, OMEGA(歐米茄)最先使用的Sedna™金, HUBLOT(宇舶)的王金等。
Cartier(卡地亞) CLÉ DE CARTIER 紅金款腕表
在Apple推出玫瑰金版iphone時,紐約客(New Yorker)曾發表過一篇評論,裡面說,與具有無窮政治皇權意味的黃金相比,紅金是一種“時尚化的短期追求”,“一種平民化的貴金屬”……這正是紅金在21世紀橫掃世界的原因,我們就生活在一個“紅金”化的世界,不再關心正統與血統純正,追求的是平民化的短期,大膽,變化,與時髦。
首先謹記,白金≠鉑金。白金是白色K金的簡稱,由75%的黃金與一些白色金屬(钯,鉑等)合成,展現出白色。白金的興起,從一開始就是作為鉑金的低價替代品,它的興衰,也與鉑金密不可分。
白金最早誕生于19世紀,當時的白金主要是黃金與钯(palladium)合成。在1912年,白金于德國的“黃金之城”普福爾茨海姆正式商品化,并開始被運用于首飾制作中。二戰時期,由于政府官方對于鉑金的限制,珠寶工匠可用的鉑金原料極具減少,白金作為鉑金的首席後補,一舉登上舞台,狠狠紅了一陣。
钯(Palladium)簡稱Pd
為了當一個稱職的鉑金替代品,顯示純白光澤,白金中會混入钯,鎳,銀,鋅等白色金屬。但鎳經常導緻人體過敏,于是人們開始将铑電鍍于白金外層,铑是一種非常強勢穩定的元素,屬于鉑族。一方面隔絕鎳與人體的直接接觸,另一方面增加白金的光澤與亮度.
近幾年,比較常見的白金成分是75%純金 12.5%钯 6%銅 4%銀 2.5%鎳,然後電鍍金屬铑保護。VACHERON CONSTANTIN (江詩丹頓)就将其白金款男表中钯的比例提高到15%,這樣的改變代價頗高,卻使得白金無需電鍍铑就可以更加閃亮,不會褪色變黃,廠方還指出這樣的配方将增加其強度,更不容易磨損。
VACHERON CONSTANTIN(江詩丹頓)HARMONY兩地時間 白金款腕表
近年來,許多手表品牌在推出貴金屬表款時,都會在相同價位上推出白金,紅金,黃金的表殼,掃清客人的價格之憂,隻憑顔色喜好下單。而由于黃金表殼在21世紀的疲态,一紅一白,成為了手表品牌貴金屬款式的經典組合。
紅金與白金,流行趨勢與時段雖然并不一緻,但在現代名聲大噪的原因卻是類似的:抛去貴金屬的社會意義,紅金白金的流行都是單純從審美出發,為它們的迷人光澤買單。而白金,就像現代社會常見的中産階級,相比于高高在上的鉑金,是一種踮起腳尖就夠得到的體面與奢侈。
鉑金,不像合金需要各種配飾加持,經常以高純度(90%-95%)出現。比高純度黃金更加穩定,極強的抗腐蝕性,高熔點,高密度,合金會出現的褪色,泛黃,氧化,引起人體過敏,需要鍍層等等問題,鉑金統統都沒有。本身就呈現純淨的銀白色,素顔出鏡毫無壓力。但鉑作為地殼中最罕見的元素之一,年産量隻有幾百噸,開采量是黃金的1/30,導緻鉑金價格高居不下,是同質量黃金的兩倍以上。
1752 年,瑞典化學家謝菲爾肯定鉑是一種獨立的金屬。其高熔點被當時的煉金術師發掘,用于将鉛煉成黃金的重要置換元素。人們逐漸發現,鉑金高熔點,高硬度,耐腐蝕,具有極高價值。1780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在收到禦用珠寶匠Marc Etienne Janety為其打造的鉑金物件之後,宣布鉑金是唯一适合國王的金屬。
Marc Etienne Janety為法國國王路易十六打造的鉑金糖罐
直到20世紀初,路易·卡地亞才打造了第一件鉑金首飾。随後,鉑金開始被運用于手表制作中。但随着二戰全面爆發,鉑金由于自身的高價與耐久性,被許多國家政府禁止其用作珠寶手表或者生活物品中,鉑金被迫退出曆史舞台。也是在同時,它的低價替代者,白金,正式上位。而二戰後,鉑金也并未回複元氣,因為彼時,黃金已經開始了它的獨霸。
上世紀60年代,鉑金在日本市場開始了它作為裝飾的複蘇:鉑金代表的純粹,永恒,高貴與罕見,與日本社會的主流價值觀不謀而合。鉑金首飾因此在日本大受歡迎,并随之攻陷了全球市場:七十年代的德國,80年代的瑞士與意大利,90年代的英國,美國,以及中國。而中國現在已經成為了全球鉑金首飾的最大市場。
從制表的角度來說,鉑金是制表師最為理想的材料,穩定,耐腐蝕,堅固耐磨,延展性好,還具有迷人的貴金屬光澤。無論是搭配它的老夥伴鑽石,繁複雕刻,或是搭載複雜功能,鉑金都可以最大程度實現一枚複雜時計的抱負:傳承。就像在拍賣目錄中可見的古董鉑金手表,将近一個世紀前的作品,鉑金依然铮亮如昔。
PATEK PHILIPPE(百達翡麗)5140P-017 鉑金款腕表
現代對于鉑金的消費,與前文的紅金白金截然相反,它無關時尚,風潮,無關政治和社會意義,可以同時被新舊财富接納,是一種對于“永恒”的投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