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雞起舞的故事發生在西晉,講的是一個叫祖逖的人,聽到雞鳴就起床練劍,立志報國的故事。而西晉這個朝代和後面的東晉十六國是中國曆史上有名的大亂世,也就有了祖逖最後憂憤而死的悲劇。
祖逖,出生于範陽(今河北涿州)的世家大族,家裡世代都是當大官的。在那個士族門閥制度盛行的時期,隻要你出生在名門望族,不論能力都是可以做官的,但祖逖卻是一個一類。
祖逖年輕時,性情豁達,不修儀檢,十四五歲了都還不願意讀書做官,但卻輕财好俠,慷慨節尚,常常用兄弟的名義向窮苦人施舍錢财,所以祖逖的兄長們雖然對他放蕩不羁的性格很無奈,但也不願意逼他。
再後來,祖逖覺得行俠仗義是小義,報效國家才是人生大義,于是開始讀書,不久就“博覽書記,該涉古今,往來京師,見者謂逖有贊世才具”,被舉為司州主簿。
在就任司州主簿的期間,祖逖結識了人生知己——劉琨,關系好到“同床共枕”的那種,兩人經常激昂慷慨地談論天下大事,互相勉勵将來要為國家做一番大事。
一日清晨,祖逖聽到外面的雞叫聲,認為是老天爺在激勵自己,于是一腳提醒了同睡的劉琨,一起起床練劍,也就有了聞雞起舞這個成語。
然而,一個又一個大變局接踵而至,意氣風發的有志青年,最終變成雨中浮萍在悲劇落幕。
天下大亂291年,八王之亂爆發,祖逖和劉琨二人在先後上場的八王之間左右浮沉
304年,匈奴人劉淵在北方叛晉自立,尊高祖劉邦、昭烈帝劉備,自稱漢王,不久後建立漢國,史稱漢趙。
306年,在八王之亂中獲得最終勝利的東海王司馬越,派劉琨出任并州刺史,抵擋漢趙的南侵。
307年,北方局勢逐漸不可收拾,司馬越派琅琊王司馬睿南下揚州,經營南方。
310年,劉淵病逝,四子劉聰殺劉和篡位
311年,司馬越病逝,劉聰攻克洛陽,俘晉懷帝,祖逖帶領家族宗親南渡,投靠位于江南的司馬睿。
311年西晉形勢
至此,昔日聞雞起舞的好友,一個在并州,一個在揚州,一南一北為挽救這個破碎的國家而流血奮鬥。
祖逖北伐313年,劉聰殺死被俘的晉懷帝,晉愍帝在長安即位。為了收複洛陽和北方失地,晉愍帝下诏,令經營南方的司馬睿率軍勤王,但司馬睿知道晉朝已經沒有能力收複中原,隻想保住東南半壁江山,不願北伐。
司馬睿
祖逖得到晉愍帝下令勤王的消息後,向司馬睿提出建議,堅持北伐:“晉室之亂,非上無道而下怨叛也。由藩王争權,自相誅滅,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原。今遺黎既被殘酷,人有奮擊之志。大王誠能發威命将,使若逖等為之統主,則郡國豪傑必因風向赴,沈弱之士欣于來蘇,庶幾國恥可雪,願大王圖之。"
司馬睿聽後大為動容,于是封祖逖為奮威将軍、豫州刺史,并給了祖逖一千人和三千匹布,讓他收複中原。
雖然司馬睿靠不住,但也算是師出有名,祖逖帶着這千把人渡江前往江陰,在過江的時候,祖逖中流擊楫,發誓說:“不收複中原,絕不回頭”。到了江陰後,祖逖開始冶煉兵器盔甲,招募士卒,拉起了一直幾千人的隊伍後,才開始中原進發。
當時的中原,主要有兩股勢力:一是羯族石勒的勢力,二是漢人的塢堡勢力。
劉淵之所以能在短短幾年的時間裡擊敗西晉,除了西晉在八王之亂中内耗嚴重,還得益于羯族石勒勢力的歸順,可在劉淵死後,石勒開始成為漢趙政權的内部隐患,并最終導緻漢趙分裂為前趙和後趙。而塢堡勢力則是八王之亂和永嘉之亂二十多年的戰亂期間了,地方大族吸引流民而形成的民間武裝組織。
祖逖進入中原最先接觸的就是這些漢人的塢堡組織,這些塢堡擁有自己的經濟圈子和軍事力量,雖然名義上屬于晉朝,但長期脫離中央政府的統治,屬于三不管的地帶,尤以占據谯城的張平、樊雅二人勢力最大。
祖逖進駐蘆州(今安徽毫縣)時,派人去聯絡張、樊二人,但發生沖突,導緻張、樊二人與祖逖的北伐軍對抗。經過一年的對峙,祖逖才得以通過反間計殺死了張平,破降樊雅,在中原站穩腳跟。
在三年多的北伐中,祖逖擊退了石虎和石勒的數次進攻,軍威大盛,越來越多的塢堡主和地方武裝前來歸順祖逖,“由是黃河以南盡為晉土”,使“石勒不敢窺兵河南”。
在祖逖連戰連捷的同時,北方的局勢再次出現巨變。
316年,劉淵的侄子劉曜攻克長安,俘晉愍帝,西晉滅亡。同年,鎮守并州的劉琨在西晉滅亡後也被擊敗,投靠幽州刺史,鮮卑左賢王段匹磾,并在一年後死于鮮卑内鬥。
318年,劉聰病死,漢趙帝國發生内亂,劉曜自立稱帝,都長安,史稱前趙;石勒亦反叛自立,都襄國,史稱後趙。同年,司馬睿在建康稱帝,即晉元帝,晉王朝進入東晉。
320年,正當祖逖勸課農桑,練兵積谷,準備向和河北進軍時,晉元帝卻任戴淵征西将軍,都督兖、豫等六州諸軍事司州刺史,鎮合肥,剝奪了祖逖的軍事指揮權。祖逖認為戴淵是南方人,雖然才能但沒有遠見卓識,自己辛辛苦苦收複河南,到頭來卻得不到朝廷的信任,為他人做嫁衣,很是不滿。
321年,東晉内部局勢愈加緊張,祖逖知道北伐大功難成,最終憂憤成疾,病逝于雍丘(今河南杞縣)。
320年中原局勢
北伐失敗的原因晉元帝司馬睿,身上流着司馬家族的血液,為什麼坐視劉淵劉聰侵占中原,西晉滅亡,甚至在祖逖北伐取得巨大成就,漢趙政權内鬥分裂的時候,剝奪祖逖軍權,緻使北伐失敗?這背後究竟發生了什麼?
西晉的統一的時間太過短暫,以至于沒能有效化解南北士族間的矛盾,當司馬越派司馬睿經營江南之時,如果不是琅琊王氏居中調和,司馬睿根本無法在南方立足。永嘉南渡後,大量北方士族南下,進一步加劇了南北士族間的矛盾,北方士族占據着高官顯位,享受政治上的特權;而南方士族作為土著,控制着江南土地和勞動力,享受經濟上的特權。
寫下《蘭亭集序》的王羲之,便出生于琅琊王氏家族
南北士族在政治和經濟權益上的争奪,是東晉内部極不穩定的因素,司馬睿維持東晉在江南的統治已經是費心費力,更沒有多餘的精力和條件興兵北伐。也就有了祖逖申請北伐時,司馬睿之派了一千士卒和三千匹布,敷衍了事。
前面說到,司馬睿之所以能在南方立足,以王導為首的琅琊王氏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可以說,東晉的建立完全是建立在士族的支持上的,因此也有了“王與馬公天下”的說法。
司馬睿作為東晉名義上的統治者,并不甘心和别人“共天下”,于是籌劃剪除士族,尤其是琅琊王氏的權力。
司馬睿開始重用寒門出生的刁協、劉隗、戴淵等人,但當時東晉的主要軍事力量全都掌握在荊州刺史王敦的手中,如果貿然下手,王敦可以率荊州大軍順江而下,将建康城圍得水洩不通。
為了掌握能和王敦對抗的軍事力量,司馬睿看上了祖逖的北伐軍,于是就有了戴淵都督兖豫六州軍事,奪祖逖軍權的事情。
司馬睿雖然掌握了北伐軍,但他選用的這些人也确實草包。322年,王敦以誅殺劉隗為名,在武昌起兵,攻入建康,司馬睿戰敗求和,王敦得以順利獨掌朝政,本還可以“共天下”的司馬睿,這回變成了真傀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