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前,農村幾乎家家都要養上幾隻雞,養母雞的作用是為了下蛋,養公雞的作用是為了起到帶領雞群和播種的作用。公雞除了領雞群和播種的作用外,在農村還有一個作用,那就是打鳴。每天一到淩晨4點,公雞就開始打鳴,大家也都習慣了公雞打鳴,可是有時候卻會出現母雞打鳴的情況,這又是怎麼回事?
在農村人看來,母雞打鳴是一種不祥之兆,部分農村地區為了消除這不祥之兆,母雞打鳴的第二天就會把雞宰吃了;還有一些地方擔心母雞生了病,害怕傳染給其他雞,為了消除了隐患,也會殺掉母雞,當然,這個是不會吃掉的。事實上,母雞打鳴是因為長期喂養含雄激素的雞飼料後,母雞卵巢萎縮退化,或者其他生理因素或環境因素導緻的,并不是什麼不祥之兆,是可以調整好的。
一般情況下,公雞打鳴時就到清晨4點左右了,有時會随着季節的變化有所調整,但是這個波動不會太大,夏天要早一點,冬天或許就晚一些。但是最早也是淩晨3點左右。因此這個點個被大家稱呼為拂曉,也就是所謂的金雞報曉。但三更天則是晚上11點至淩晨1點,這個時間段的公雞不會無緣無故的打鳴,如果公雞在這個時間段打鳴,那就是公雞感覺到其他東西進入宅子了,可能是黃鼠狼,也可能是蛇,還有可能是小偷什麼的,所以這個點聽到公雞打鳴就要小心一點,最好查探一下出了什麼事。
農民們在長久的生活中總結了這些現象,将其總結為“公雞不啼母雞鳴,三更雞叫宅不甯”,由此也能看出勞動人民的觀察力與智慧,類似的俗語還有很多,都是生活中就能用上的,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們公衆号,後面還會和大家分享更多的農村俗語。
更多熱點資訊,歡迎關注科技農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