詭辯,詭辯論是一種論證方法,它的根本特點是一種歪曲的論證,外表上好像是運用正确的推理手段,實際上違反邏輯規律,做出似是而非的推論。
悖論,是表面上同一命題或推理中隐含着兩個對立的結論,而這兩個結論都能自圓其說。
詭辯故事
1.一個人有三個頭
某甲對某乙說:“我能證明‘一個人有三個頭’。”
乙說:“願聞高見。”
甲說:“每個人有一個頭,沒有人有兩個頭,一個人比沒有人多一個頭,所以,一個人有三個頭。”
2.你是頭上有角的人
古希臘著名詭辯家歐布利德斯有一次對一個人說:“你沒有失掉的東西,就是你有的東西,對不對?”
那人回答:“當然對呀!”
接着歐布利德斯又說:“你沒有失掉頭上的角,那你就是頭上有角的人了。”
那個人被弄得莫名其妙,知道受了愚弄,又說不出所以然,不知怎樣反駁歐布利德斯。
3.大膽刁民,本官何曾虧了你
從前有一個縣官要買金錠,店家遵命送來兩隻金錠。
縣官問:“這兩隻金錠要多少錢?”
店家答:“太爺要買,小人隻按半價出售。”
縣官收下一隻,還給店家一隻。
過了許多日子,他不還帳,店家便說:“請太爺賞給小人金錠價款。”
縣官裝作不解的樣子說:“不是早已給了你嗎?”
店家說:“小人從沒有拿到啊!”
縣官拍案大怒道:“大膽刁民,本官要你兩隻金錠,你說隻收半價,我已把一隻還給了你,就折合那一半的價錢,本官何曾虧了你!”
店家聽罷,苦不堪言。
4.天機不可洩露
從前,有三個秀才進京趕考,途中遇到一個人稱“活神仙”的算命先生,便前去求教:“我們此番能考中幾個?”算命先生閉上眼睛掐算了一會兒,然後豎起一根指頭。三個秀才不明白是什麼意思,請求說清楚一點。算命先生說:“天機不可洩露,以後你們自會明白。”後來三個秀才隻考中了一個,那人特來酬謝,一見面就誇獎說:“先生料事如神,果然名不虛傳。”還學着當初算命先生那樣豎起一根指頭說:“确實‘隻中一個’。”秀才走後,算命先生的老婆問他:“你怎麼算得這麼靈呢?”算命先生嘿嘿一笑說:“你不懂其中的奧妙,豎一根指頭,可以作出多種解釋:如果三人都考中,那就是‘一律考中’;要是都沒有考中,那就是‘一律落榜’;要是考中一人,那就是‘一個考中’;要是考中兩人,那就是‘一人落榜’。不管事實上是哪種情況,都能證明我算的是對的。”
5.一粒谷子落地時沒有響聲,兩粒谷子落地時也沒有響聲,三粒谷子落地時還是沒有響聲……以此類推,字整袋谷子落地時也不會有響聲。
6.詭辯家歐布裡德向朋友借錢不還,朋友找他要,歐布裡德說:“借錢的是過去的我,你找過去的我要吧!”朋友揍了他一頓,歐布裡德說要去法院告他,朋友說:“打你的是過去的我,你去告過去的我吧!”
7.律師與學生
古希臘有個著名的詭辯學者,叫普洛太哥拉斯。有一次,他收了一個很有才華的學生叫愛瓦梯爾,兩個人簽訂了一份合同。
合同上寫明,普洛太哥拉斯向愛瓦梯爾傳授法律知識,而愛瓦梯爾需分兩次付清學費:第一次,是在開始授課的時候,第二次,則在結業後愛瓦梯爾第一次出庭打官司打赢了的時候。
愛瓦梯爾交上第一次學費,便孜孜不倦地向老師學習法律,學習成績十分出色。幾年以後,他結業了,但是過了很長時間,總不交第二次的學費。普洛太哥拉斯等了再等,最後都等火了,要到法庭去告愛瓦梯爾。
愛瓦梯爾卻對普洛太哥拉斯說:“隻要你到法庭告我,我就可以不給你錢了,因為如果我官司打赢了,依照法庭的判決,我當然就不會把錢給輸了的人;如果我官司打敗了,依照我們的合同,由于第一次出庭敗訴,我也不能把錢給你。因此,不論我在這場官司中打輸還是打赢,我不可能把錢給你。你還是不要起訴吧。”
普洛太哥拉斯聽後,卻有自己的打算,他說:“隻要我和你一打官司,你就一定要把第二次學費付給我。因為,如果我這次官司打勝了,依照法律的判決,你理所當然地要付學費給我;如果我官司打敗了,你當然也要付學費給我,我們當初的合同上就是這樣寫的。所以,不論官司勝訴、敗訴,你總要向我交第二次的學費。”
8.阿凡提助人
有一個窮人找到阿凡提說:“咱們窮人真是難啊!昨天我在巴依(即财主)開的一家飯館門口站了一站,巴依說我聞了他飯館裡的飯菜的香味,叫我付錢,我當然不給。他就到喀孜(即宗教法官)跟前告了我。喀孜決定今天判決。你能幫我說幾句公道話嗎?
“行,行!”阿凡提一口答應下來,就陪着窮人去見喀孜。
巴依早就到了,正和喀孜談得高興。喀孜一看見窮人,不由分說就罵道:“真不要臉!你聞了巴依飯菜的香氣,怎麼敢不付錢!快把飯錢算給巴依!”
“慢着,喀孜!”阿凡提走上前來,行了個禮,說道,“這人是我的兄長,他沒有錢,飯錢由我付給巴依好了。”
阿凡提一邊說一邊從腰裡掏出一個裝銅錢的小口袋,舉到巴依耳朵旁邊搖了幾搖,一問巴依道:
“巴依,你聽見口袋裡響亮的聲音嗎?
“什麼?哦,聽到了!聽到了!”巴依說。
“好,他聞了你飯萊的香氣,你聽到了我的錢的聲音,咱們的帳算清了。
阿凡提說完,拉着窮人的手,大搖大擺地走了。
9.有一個青年跋涉千山萬水,來到大西洋百慕大群島三角海域中的一個小島上,去找隐居在那裡的一位哲學家,目的是想學些深奧的知識。見到這位哲學家後,青年說明了來意。不料這位哲學家是位詭辯大師,幾句話就把那青年弄得糊裡糊塗。
哲學家:你是想學知識的?
青年:是的。
哲學家:你已經知道的東西,是你想學的嗎?
青年:不,我不想學已經知道的東西。
哲學家:那麼,你是想學你不知道的東西了?
青年:是的,我想學我所不知道的東西。
哲學家:如果你根本不知道有馬,你能想到要學習關于馬的知識嗎?
青年:不,不可能想學關于馬的知識,因為我根本不知道有馬。但是,
哲學家啊,我是知道有馬的,人世間确實有馬這種動物存在。
哲學家:且慢,我問你什麼,你回答我什麼,你不要岔到其他地方去。
讓我再問你:如果你不知道百慕大三角海域中有一座神秘的小島,你能想到要去學習關于這個小島的知識嗎?
青年:不會想去學習關于我根本不知道的小島的知識。
哲學家:在太陽系小星帶有一顆外星人發射的“外星人造小行星”,這顆小行星你當然不知道。你能想到要學習關于這顆小行星的知識嗎?
青年:不,不可能想要學習關于它的知識。
哲學家:那麼,你不知道的東西,也不是你想學習的東西?
青年:是的。
哲學家:你剛才說,你已經知道的東西,不是你想學習的東西;現在你又說,你不知道的東西,也不是你想學的東西;而事物總不外乎是你已經知道的東西,或者是你還不知道的東西;所以,沒有什麼東西是你想學習的了。
青年:是這樣的吧?!
哲學家:如果沒有什麼東西是你想學習的,那麼,你來到這裡又是為了
什麼呢?
經過哲學家這番詭辯,這位青年似乎也搞不清楚他究竟是為了什麼而來的。
10.有一天,蘇格拉底的學生問他:“什麼是詭辯?”蘇格拉底沒有回答,卻反問道:“有一個幹淨的人和一個邋遢的人。同時去拜訪某人,這人燒了一大桶水請兩人洗澡。你說,洗澡的會是哪一個?學生立即回答: “那個邋遢的人。”“錯,”蘇格拉底搖搖頭,“洗澡的是愛幹淨的人,而那個邋遢的人不喜歡洗澡,所以才會邋遢。”學生想了想,點頭承認老師說得正确。而蘇格拉底又搖搖頭,“不對,洗澡的是那個邋遢的人,因為他需要洗澡。”學生糊塗了,問老師,究竟誰該洗澡。蘇格拉底答道,“兩個都洗了,愛幹淨的人喜歡幹淨,所以又洗了一次;而邋遢的人需要洗澡,所以也洗了澡。”學生恍然大悟:“我明白了,原來他們都洗了澡。”蘇格拉底歎了口氣:“你又錯了。兩人都沒洗澡,幹淨的人不需要洗澡,而邋遢的人不願意洗澡。”
11.詭辯術在古代非常盛行,古希臘哲入蘇格拉底也精幹此道。
他有一次和歐西德辯論。
蘇:“偷盜的行為對不對?”
歐:“不對。”
蘇:“侮辱他人呢?”
歐:“不對。”
蘇格拉底轉語又問:“為了誘敵而竊取敵物,這種行為可對?”歐西德的頭腦很清醒,不為迷惑,答道:“對。”
蘇又問:“侮辱敵人可對?”
歐:“對。”
蘇格拉底争辯說:“你剛才說偷盜和侮辱他人是不對的,難道敵人不是他人嗎?你怎麼又說’對’了呢?”
歐氏不甘示弱,解辯說:“那是因為對象不同、剛才我說的是對付友人,現在說的是對付敵人。”
蘇格拉底便繼續間道:“假如有一名将軍,見其部下士氣低落,便欺騙他們.說是救兵即将來到,從而鼓舞了部屬的鬥志、使鬥争取得勝利、這樣做對嗎?”
歐:“對。”
蘇又問:“孩子生了病卻不肯吃藥,父親就欺騙孩子,說藥是甜的。結果孩子吃了藥治好了病,這做法可對?”
歐:“對!”
蘇格拉底又争辯起來:“士兵和孩子都是自己人,你剛才說,不對的事情隻能對敵,怎麼又可對自己人呢?豈非自相矛盾?”
歐西德無法回答了。
12.濠梁之辯
莊子看着水裡的蒼條魚說:“蒼條魚在水裡悠然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
惠子說:“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的快樂呢?”
莊子說:“你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
惠子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魚,無疑也沒法兒知道魚是不是快樂。”
莊子說:“請回到我們開頭的話題。你問‘你怎麼知道魚快樂’這句話,這就表明你已經肯定了我知道魚的快樂了。
13. 理發師悖論(羅素悖論):某村隻有一人理發,且該村的人都需要理發,理發師規定,給且隻給村中不給自己理發的人理發。試問:理發師給不給自己理發?
如果理發師給自己理發,則違背了自己的約定;如果理發師不給自己理發,那麼按照他的規定,又應該給自己理發。這樣,理發師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14. 芝諾悖論——阿基裡斯與烏龜:公元前5世紀,芝諾用他的無窮、連續以及部分和的知識,引發出以下著名的悖論:
他提出讓阿基裡斯與烏龜之間舉行一場賽跑,并讓烏龜在阿基裡斯前頭1000米開始。假定阿基裡斯能夠跑得比烏龜快10倍。
比賽開始,當阿基裡斯跑了1000米時,烏龜仍前于他100米;當阿基裡斯跑了下一個100米時,烏龜依然前于他10米……所以,阿基裡斯永遠追不上烏龜。
15.說謊者悖論
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哲學家伊壁孟德所創的四個悖論之一。是關于“我正在撒謊”的悖論。具體為:如果他的确正在撒謊,那麼這句話是真的,所以伊壁孟德不在撤謊,如果他不在撒謊,那麼這句話是假的,因而伊壁孟德正在撒謊。
16.蘇格拉底悖論
蘇格拉底悖論來自于自指句。
死循環:
下面的句子是錯誤的。
上面的句子是正确的。
如果下面的句子是錯誤的,那麼上面的句子也是錯誤的。那麼下面的句子就是正确的,那麼上面的句子就是正确的......就這樣陷入了死循環!
17.唐·吉诃德悖論
唐吉诃德悖論是指記載在唐吉诃德小說中的一個涉及悖論的故事。
桑丘·潘薩在他治理的島上頒布一條法例,規定過橋的旅客必需誠實地表示自己的目的,否則就要接受絞刑。 有一個旅客在見到橋上的告示後,宣稱自己過橋是要接受絞刑的。
這使執法者感到為難:如果旅客的言論為真,則他應被釋放并不得受絞刑,但如此一來旅客言論即變為假。如其言論為假,則他會被絞死,但如此一來其言論即變為真。該旅客被帶到桑丘面前,而桑丘最後把他釋放了。
18.伊勒克特拉悖論
是邏輯史上最早的内涵悖論。由古希臘斯多亞學派提出。它的基本内容是:伊勒克特拉有位哥哥奧列斯特回家了.盡管伊勒支持拉知道奧列斯特是她的哥哥.但她并不認識站在她面前的這個男人。
寫成一個推理.即:
伊勒克持拉不知道站在她面前的這個人是她的哥哥。
伊勒克持拉知道奧列期特是她的哥哥。
站在她面前的人是奧列期特。
所以,伊勒克持拉既知道并且又不知道這個人是她的哥哥。
19.意想不到的老虎
公主要和邁克結婚,國王提出一個條件:
“我親愛的,如果邁克打死這五個門後藏着的一隻老虎,你就可以和他結婚。邁克必須順次序開門,從1号門開始。他事先不知道哪個房間裡有老虎,隻有開了那扇門才知道。這隻老虎的出現将是料想不到的。”
邁克看着這些門,對自己說道:
“如果我打開了四個空房間的門,我就會知道老虎在第五個房間。可是,國王說我不能事先知道它在哪裡,所以老虎不可能在第五個房間。”
“五被排除了,所以老虎必然在前四個房間内。同樣的推理,老虎也不會在最後一個房間——第四間内。”
按同樣的理由推下去,邁克證明老虎不能在第三、第二和第一個房間。邁克十分快樂,他滿懷信心地去看門。使他驚駭的是,老虎從第二個房間跳了出來。
邁克的推理并沒有錯,但他失敗了。老虎的出現完全出乎意料,表明國王遵守了他的諾言。也許,邁克進行推理的本身就與國王關于老虎“料想不到”的條件發生了矛盾。迄今為止,邏輯學家對于邁克究竟錯在哪裡還末得到一緻意見。
20.鳄魚
有一天,一條鳄魚從一位母親的手中搶走了她的孩子。
這位母親苦苦地哀求鳄魚:“我隻有這麼一個孩子,求求你千萬不要傷害他,你提出什麼條件我都答應你。”
鳄魚聽了非常得意,就對這位母親說:“那好,我向你提一個問題,讓你猜,如果你答對了,我就不傷害你的孩子,并把孩子還給你;如果你答錯了,我就要吃掉你的孩子。”
這位聰明的母親仔細地琢磨了片刻,說:“鳄魚先生,我想你是要吃掉我的孩子的。”
鳄魚冷笑着說:“給你猜對了,我當然會吃掉你的孩子,哈,哈……”說着,就要吃小孩。
這時母親急忙說:“慢着!你剛才不是說,我答對了,你就不傷害小孩,并把小孩還給我嗎?現在既然我答對了,你就不能傷害小孩,也不能吃掉小孩,你應該把小孩還給我。”鳄魚驚呆了,心想:“對呀,如果我吃了小孩,她就答對了。不行,看來這個小孩不能吃。”
“那麼,我應該怎麼辦呢?”鳄魚碰到了難題:它既要吃掉小孩,同時又得把小孩還給他的母親。不過,鳄魚又想:“如果我把孩子還給她,那麼,她就答錯了。所以,我就應該吃掉小孩。”這樣一想,鳄魚堅持不把小孩交給他的母親。
然而,這位母親仍然堅持說:“你必須把小孩還給我。因為,如果你吃了我的小孩,我就說對了,你就得把孩子還給我。”
鳄魚越想越糊塗,結果隻好把孩子還給了這位母親。
21.梵學者的預言
一天,梵學者與他的女兒蘇耶發生了争論。
蘇椰:你是一個大騙子,爸爸。你根本不能預言未來。
學者:我肯定能。
蘇椰:不,你不能。我現在就可以證明它!
蘇椰在一張紙上寫了一些字,折起來,壓在水晶球下。她說:
“我寫了一件事,它在3點鐘前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請你預言它究竟是不是會發生,在這張白卡片上寫下‘是’字或‘不’字。要是你寫錯了,你答應現在就買輛汽車給我,不要拖到以後好嗎?”
“好,一言為定。”學者在卡片上寫了一個字。
3點鐘時,蘇椰把水晶球下面的紙拿出來,高聲讀道:“在下午3點以前,你将寫一個‘不’字在卡片上。”
學者在卡片上寫的是“是”字,他預言錯了:“在下午3點以前,寫一個‘不’字在卡片上”這一件事并未發生。但如果他在卡片上寫的是“不”呢?也還錯!因為寫“不”就表示他預言卡片上的事不會發生,但它恰恰發生了——他在卡片上寫的就是一個‘不’字。
蘇椰笑了:“我想要一輛紅色的賽車,爸爸,要帶鬥形座的。”
22.錢包遊戲
史密斯教授和兩個學生一道吃午飯。教授說:“我來告訴你們一個新遊戲。把你們的錢包放在桌子上,我來數裡面的錢。錢少的人可以赢掉另一個錢包中的所有錢。”
學生甲想:“如果我的錢多,就會輸掉我這些錢;如果他的多,我就會赢多于我的錢。所以赢的要比輸的多,這個遊戲對我有利。”
同樣的道理,學生乙也認為這個遊戲對他有利。
請問,一個遊戲怎麼會對雙方都有利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