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這十年”“1 1”系列發布會第11場上,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群強調建設高質量教師隊伍,重點包括積極推進職稱改革,深化教師評價改革。
當前職稱改革趨勢如何?哪些高校的舉措可作參考?
國家推動 職稱改革在行動
初級、中級、高級是高校職稱設置的三大層級,其中高級又分為正高和副高。它們對應的名稱依次為助教、講師、副教授、正教授。
從初級到高級,從講師到教授,職稱背後是教師的職業聲望和薪資待遇的提升。沒有哪位高校教師不關心職稱。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在2020年12月31日發布了《關于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明确,在保持高校教師現有崗位類型總體不變,即設置教學為主型和教學科研型等崗位類型的基礎上,允許高校可根據自身發展實際,設置新的崗位類型,以适應新時代教師隊伍發展的需要。
同時,該《指導意見》強調立德樹人的根本地位,将師德作為教師職稱評價的首要條件,并在具體評價方法上避免以往“唯學曆”“熬年限”“重數量不重質量”的弊端,突出多元評價和創新人才選拔方式。
其中的“四不得”尤其能體現職稱改革的重點,包括:
不得簡單規定獲得科研項目的數量和經費規模等條件;
不得将出國(出境)學習經曆作為限制性條件;
不得将人才稱号作為職稱評定的限制性條件,職稱申報材料不得設置填寫人才稱号欄目,取消入選人才計劃與職稱評定直接挂鈎的做法。
最為關鍵的是,《指導意見》明确将高校教師的職稱評審權力下放至高校,由高校自主制定教師職稱評審辦法、操作方案等,并鼓勵高校為重點人才建立綠色通道。
對于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取得重大基礎研究和技術突破,以及對社會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的教師,高校可靈活設置标準,突出成果導向,破格提升或評聘人才。
多校推進 高校選人“能者居上”
政策引導下,不少高校已經啟動或計劃開展本校職稱評價改革方案。
安徽工程大學在9月14日召開了2022年職稱評審工作動員部署會。該校修訂了職稱評審部分條款,嚴格執行師德師風失範“一票否決”制度,規定了專業技術各崗位指标分配限額,修訂了輔導員專業技術崗位申報、不占指标推薦、“綠色通道”、教學和科研突出業績人員申報等條款。
天津大學于2021年完成了全校所有學院(單位)職稱評價體系修訂。以國家政策導向為依據,該校職稱改革重點在于突出分類多元:
多元标準:該校采取“一院一策”,由二級學院結合學科特點、崗位特點、研究性質制定自己的教師評價标準。
多元渠道:該校構建崗位分類,使各類人員具有合适的成長空間和相适應的成長路徑。例如,全校性公共課、全院性學科基礎課、思想政治理論課等不同課程的教師評價标準需滿足課程特點,如思想政治理論課着重教學效果和育人實效,而非教師論文發表情況。
多元評價:該校從能力、貢獻和實績等三方面綜合評價教師,利用構建的評審專家庫開展同行專家評價,着重關注育人成效、教學質量、科研效益等。
随着各校職稱改革落地實施,一些以往不敢想象的人才“破格晉升”例子不斷出現。
據媒體今年3月報道,武漢紡織大學公布了24名2021年新晉教授人選,其中8人屬于破格晉升。2016年入職武漢紡大,2018年獲評副教授的餘牛博士是其中之一。按傳統“看資曆”路徑,他至少再等兩年才能評教授。學校把他的業績成果遞送給3所同層次高校的3位同學科專家盲評,全票推薦後進入所在學部學科組評議,最終晉升為教授。
畢業于東北師範大學的鄒紅軍博士的晉升速度更是異乎尋常。2021年剛剛踏出東北師範大學校門,29歲的鄒紅軍就獲聘為華中師範大學教學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他在碩博期間累計發表27篇論文,超半數為第一作者或獨立作者。
但華中師範大學對鄒紅軍的聘任并非依托“唯數量”的老方法,而是重點考慮他的研究成果在學科領域産生了實質影響,是國内率先開展法國哲學家斯蒂格勒教育思想研究的先鋒。依據學校“特别優秀人才可以不受學曆、學位、學緣、履職年限等條件的限制,按破格條件予以破格聘用”的規定将其納入副教授行列。
類似鄒紅軍一樣享受政策紅利的例子不算俯拾皆是,也并非鳳毛麟角。随着職稱改革持續推進,高校教師晉升唯才是舉、能者居上的趨勢不斷明晰,對促進教師成長、提升辦學能力将起到重要作用。
主要參考文獻:
[1]國務院、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華中師範大學、天津大學等網站.
[2]安徽工程大學動員部署2022年職稱評審工作.《潇湘晨報》,2022-06-08.
[3]武漢一高校職稱評審改革見真章,超三成新晉教授為破格晉升.極目新聞,2022-03-07.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