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有關國學的文化很熱,國學教育也受到了衆多家長的熱捧,一些幼兒園、學校甚至把國學當成基礎課程,傳統文化的厚重和底蘊讓浮躁的現代派人感受到了不一樣的精神。到底國學有何好處呢?
國學把人的發展分成四個階段,即“幼兒養性、童蒙養正、少年養志、成人養德”,每個階段都有其自身特點。
大千文化
“幼兒養性、童蒙養正、少年養志、成人養德”
“幼兒養性”指的是為孩子奠定優美的人格。
行為科學研究表明,人類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在零至三歲時形成的,後來雖然有變化,但整體特點沒有質的改變。
“童蒙養正”指的是用聖賢智慧陶冶孩子的情操。
幼兒四歲後,慢慢地學會了應用語言來表達情感,學習能力也在逐漸增強,此時應該把“童蒙養正”教育提上日程。“養正”是指培養孩子端正的心性及行為習慣。
“少年養志”是指鼓舞孩子追求崇高理想,培養遠大志向。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正是我中華民族青少年們立志向學的典範。
“成人養德”指的是積累厚重的德行,以高尚的道德修養展開真實的生命旅程。
成年以後,孩子進入社會,開始發揮自己的專長,進而立業成家。此時應盡力以求自立,在與人交往、與社會對接的過程中鍛煉自己,成為成熟的個體人,能夠在為人處事中常常反省自己的缺失與不足,自勉改過以求進益。
國學教育的好處
為寶貝打開閱讀的世界
1.奠定道德根基
和諧常常是國學經典的精髓,這些作品對于一個和諧生命的塑造,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其中道德根基包括兩方面,一是孝道,二是尊師,讓孩子通過學習國學,明白孝敬父母、親人,尊重師長的道理。
2.整體認讀、識字能力提高
孩子的理解能力從哪裡而來,隻有我們的孩子認識的字多了,才能逐漸産生對字的理解,若是認識的字普遍的少,那麼孩子的理解能力也不會好大哪裡去的。畢竟中國文字更為的複雜,稍微的變化便可生出多種不同的意思,而在學習國學經典的路上,《易經》(包括上、下經)部分大約5000字左右;《千字文》994字;《大學》原本是《禮記》中一篇,在南宋前從未單獨刊印。字數:1753《論語》是記載孔子及其學生言行的一部書,由其學生編輯而成。字數:13700《孟子》是記載孟子及其學生言行的一部書。字數:34685《中庸》原來也是《禮記》中一篇,在南宋前從未單獨刊印。字數:3568。可見,學習國學經典對于整體認讀和識字能力的提高,是多麼有益的事情。
3.增強語言能力
誦讀國學,可以讓孩子多認識字詞,奠定語文基礎。而語文基礎好,是一切知識學習的基石。通過學誦讀經典,孩子的識字量明顯要超過一般的小孩。在學習和朗誦古典文學經典的同時,孩子也學習了優美經典的文字、文言、文章。孩子既學到了“語”又學到了“文”,兩者融合為一個整體,為孩子今後語文課程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培養了孩子良好的閱讀意識、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
4.開發孩子智力潛能
幼兒時期是孩子智力和記憶能力發育的關鍵時期,孩子如果在這一階段通過學習經典古籍和詩歌,如《弟子規》、《三字經》等,可以有效地幫助他們進行智力和記憶力方面的開發。
5.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很多寶貴的教人怎樣做人做事的道理:“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三人行,必有我師益”“凡出言,信為先”……孩子在誦讀這些朗朗上後的語句時,不僅能夠識字認字,更是在潛移默化中學習了中國傳統文化及其中包含的的美德,培養起良好的人文素養、心理品質、道德品質和人生修養。
6.讓孩子養成好的行為習慣
當前,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由于家庭的寵愛,家長的疏忽,以及社會環境的影響使現在許多孩子養成了不良的行為習慣:自理能力差,依賴性強;心裡不成熟,缺乏堅韌不拔的意志;任性,我行我素,不顧他人感覺;自私狹隘》……而在《弟子規》、《論語》、《孟子》、《道德經》等先賢的著述中的大多經典恰恰是給出了解決這些問題的方式方法。
國學付與孩子更多“黃金”
通過國學經典教育,可以親近我們的祖先,領會他們的旨趣,把握它們的神髓,形成恢弘的曆史意識,從而能對各種事務應付自如。由于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未來具有不确定性,作為家長,不能簡單快捷地給予孩子多少“黃金”,而是要花費必要的時間和耐心,讓孩子通過學習國學經典,接受通識教育從而令人信服地勝任任何職位,駕輕就熟地精通任何學科。有學習國學經典,才能砥砺孩子的品行、健全孩子的人格,使孩子成長為德行高尚、知識廣博、行為優雅的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