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系列中,我們了解了大腦其實由“本能、情緒、理智”構成,也知道了大腦的“實時工作内存”在5±2,也就是同一時間你腦袋能記着的事一般就3~7個,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标題列3個是最好的,以及耐心、元認知等内容。
有了以上這些基礎認識,我們這次便開始讨論關于學習成長的第一個關鍵詞——消除模糊
首先我們來看看“模糊”是如何産生的。
我們的意識可以分為兩大塊。
一塊是“潛意識”——掌管我們的生理系統,它耗能低、全自動、運行速度可達11000000次/秒,但處理信息非常粗糙。
另一塊是“主意識”——掌管我們的社會系統,它耗能高、可控制、運行速度僅有40次/秒。

所以好消息是,人若是暈厥、癱倒在地,失去了主意識,但心跳、呼吸、消化等功能并不會立即停止,因為它們受潛意識控制。
壞消息是,因為處理信息的速度不對等,且主意識很難介入潛意識,而潛意識卻能輕易左右主意識,換句話說,我們身體所感知到的絕大多數信息都不會進入我們的主意識層面,就像你開會、聽課,主意識一旦走神,再回來的時候就已經不知道前面說的是什麼了,但潛意識其實是有聽到或者看到的,隻是它粗糙的覺得那些信息不會影響你的生存,自動過濾了,這讓你有一種好像學了又好像沒學的感受。
所以主意識和潛意識的這種差距便産生了“模糊”。
而學習便是一場消除模糊的比賽,誰的模糊越少,誰就能更領先。

不幸的是,人類天生不喜歡學習和思考,因為這類事極其耗能。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生命的首要任務是生存,于是,基因自我設計的第一原則是節能,凡耗能高的事情都會被視為是對生存的威脅。而潛意識沒有思維,隻有本能,它會努力讓身體走低能耗路線,誘導我們娛樂、享受,所以本能通常都是阻礙學習成長的,而人若不學習成長,又無力克服本能。
這個怪圈讓我們在人生的初始階段必然陷入混沌,若非外力壓迫或牽引,我們往往很難跳出。

優秀的人更傾向于做高耗能的事,比如“學霸”的秘訣往往在他們的錯題本上——他們更願意花時間明确錯誤,并集中精力攻克。而成績一般的同學更喜歡勤奮地重複已經掌握的部分,對真正的困難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希望搪塞過去,結果模糊點越積越多,以緻無力應付。
不難發現,“學霸”和普通同學之間的差異不僅體現在勤奮的程度上,還體現在努力的模式上:誰更願意做高耗能的事——消除模糊,制造清晰。
下一期,就讓我們從學習、情緒、行動這三個方面,來一一消除“模糊”吧。

下期預告:
學習的本質是消除模糊(2)——學習清晰:務實不虛,消除學習模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