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第一代獨生子女父母邁入60歲至70歲”的話題,沖上了熱搜。
圖片來源:微博@每日經濟新聞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中國65歲以上人口為1.9億,占總人口的13.5%。
而随着第一批“80後”逐步邁入不惑之年,第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也逐漸邁入了60歲~70歲的中低老齡老人行列。
圖片來源:微博@每日經濟新聞
這也就意味着,獨生子女所面臨的父母養老問題愈加嚴峻。
聽過一句話:
“獨生子女的現狀就是,不敢窮,不敢病,不敢遠嫁,甚至不敢死……”
因為,他們的身後還有家庭,有年邁的父母,有幼小的孩子,等着他們去照顧,去細心呵護。
孩子還未成人,可父母已垂垂老矣。
這種上有老、下有小的責任與壓力,逃不掉,也擺脫不了,隻能默默承受,獨自消化。
可是,即使一個人再堅強、再獨立,也會有力不從心,撐不下去的時候。
但對獨生子女來說,就算再崩潰,再艱難,他們也隻能咬着牙堅挺着。
隻因為父母,以及父母的父母,能依靠的隻有他們。
而這,并不是一個人的困境,而是龐大的一群人的困境。
在獨生子女的政策下,從1980年到2016年,中國誕生了1.76億的獨生子女。
據估計,2021年獨生子女的數量可能達到近2億。
在大衆的印象中,獨生子女是幸福的一代人。
他們是在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無限寵愛下,慢慢長大的。
但無限寵愛的背後,也意味着沉重的責任。
尤其是随着父母的年紀變大,身上的疾病增多,而他們也隻能仰仗你的時候。
記得看過一張名叫《獨生子》的照片。
照片中的男子,守在父母的病床中間,病床的右邊是父親,病床的左邊是母親。
圖片來源:網絡
看的人心酸不已。
而這種無助和無奈,更多的是獨生子女的切身感受。
誠然,獨生子女在童年享受過太多的寵愛。
可長大後呢,他們所承受的壓力,所面臨的困境,也往往超出我們的想象。
“我現在特别想找一個地方,大哭一場,宣洩一下心裡的壓力。”
視頻中的男子,這樣說道。
圖片來源:北京衛視
1987年出生的孔旭,是家裡的獨生子,2019年這一年,對他來說,特别難過。
因為,剛過完年沒多久,母親就住院了,母親病情稍微有點好轉,丈母娘又住院了。
緊跟着,一個電話打來,通知他嶽丈逝世了。
一個星期後,他父親突發重病,生命垂危。
他不明白為什麼會這樣,情緒崩潰的他,特别想找個地方大哭一場。
可是,哭過之後,他還是得堅強,得去面對。
圖片來源:北京衛視
因為,除了堅強,他别無選擇;
因為,他的身後空無一人,而醫院裡,還有等着他照顧的老人。
所以,他隻能擦幹眼淚,做好僞裝之後,才去病房看望父親。
然後擺出笑臉,一口一口地喂父親吃飯。
圖片來源:北京衛視
每天奔波的勞累,再加上父親的病情,他壓力大到極點,焦慮得不行。
但這種焦慮,這種内心的灼痛感,又能與誰訴說呢?
他跟親戚訴說,親戚說你是個男子漢,你要堅強;
他邊吃邊掉眼淚,周圍人勸他别這樣,讓親人看到了,心裡難受。
作家張愛玲曾說:
人到中年的男人,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對于獨生子女來說,又何嘗不是如此?
他們還沒來得及做好準備,就已經被生活,被歲月推着往前走了。
哪怕這條路上,充滿坎坷,充滿無助與心酸,他也隻能硬着頭皮往前走。
因為,獨生子女是真的沒有退路。
在父母生病需要做手術時,他們連個商量的人也沒有;
在父母卧病在床需要照顧時,他們都沒有輪流替換的人。
所以,他們也隻能獨自扛下所有的艱難,将自己活成堅強的大人模樣。
去應對生活的一地雞毛,以及人生的兵荒馬亂。
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故事:
博主的媽媽,生了場重病,雖然做了手術,但需要住院一段時間。
博主的爸爸,61歲,身體還算硬朗,沒有重大的疾病。
所以,在醫院照顧媽媽的重任,便落在了爸爸的肩上。
不是因為博主不孝順,而是因為她的工作在外地,再加上疫情的原因,回家不是很方便。
她也想過放棄工作,來好好陪伴媽媽一段時間。
可是,理智告訴她,不可以。
因為,她還有房貸要還,還有小孩要養,當然,還有媽媽的治療費要出。
失去工作,也就意味着失去一份穩定的收入,一份面對生活、應對疾病和意外的底氣。
她不敢這樣做。
或許,這就是獨生子女最大的悲哀:放下工作養不起父母,拿起工作陪不了父母。
所以,她也隻能,通過電話,通過微信,來一遍遍了解媽媽的病情,了解家裡的狀況。
她說,自從媽媽生病後,她特别害怕接到家裡的突然來電。
每次電話鈴聲一響,她就緊張得不行。
害怕電話那頭,是媽媽病情惡化的消息,是醫院的催繳費的消息。
而她卻力不從心,無能為力。
有人說,父母的養老問題,歸根結底是錢的問題。
細細想來,不無道理。
畢竟,生病住院,請護工,住養老院等等,哪一項不需要錢?
網友@飄飄分享過她78歲的婆婆因為腎衰竭住進ICU的賬單:
從8月1日至8月7日,花了117902元;
ICU住了30天,花費了至少20萬元;
護工費220元/天,又大概花了13200元……
圖片來源:北京日報
有時候想想,孝順也是以“财力”為基礎的。
當沒有足夠的金錢作為支撐時,一旦父母出現重大疾病,我們也隻能手足無措,欲哭無淚。
所以,還是想說,在能賺錢的年紀,盡量多攢些錢吧。
千萬不要等到父母生病了,才後悔沒有拼命賺錢,好好存錢。
而我們努力生活,拼命賺錢的意義:
就是為了給父母,給愛的人,一個避雨的屋檐,一個溫暖的港灣。
在今年3月的兩會中,全國人大代表、江西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校長張國新提出了這樣幾條建議:
建立養老金的異地支取,醫療保障的異地轉移的運行機制,方便随子女異地落戶的老年父母;
提高獨生子女家庭養老補助;
設立獨生子女照料假等。
圖片來源:微博@中國新聞網
看得出來,獨生子女的家庭養老問題,已成為急需解決的重要社會話題,而國家也在逐步完善相關的政策和制度。
對于每一個獨生子女來說,我們還可以這樣做:
1. 定期帶父母體檢。
父母年紀大了,各種疾病也會找上來。
雖然我們無法避免疾病的到來,但至少可以在到來前提前應對。
定期體檢,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療。
這不僅可以将某些重大疾病扼殺在搖籃,還可以給自己、給父母一個緩沖的時間,不至于在重病來襲時,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是好?
2. 及時了解父母的狀況。
可以在老家給父母安裝一個攝像頭,父母摔倒了,生病了,我們也能及時了解情況。
或者定期給父母打電話,問問他們最近過得好嗎,身體有沒有不舒服的地方。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常回家看看,和父母一起聊聊天,做做家務。
而這,才是最實質性的陪伴。
3.存錢才是硬道理。
無論在任何時候,錢都是我們生活的底氣。
找一份穩定的工作,定期存下來一筆錢,而這筆錢,也許未來會成為你為父母養老的資本。
如果可以,在正職之外,開拓出一份兼職收入。
不管怎樣,我們都要拼命賺錢,努力讓我們賺錢的速度,趕上父母衰老的速度。
4.把自己照顧好也很重要。
對于獨生子女來說,父母的世界裡,隻有我們。
而我們隻有把自己照顧好,才能更好地照顧父母。
所以,要記得鍛煉身體,要多運動,多喝水,要開心,要快樂,要有能力讓父母快樂。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父母是我們前半生的依靠,而我們是父母後半生唯一的依靠。”
歲月最是無情,催促着父母走向衰老,衰老到隻能依靠我們的照顧。
而我們要做的就是,盡我們最大的能力,去好好守護他們,讓他們的晚年更幸福,也更體面。
文末點亮【在看】,為每一個子女點贊,願父母健康無恙,也願未來平安順遂。
共勉!
作者 | 嘉莉妹妹,一生不舍愛與自由。
圖片 | 視覺中國、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