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醜奴兒 書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識愁滋味,
為賦新詞強說愁。
這是辛棄疾中晚年的詞句,
說的是自己年少的時候年少氣盛,從來不知
道啥是愁的感覺,為了寫新詞勉強說愁緒。
原詞如下: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
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這首詞是辛棄疾被彈劾去職、閑居帶湖時所作的一首詞。
他在帶湖居住期間,閑遊于博山道中,卻無心賞玩當地風光。眼看國事日非,自己無能為力,心裡滿是愁緒,不禁在博山的山石上揮毫寫下的詞。國仇家恨,難免讓作者愁緒滿懷,所以他說自己的愁緒,欲說還休,也就是本來想說,最後想想還是不說了吧。
主要是自己的抗金的想法沒有得到朝廷的認可,南宋朝廷選擇的是偏安一方,不思進取的做法,這是讓辛棄疾痛心疾首的。當然,作者不能明說,隻能借詞而發遣愁緒,這一點各位應該可以看得出來。因為一旦發牢騷,可能就會被人揭發,導緻貶官。
這首詞的一開始,作者回憶自己少年時代不知愁苦滋味,所以喜歡登上高樓,憑欄遠眺風景的場景。用了疊句的手法,愛上層樓,寫了兩遍,突出少年無暇,愛玩,登樓的狀态。少年嘛,大家都懂得,愛四處遊玩,而沒有愁緒和各種心思。
想作者在金占區少年時代,風華正茂,涉世不深,對于一切都是樂觀向上的,如同作者自己寫的當年萬裡覓封侯,少年以至青年辛棄疾在筆下,躍然而生。他說自己夜裡挑燈看劍,夢回邊角連營,充滿了對自己的軍旅生活的回憶。
他青年就投入抗金的起義軍隊伍,入萬軍殺敵,擒獲殺害起義軍首領的叛徒張安國,并将叛徒張安國帶回南宋受審,立下不世之功勞。他又向朝廷上表,奏請能夠揮師北伐,一統中原。
但是朝廷是主和派為主控制朝廷,辛棄疾的政治主張是難以實現的,所以他屢遭貶官,政治上不得志。
空有報國志,但無法施展。
作者是沒有辦法的,實在是沒有辦法隻能将愁緒寫在詞裡。
他就寫到:而今識得愁滋味,如今是滿腹愁腸,但是又無話可說。就是欲說還休的意思,
休就是一個轉折,就是休息,休止的意思。
作者滿肚子不開心,抗金志向不得志,愁緒
萬千,也無法和别人說啊,所以欲說還休。
這裡可以感受到作者辛棄疾報國無門,愁緒
無邊的感覺,在那樣的政治背景裡,辛棄疾
是無可奈何的。也是無法表達自己的想法的,
隻有在詞裡表達。我們今天去賞析,還感覺
到愁緒萬千呢!
作者胸中的憂愁不是個人的離愁别緒,而是
憂國傷時之愁。可謂:憂國之心切切。想要
反抗侵略者,以期恢複失地。
而在當時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況下,抒發這
種憂愁是犯大忌的,因此作者在此不便直說
,說了可能會再次貶官。
最後一句:卻說天涼好個秋。這看起來寫天
氣的秋天,實際上有所指:自己的政治軍事
主張得不到朝廷的認可,朝廷都是主和派當
道,天氣的秋是隐喻。
此詞構思巧妙,寫少年時無愁“強說愁”
和谙練世故後滿懷是愁卻又故意避而不談,(其實作者已經抒發了自己的感受。)
生動真切,十分的好。
今天就和大家賞析到這裡,歡迎大家繼續浏,辛棄疾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詞作多為慷慨之作,飽含深情。
辛棄疾一生壯懷激烈,位卑未敢忘憂國,
一心想恢複失地,重整河山,但是事與願
違,不能實現平生志,留下遺憾。
這與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的政策是離不開的,也是挺無奈的。
辛棄疾在臨死的時候,大呼:殺賊,殺
賊,數聲而逝世。一代詞壇豪客,滄然落
幕,是當時時代的不幸。
謝謝大家。[害羞][害羞][害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