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要思考,這說的是真學習,假學習不算。不經過思考的學習就是假學習。
思考是大腦幹活的過程,就像汽車的燃料是汽油、柴油一樣,大腦的燃料是什麼呢?主要是蛋白質。
在日常的食物中,蛋白質較為豐富的可能就是各種蛋類了,其中主要是雞蛋,養雞得多,雞蛋供應充足,雞蛋便宜,雞蛋到處都有賣的……
這是我從學習,到思考,到大腦,到蛋白質,到雞蛋的一點認識,我想這就叫推理吧。
那麼,我就要讓女兒吃雞蛋成為習慣,讓她的大腦不缺乏蛋白質,讓她的思考有充足的燃料。為此我絞盡腦汁雞蛋的各種吃法,也以身作則,帶頭吃,一起吃。
有人說那膽固醇高了怎麼辦?聽說還有雞瘟、禽流感呢;聽說還有假雞蛋呢;一天吃幾個雞蛋還有不少說道呢;雞蛋還有野雞蛋、柴雞蛋、火雞蛋、白雞蛋、紅雞蛋這些呢?
顧不上那麼多了,聽見“蝲蝲蛄”叫,我還不種莊稼了嗎?雞蛋嘛,新鮮就好!
煮雞蛋是我的最愛,因為裡面沒有一滴油,而我這個人是可以吃素、可以吃肉,但很少吃油的人。我不想給不愛吃油找各種有益于健康的理由,就是從小就不愛吃油大的東西,吃了容易拉稀。
煮的雞蛋,配上米粥,鹹菜,或者在醬豆腐裡面拌上點自己炸的辣椒,用筷子塗抹在雞蛋上,咔哧一大口……
有的人“特别好心”,說鹹菜裡有亞硝酸鹽,容易緻癌,說吃辣椒臉上長痘痘,說吃醬豆腐容易傷胃,說咔哧一大口吃相不雅,說吃雞蛋打嗝有股雞糞味,沒完沒了地說……愛說啥說啥,我對說這些的“好心人”從來都是敬而遠之。
煮雞蛋吃煩了,就偶爾煮點兒茶葉蛋。雞蛋煮熟,剝好;配好調料的鹵湯另外煮開。然後把雞蛋放進鹵湯裡浸泡,泡過一晚上的更好吃。自己吃嘛,用的都是上好的花茶、老抽、花椒、大料、小茴香、香葉……
煎雞蛋是孩子的最愛,尤其是那種八分熟的,就得小火慢慢煎。
煎好的雞蛋,有時就放點醬油、鹽那麼吃了;有時就上下兩片面包,加上一片火腿,再把煎好的雞蛋也夾進去,就是一頓早餐。
那沒稀的東西不幹巴嗎?有呀,各種粥、豆漿、牛奶呗!
要說炒雞蛋,那更是經常的吃法,雞蛋炒西紅柿、雞蛋炒辣椒、雞蛋炒洋蔥、木須肉,我還在一個同學家吃過雞蛋炒土豆絲呢,其實也不難吃,不過我不愛吃,我也從來不炒。
雞蛋羹是一個好東西,容易消化,做法簡單,用蒸汽傳熱,溫度不高,營養保持得好。
我吃過很多種雞蛋羹,但我給孩子做的一般是打散的雞蛋和涼白開水比例為1:2的,放少許鹽,不放油,也不放蔥花。吃的時候放點老抽和不少醋。
但這樣光吃雞蛋羹還是寡淡,又有一個菜隆重登場了,并且成了我家裡的雞蛋羹伴侶,那就是菜花炒肉,總是和雞蛋羹同時出場。
最後的吃法是,雞蛋羹、菜花炒肉,拌大米飯吃。
除了以上這些吃法,我也做卧雞蛋,就是打五六個雞蛋到一個盤子裡,油、鹽、花椒面、蔥花各少許灑在表面,然後上鍋蒸。
至于蛋炒飯、湯面裡的荷包蛋、吃面條時帶有雞蛋的鹵子、西紅柿雞蛋湯……都是孩子刻苦學習的那些年,餐桌上經常出現的。
各位家長古語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說的就是後勤保障,孩子的學習就像是沖鋒陷陣,後勤保障家長一定要做好。
對于我,不知道為什麼,能吃到一個完整的雞蛋,總有那麼一種幸福的感覺,我做飯嘛,那我就做主了!
别以為女兒是一日三餐都是吃雞蛋長大的,那些富含植物蛋白的豆制品,各種瘦肉,各種海鮮,我家也常吃。順便說一下,不是一提到海鮮就感覺挺高大上的,那蝦米皮、海帶、海蜇、帶魚……不都是海鮮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