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和氏璧是怎麼形成的

和氏璧是怎麼形成的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14 17:11:31

我國曆史上“完壁歸趙”的故事源遠流長,脍炙人口。據《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記載:戰國時代,秦昭王騙趙國說,願意用十五座連城換取趙國的一枚寶璧。那時候,秦國兵強國富,實力雄厚。趙惠王既舍不得寶壁,又不敢得罪秦王。無奈,隻得派大臣蔺相如護送寶璧到秦國去。蔺相如向秦王獻了璧,見秦王沒有給城的意思,就憑自己的機智和勇敢,把璧從秦王手中弄回來,巧妙地送回了趙都。

這枚寶璧就是奇妙的和氏璧,追本溯源,和氏璧出自《韓非子》中“卞和獻寶”的故事。那是遠在兩千七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楚國人卞和,于楚山(今鄂西北荊山地區),發現一塊寶石,就獻給楚厲王。當時,玉石匠不識此寶,說是一塊石頭。楚厲王就以欺王之罪,命令武士砍掉了卞和的右腳。厲王的兒子武王繼位後,卞和又把這塊寶石獻給武王,武王又以同樣的罪名,砍掉了他的左腳。文王繼位後,卞和不敢再去獻寶,終日抱着這塊寶石,在楚山下大哭,一直把眼淚哭幹,流出血來。有人把這件事禀告了文王。文王派人去問卞和:“天下受刑被砍去雙足的人很多,為什麼最數你悲傷得厲害呢?”卞和回答說:“我痛心的并不是雙足被斬斷,而是這塊奇寶被人認為是石頭!”于是,文王命令玉石匠精心琢磨,果然是一塊晶瑩光潔的奇寶。後人為了紀念卞和的發現,就取名為“和氏璧”。

和氏璧是怎麼形成的(和氏璧是什麼奇寶)1

拉長石

春秋戰國時代,由于“璧環象天”,諸侯、天子器重用玉璧作祭天禮器。所以,和氏璧便成為各諸侯國你争我奪的對象,演出了那幕“完璧歸趙”的鬧劇。秦始皇得和氏璧,統一六國後,由丞相李斯撰寫“受命于天,既壽永昌”鳥蟲形篆字,經玉石匠镌刻其上,始成國玺。漢高祖劉邦從秦二世手中得到後,封為“傳國玺”。

遺憾的是,和氏璧傳到南北朝時的永嘉年間,在一次戰亂中失落了。和氏璧究竟是什麼奇寶,真的像曆史記載的那樣價值連城嗎?這就成了考古和地質工作者探讨、争論的一大難題。有人曾認為和氏璧是一塊玉。不過,就目前所知,荊山地區不産玉。況且自黃帝到春秋戰國,青玉、白玉、碧玉,皆有所見。楚國的玉石匠不可能不識玉石。1921年,地質界老前輩章鴻钊先生在《石雅》中論及,和氏璧是産在荊山地區基性岩中的拉長石。這種看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拉長石具有碧綠和潔白的閃光,而且不經琢磨往往難以發現這種閃光。自然,荊山地區有産拉長石的基性岩脈,但迄今尚未發現這種具有寶石性質的拉長石。

和氏璧是怎麼形成的(和氏璧是什麼奇寶)2

綠松石

目前,有相當多的地質學家認為,和氏璧很可能是一種“綠松石”的礦物。綠松石也叫“綠松子石”或“土耳其玉”。通常為天藍色、綠色,極好的透明晶瑩。它的化學成份是含銅、钼的磷酸鹽。如果把它放在火中燃燒,會爆裂,從而變成褐黑色。在我國青海、西藏等地,喇嘛使用的佛珠一般都是用綠松石加工的。人們稱之為“瑟瑟”、“甸子”或“靛子”。湖北荊山地區,古代叫襄陽道。因此,人們把這裡出産的綠松石取名為“襄陽甸子”。

且不說這種綠松石沒有古書上說的“側而視之色碧,正而視之色自”的閃光,而且,目前的市場價格和玉石差不多,遠沒有曆史傳說得那樣價值連城。顯然,要證實和氏璧就是綠松石,還為時尚早。至于和氏璧究竟是什麼奇寶,還是一個難解的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