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散文牆角的父親

散文牆角的父親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09 04:54:40

叫不出口的稱呼——“媽”

文/陳建伍

人們常說:七十歲得有個家,八十歲得有個媽。可見,在這個幸福的世界上,“媽”是多麼親切的字眼!

曾多次在綜藝舞台上看到演員關于“爸媽誰更重要”地調侃:我們一進家門張嘴說的第一句話往往都是:“媽,我回來了!”然而,當進家門以後看不到媽媽的時候,跟爸爸說的第一句話往往就是:“爸,我媽呢?”其實,這又何止是調侃?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的的确确真就是這樣的習慣!

而我,則不然。因為“媽”這個字早已成為我三十年來都叫不出口的稱呼。30年前,她的猝然離去徹底抹去了我的世界裡所有與她相關的稱呼。也就是從那時開始,對“媽”這個字眼越來越敏感,仿佛用盡全身的力氣都拼不出這個音節來。

小的時候,音樂課上學習《世上隻有媽媽好》,跟着其他小朋友晃着腦袋瓜唱,也不曾有過絲毫特别感覺:既沒感覺到有媽的自己像一塊什麼樣的寶,也沒感覺到“沒媽的孩子像根草”這句歌詞有什麼特别。然而,自從13歲那年她猝然離去,我忽然好讨厭這首歌,我感覺這首歌的歌詞就像一把把刀子,句句紮心,我聽着心裡特别難受,莫名想哭。

我對一些特别的日子也變得敏感。首當其沖的是母親節。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這世上居然還多了一個特殊的節日——母親節。這個節,讓我感到别扭,不是因為它正不正宗或者是不是洋節,主要因為我對“母親”這個稱呼感到陌生和冰冷。

每年除了這個特别的日子,還有自己的生日,也總會讓我有一種不一樣的感受。不僅僅因為兒的生日,娘的苦日,還有一個更特别的原因:她猝然離世那天的三天後正是我的生日。每年我快過生日的時候,總會先迎來她的忌日。基于此,她的忌日和她生前的生日也成為我這輩子記憶裡最特别的日子。

長大以後,我對與“媽”相關的稱呼越發敏感,即使繼母走進生活、婚後又增加了一個人物角色——嶽母,都沒能突破我心靈深處的這道坎。因為此,我無數次遭到家人的質疑——認為不叫媽就是不接納,不承認。我也深知後媽也是媽,嶽母也是媽,但任憑自己如何說服自己,都無法喚醒對“媽”字的發聲。

如今,我早已身為人父,更加深切體會到“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養兒不知父母恩”這句話豐富的思想内涵。更加透徹地理解“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這句話深刻的教育意義。

或許也正因為于此,無形中感覺到自己越來越多愁善感,看到網絡上的一些視頻或者聽到一些贊美母愛的歌曲,動不動就會黯然落淚。尤其是聽到閻維文老師的那首歌曲《母親》,更是無數次熱淚盈眶。類似的歌曲還有大平的《孝敬爹和媽》《天之大》等,都是對我最好的催淚武器。

一切的一切,其實都是因為她曾經的存在。她是一位含辛茹苦養育了5個兒子的母親。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那種艱苦生活條件下,能把孩子一個個養活就已經很不容易了,就更不用說她和父親能給予每個孩子多與少了。一套衣服,能從老大傳到最小的穿,期間不知縫縫補補摞了多厚的補丁;一頓飯,7口人吃,見不着油星、連湯帶菜的一盆菜,孩子們每人摟一箸子就見底了,大人們隻能泡點湯吃飯。

她還是一位飽經病痛折磨的母親。在我對她有限的13年記憶裡,記不清有多少個年頭,因為她疾病纏身,我淪為一個“沒媽孩兒”,吃百家飯。後來徹底變成一個真正的沒媽孩兒。

我對她記憶有限,卻知道她是一位拼命顧家的母親:她曾是人們口中“有水平、說得出、教得好”的好民辦老師;她曾是全屯子嗓門頭等赫亮的豆腐匠,屯西頭一嗓子“大豆腐”,兩裡地開外的屯東頭都能聽得清清楚楚;她曾是家裡家外大事小情的說客,動不動就會被請到别人家去調節瑣事紛争,平息家庭風波。

她就是這樣一位母親,剛剛52歲就英年早逝了,留給她年僅13歲的老兒子永遠的苦與痛……

常言道: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隻剩歸途。值得慶幸的是,父親還健在,父母的養育之恩還有回報的途徑。  

遺憾的是,如今記憶的片段裡任憑如何努力都還原不出她的模樣,而她,連一張清晰點的照片都沒能留下。

電影《你好,李煥英》的結尾中說道:打我有記憶起,媽媽就是個中年婦女的樣子,所以我總忘記媽媽也曾是個花季少女。我看影片,看到結尾字幕裡這句話的時候,心真的好酸。我和賈玲同命相憐,但我沒有賈玲幸運——她還記得媽媽的模樣,她還能為媽媽拍一部電影。

“媽”這個稱呼,媽媽隻帶給我13年,然後就永遠地帶走了。她的養育之恩,我點滴沒有回報——她殘忍地剝奪了我的這個權利。餘下的,我隻有默默地在心裡為她祈禱,希望她可以在我們看不到的那個世界裡健康、快樂、幸福!

——2022年4月23日母親忌日前夕

散文牆角的父親(文學陳建伍散文叫不出口的稱呼)1

作者簡介:陳建伍,男,43歲,現任榆樹市八号鎮中心小學校德育主任兼少先總隊輔導員,榆樹市少先隊名師工作室名師,擅長寫作,根據工作實際撰寫多篇學術論文先後在《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和《吉林教育》等重要教育論著中發表。多次主持吉林省十三五科研課題,并已結題。

(編輯:李麗麗)


特别說明:本平台是“榆樹文聯”新媒體平台官方賬号,誠征各類稿件。投遞稿件先在平台發布,擇優在紙版《榆樹人》發表。作者文責自負。咨詢投稿事宜,請關注本号并留言或私信,也可搜索微信公衆号“榆樹文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