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糖李是脆李嗎?蜂糖李是近幾年爆火起來的一種國産李子,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蜂糖李是脆李嗎?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蜂糖李是近幾年爆火起來的一種國産李子
除口感之外,蜂糖李最受大家關注的是它不菲的價格。
當前一斤正宗蜂糖李一級果,每斤的市場售價要在50元以上,而可遇不可求的特級果每斤的售價更是超過百元大關。
這個價格不僅是國内絕大多數普通李子品種的十幾甚至幾十倍,而且還能吊打那些同樣價格高昂的進口的“洋李子”。
青脆李
蜂糖李的市場價格一高問題就來了,有很多朋友覺得它不值這個價,認為是炒作、是虛假。
也怪蜂糖李果子,長得太過其貌不揚。讓部分沒吃過蜂糖李的朋友看到它模樣之後就說:這玩意不就是清脆李嘛!這我們那邊叫“土李子”,大量上市的時候一斤都賣不到一塊錢,改個名字就賣50,這還不是炒作?
其實不隻是沒吃過蜂糖李的朋友,就連吃過的朋友對其價格也會有質疑。
有的高價買了果子,就沒吃出甜,那味道就是酸酸的土李子;還有低價買了果子的沒吃出好,便認為花50塊錢買果子的都是傻子。
當然也有朋友高價購買蜂糖李之後,大肆誇贊,認為物超所值。
亂
太亂了
你說看到以上那些不同人對待蜂糖李的不同态度,讓未吃、想吃蜂糖李的朋友該信誰?
為了不顯得那麼混亂,讓大家對蜂糖李有一個清楚的認識,今天依農給大家客觀地捋順一下。
講明白蜂糖李到底是不是“清脆李”,又是不是“土李子”,然後揭秘它高價背後的秘密。
蜂糖李
蜂糖李的前世今生其實大家對于蜂糖李的讨論中,有一個點還真沒說錯,“蜂糖李”這個名字确實是後改的,并且改了沒有多長時間,在2010年之前,你要提蜂糖李沒人知道是啥。
那時蜂糖李還被叫做“桐殼李”,那為啥最初又叫“桐殼李”呢?
這就得從蜂糖李的發源地說起了,蜂糖李起源于貴州省安順市鎮甯縣六馬鎮,當地果農口口相傳有這麼一個故事:在打邦河畔夾道鄉磨夜組有一株結果又大又甜的老李樹,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時候這株老李樹枯死了,在其周圍萌發了諸多的新李苗,很多人就把李樹苗移栽到房前屋後,待結果後發現,與普通李子不同,果個要大上許多。
六馬鎮在那個年代,遍地是油桐樹,由于這種李果形狀大小如油桐果,當地果農就給它起了“桐殼李”這個名字。
蜂糖李
不過注意,那時的“桐殼李”還不是當下的蜂糖李,在21世紀初期,由于“桐殼李”老樹退化,産量和經濟效益下降,六馬鎮的果農開始嘗試嫁接的方式,培育新樹(之前用什麼作砧木我不知道,不過當前砧木之一用的是毛桃)。
嫁接李樹結果之後,果個還是如之前的“桐殼李”那樣大,但是令人驚喜的是,嫁接之後果子變得更甜了,甜到簡直就不是李子該有的甜度了。
不過在2010年之前,嫁接李樹所結的子仍然沿用了“桐殼李”這個名字,後來為了突出甜這個特點,正式統一改名為“蜂糖李”。
不過蜂糖李的改名,可不是亂改,人家在2016年通過了品種認定,官方認可的品種名就是蜂糖李。
從此之後,蜂糖李的價格一發不可收拾,價格處于高位時,一斤二級果都賣到百元以上。
不知道啥品種的清脆李開花
蜂糖李就是青脆李?沒錯說蜂糖李就是青脆李這句話沒有毛病。
但是“青脆李”是個啥?咱得講清楚弄明白。
青脆李并不是李子的一個品種,而是李子的一個品系,品系之下又有諸多的品種,如蜂糖李、巫山脆李、達州脆李、貴州酥李、四月李、六月李等等,當然還包括更多沒有名字的品種。
青脆李的分布非常廣泛,四川、貴州、雲南等地有大量的野生分布和規模化的栽培。
可以叫它青脆脫骨酥李
我們平常說的“青脆李”其實廣義上講總結的是該品系中各品種、株系所結果實的特點,綠色或黃綠色的表皮(有變種,呈其它顔色,如“半邊紅”),以及酥脆的口感。
蜂糖李成熟後果皮顔色即為綠色或黃綠色,并且隻要不是放得太久過熟的果子,口感吃起來都是酥脆。
所以蜂糖李就是青脆李品系中的一個品種,如三華李也是一個品系下有“小蜜李”、“雞麻李”一樣,如說車厘子是櫻桃一樣,沒毛病!
同理,大家若說蜂糖李是“脫骨李”、“酥李”也沒毛病,畢竟蜂糖李也有離核的特點。
普通青脆李
蜂糖李不是土李子!蜂糖李可以被叫成“青脆李”,但不是“土李子”,就如上文介紹蜂糖李的前世今生所說,
它是一個具有地方特點的優選品種,不但不“土”,還很“潮”。
首先具有就是它區别絕大多數李子的特點——甜,蜂糖李的含糖量在13——18之間,平均含糖量在15度以上,個别極甜糖度甚至能超過20。
說沒有含糖量如此高的其它李子品種不嚴謹,反正有也是極少。
蜂糖李
其次一個特點優勢就是果實個頭大,平均果實重量接近一兩,離核且果核較小可食率高達97%以上。
再者蜂糖李果肉呈黃綠色,果皮較薄覆蓋果粉,肉質細膩、汁水豐富。
至此“亂”捋清楚了,蜂糖李是青脆李中的一個優良品種,吃後覺得和普通青脆李一樣,那基本是買到假的了,那就是普通青脆李。
蜂糖李高價原因也揭秘了,就是因為果品優質,非要再填兩個條件的話,其一種植規模尚小;其二用郭德綱的一句話就是同行的襯托。
脆李不知道啥品種
寫在最後其實寫到這裡應該給大家聊聊如何區分蜂糖李和其它李子,不過很難嚴謹的區分開來,比如說蜂糖李果實上有深深的縫合線,這是一個很突出的特點,但去了産區你就會發現,同一株蜂糖李樹上,也有縫合線不明顯的果子,這如何說理?
還有可辨認的特點就是甜,但前提是你購買前,賣果子的得讓你嘗,另外其實甜也不是絕對的嚴謹,前段時間我吃了四川産的一種青脆李,風味很好且糖度不亞于蜂糖李,不過還未形成規模,回過頭來說如果為了“甜”,吃到它也不算虧。
其實有一個嚴謹的辦法,看地理标志,鎮甯縣的蜂糖李有農産品保護地理标志,别的地方不敢用。
最後的最後還有一個點,依農前文大篇幅地寫了蜂糖李的前世今生,其實有一個用意,那就是我國各種水果的種質資源非常豐富,可能隐藏着太多的“蜂糖李”,依農希望農業人把它們挖掘并放大出來,突出其經濟效益。
期待...
喜歡有關三農,農業、種植、農村生活、植物科普等類型的文章,那請關注、點贊@依農看天下會把我了解的、學到的、看到的持續分享給大家。原創不易,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贅述不詳,歡迎探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