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北麓的鄠邑區天橋鄉境内,有一個湖泊:天橋湖。天橋湖并不是自然形成的湖泊,而是人工湖泊,但是現如今這裡卻生活着很多魚兒們。
我們知道,魚無法自然産生,但是天橋湖明明是利用廢棄礦坑修建而成的湖泊,既然如此,那水中的魚是如何從無到有地産生呢?
人工湖
天橋湖的前身,其實是平原,屬于山前沖洪積扇,當幹旱、半幹旱地區的山前河流出口處或者暫時性的水流攜帶物質出山之後,就會在山前形成坡度較緩的扇形地,而水流中又會攜帶着從山中沖擊而來的砂石等物質,會沉積在這裡,所以過去的天橋湖其實是天然礫石地,土地貧瘠,保肥保水性極差。
但是在上個世紀時,周圍地區對石料的需求量增大,這裡就成為了天然的石料供應地,亂挖亂采的現象非常嚴重,導緻采石坑非常常見。
由于長期亂挖亂采,對當地生态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當地不僅溝壑遍野,植被稀少,而且一旦下雨,廢棄的采石場還會成為蓄水池,導緻蚊蟲孽生。
在上個世紀80年代時,張藝謀正在拍攝《古今大戰秦俑情》,為了追求荒涼的古戰場場景,曾經在這裡取景。
不過為了改善當地的生态環境,當地政府開始對這裡進行重建工作,利用當地廢棄的礦坑,改造成了現如今的天橋湖。
人工湖的魚從哪來的?
首先我們要說的是,天橋湖雖然是人工湖,但是天橋湖中的魚并不是憑空形成的,而是人工放生的魚,主要原因是人為因素。
但也有一些人工湖,全程人類都沒參與,時間久了之後當地也會有大量的魚,那這些魚是從何而來呢?
在過去,有一種說法非常盛行,它就是:自然發生論,自然發生論認為,腐草化螢,淤泥生鼠,腐肉生蛆。
但是巴斯德用鵝頸瓶實驗證明了,生命無法從無到有地産生。也就是說魚無法自然形成,隻能是别的地方的魚來到了人工湖之中。
我們知道,魚離開水後難以存活較長時間,既然如此,那沒有人類幹預的人工湖時間長了之後,也會慢慢形成魚呢?
這其實就不得不提到魚的特性了,其實有一部分魚會依靠魚鳍短暫地爬行,比如:攀鲈,它們可以依靠擺動的腮蓋,胸鳍等在陸地上行走一段時間,如果人工湖泊周圍有攀鲈的存在,那麼人工湖将會很快迎來魚兒。
另外一種方式是:大洪水。我們知道,大洪水将可能會淹沒當地地勢低窪的一切地方,而這就可能會導緻外界水流與人工湖相連接,此時外界河流中的魚就會流入到人工湖,并在洪水褪去之後,留在這裡繁衍生息。
比如:美國死亡谷都是沙漠景觀,沒有河流彙入這裡,但是這裡卻存在着一個小水潭,水潭中生活着稀有物種“沙漠魚”,據了解,這些沙漠魚是在5萬年前,當地還是湖泊景觀時,它們從外界遊到了這裡,後來當地氣候變得越來越幹旱,小水潭與外界水潭徹底失去了聯系,但是沙漠魚卻依舊在這個小水潭中生活了5萬年左右。
盡管人工湖經過長時間的蓄水之後,就可能會有魚兒來到這裡生活,但是有一種湖泊,在沒有人類的幫助下很難有魚兒生存,它就是高山湖泊,尤其是火山口湖泊。
我們知道,火山噴發時溫度非常高,幾乎可以摧毀所有的生命。而在火山爆發之後,可能會留下一個内陷的火山口,經過長時間的蓄水也會形成湖泊,比如:長白山天池。
隻是火山口海拔非常高,幾乎沒有外界水源能夠彙入到這裡,所以魚兒們很難遊到這裡,以至于火山口湖泊非常難以有魚兒生存。
之所以長白山天池有魚兒,主要是因為人類活動,将外界的魚兒帶到了這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