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信息化自動化可視化區别

信息化自動化可視化區别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04 13:17:46

信息化自動化可視化區别(劉玉書數字化)1

  “數字化”、“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怎麼區分?目前存在混用的現象。十幾年前就有專家學者已經注意到了這個問題。2007年初,有國内自動化領域知名專家向《電氣時代》雜志反應,業界在交流時經常會遇到“數字化”、“自動化”、“信息化”與“智能化”概念界定不清的問題。因此在該刊2008年第一期,特約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委員會林軍對這幾個概念進行了專門的梳理(林軍,《“數字化”、“自動化”、“信息化”與“智能化”的異同及聯系》,《電氣時代》2008年第1期)。本文基于林軍的相關研究,同時綜合目前CNKI能查到的相關文獻,拟對相關概念進行比較。

  1. 自動化。根據《自動化(專業)概論》中的定義,所謂自動化(Automation),是指機器或裝置在無人幹預的情況下按規定的程序或指令自動進行操作或運行。廣義地講,自動化還包括模拟或再現人的智能活動。自動化是美國人S.Harde于1936年-1946年前後提出的。早在公元前14~前11世紀,中國、埃及和巴比倫就出現了自動計時裝置——漏壺,這可以說是人類研制和使用自動裝置之始。

  1. 數字化。所謂數字化(Digitalization),一般是指利用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把聲、光、電和磁等信号轉換成數字信号,或把語音、文字和圖像等信息轉變為數字編碼,用于傳輸與處理的過程。在軍事方面,從實踐層次看(雖然可能文字表述上存在差異),事實上,“數字化建設”是出現在“信息化建設”之前的。這兩個不同的稱謂,反映着同一事物的不同發展階段。“數字化部隊”是建立信息化部隊”的基礎,“信息化部隊”是“數字化部隊”發展的必然結果。與非數字信号相比,數字信号具有傳輸速度快,容量大,放大時不失真,抗幹擾能力強,保密性好,便于計算機操作和處理等優點。可以說,從數字計算機誕生之日起,人類就已經開始數字化時代了。

  1. 信息化。一般而言,信息化(Informatization)是指培養、發展以計算機為主的智能化工具為代表的新生産力,并使之造福于社會的曆史過程。與智能化工具相适應的生産力,稱為信息化生産力。公認“信息化”一詞起源于日本。根據CNKI相關文獻檢索,大部分文獻認為信息化的思想是1963年1月由日本社會學家梅倬忠夫發表的《信息産業論》中提出的。梅倬忠夫在《信息産業論》首次提出:信息社會是信息産業高度發達且在産業結構中占據優勢的社會,信息化是由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演進的動态發展過程。而後被譯成英文傳播到西方,西方社會普遍使用“信息社會”和“信息化”的概念是20世紀70年代後期才開始的。也有學者認為“信息化”這一概念,最早是由日本科學技術和經濟研究團體于1967年首先提出的(賴茂生、王芳編著:《信息經濟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1. 智能化。智能化(intellectualization)目前還沒有統一的定義,但應當有兩方面的含義:含義之一是采用“人工智能”的理論、方法和技術處理信息與問題。含義之二是具有“拟人智能”的特性或功能,例如自适應、自學習、自校正、自協調、自組織、自診斷及自修複等。“智能化”是自動化技術當前和今後的發展動向之一,它已經成為工業控制和自動化領域的各種新技術、新方法及新産品的發展趨勢和顯著标志。但因為智能技術本身處于高速發展過程中,對于什麼是智能化,目前國内外的争議依然存在。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名譽理事長塗序彥教授曾撰文論述:“什麼是‘智能化’?目前尚缺乏明确的、公認的、科學的定義。”

  總體而言,“數字化”、“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這四個概念,就概念的實際産生過程而言,自動化的概念最早,然後随着計算機的誕生而産生了數字化的概念。到上世紀六十年代随着工業社會的發展,産生了信息化的概念,并且随着信息技術、自動化技術的演進,機器開始朝着接近人類智能的方向發展,因而形成了“智能化”的發展趨勢。這四個概念的發展,與數字中國建設的曆程息息相關。

  劉玉書AI系列之一:中美人工智能差距在縮小 有一點仍需努力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宏觀研究部主任、研究員,AI專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