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軟實力英語】分享的第1080篇原創英語啟蒙文章。
寫在前面
在過去14年的家庭英語啟蒙實踐中,苗爸接觸上千位對英語啟蒙感興趣的寶爸寶媽,也因此有機會了解了各種各樣的牛娃成長之路。
所以,細心的讀者朋友會發現,最近幾次介紹英語小牛娃的次數比以前多了。的确如此,苗爸是希望多分享一些成功寶貝的經驗,能夠讓更多地摸着石子過河的寶媽們有所啟發。
雖然說每個娃的性格特點和生長環境各不相同,不能照搬照抄别人的作業,但是,家庭教育的共性大于個性,我們依然可以借鑒别人的具有普适性的經驗,為自己的家庭英語啟蒙所用。
有鑒于此,苗爸真誠建議打算開始家庭英語啟蒙的父母們,或者是已經開啟啟蒙教育的寶爸寶媽們,千萬不要閉門造車,一定要多學習請教,取長補短,為孩子選擇一個可持續性發展的英語啟蒙路線圖。
有句話說得好: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座寶藏。從英語啟蒙的角度來說,孩子的語言潛能就是一座寶藏,但是許多父母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導緻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未能充分開發,并因此影響到其他能力的健康發展。
01
TPR的三大作用
所謂的TPR,就是Total Physical Response的縮寫,即“全身肢體反應”教學法。該教學法是由美國心理學博士Dr. James J Asher于上個世紀70年代首創。
TPR教學法是基于兒童學習母語的方法:It is based upon the way that children learn their mother tongue.
其核心理念是通過動作學外語:Learning Another Language Through Actions
這一教學方法在世界各地的許多幼兒園和教培機構盛行一時,深受老師們的喜愛。自上個世紀90年代通過央視教育頻道的推廣,逐漸被國人所了解。
苗爸在進行家庭英語啟蒙實踐的時候,也經常使用TPR教學法,和苗苗做親子互動,我說英語,她做動作。在實踐的過程中,我發現TPR教學法有三大作用。
第一,提高輸入效率。
衆所周知,語言學習先從輸入開始,特别是聽力輸入,聽不懂則說不出。在接觸TPR之前,苗爸對聽力輸入僅僅停留在“磨耳朵”的認知階段。
每天給孩子大量地聽英文兒歌,看英文動畫片,完全不屬于“可理解性輸入”。美國著名的語言學家克拉申提出的“可理解性輸入”假說,指的是:
Comprehensible input means that students should be able to understand the essence of what is being said or presented to them.
可理解的輸入意味着學生應該能夠理解所講或呈現給他們的内容的本質。
在學了TPR教學法之後,我及時調整了英語啟蒙的方向,提高了孩子的英語聽力輸入效率,而且是短期之内可以見到效果。
第二,鍛煉英語思維。
我們小時候的英語學習,深受翻譯教學法的影響,老師上課都是讀一句英語,然後再翻譯成中文。所以,一直到高中畢業,我都沒有能夠擺脫翻譯這根拐杖。
TPR教學法先從名詞開始,通過實物或圖片,幫助孩子建立英語的音和實物之間的聯系,例如孩子聽到apple這個單詞,大腦中首先聯想到的是蘋果這個水果的實物形象,而不是中文“蘋果”。
然後,再結合動作幫助孩子理解Eat an apple(吃蘋果),全程沒有中文翻譯,孩子可以輕松理解,這一過程,其實就是培養了孩子的英語思維。
第三,快速積累詞彙。
雖然說我們小時候沒有練過聽力和口語,通過死記硬背也積累了許多閱讀和寫作詞彙,但是那種機械重複的記憶方式,是非常低效的,并不适合啟蒙階段的孩子。
兒童英語啟蒙,培養興趣永遠都是第一位的。苗爸分享的20個TPR親子互動遊戲,能夠有效地激發孩子學英語的興趣。
在日常生活中通過TPR親子互動,可以幫助孩子快速積累600 基礎英語聽力詞彙。聽力詞彙多寡決定了口語詞彙 閱讀詞彙 寫作詞彙。
02
成長的腳步
苗爸平日重點推廣的是TPR教學法,這套方法非常适合家庭英語啟蒙,可以借助TPR閃卡,和孩子進行親子互動,在日常的吃喝玩樂的過程中,幫助孩子自然地掌握了生活英語詞彙。
學齡前兒童時間比較充裕,其次,小朋友都喜歡模仿父母說話,對于語言啟蒙來說,這兩點缺一不可。前兩天,有位寶媽與苗爸分享了孩子學習TPR閃卡的經曆.
我:琪琪媽,你家寶貝最近閃卡學得怎樣了?
琪琪媽:“TPR教學法真是太實用了,今天早晨醒來,我揉着我兒子得肚子說,rub your tummy,他就開始揉我得耳朵,還說,媽媽你用英語說,我揉得部位,他理解了rub是揉得意思,剛開始,揉眼睛那個卡,他總覺得是哭。”
我:有些動作比較相似,孩子一時容易搞混,非常正常。所以,在看圖片的同時,父母還要結合動作,給孩子做示範。
還有一位寶媽也是一直關注苗爸分享的原創英語啟蒙文章,開啟了自己的家庭英語啟蒙的,下面是我們的聊天記錄截屏。
這個寶貝是一個小牛娃,已經能夠輸出一些“高級一點的小句子”了,真的進步很大。在有了一定量的輸入之後,寶貝自然就會在某一具體場景中,開始簡單地輸出了。
更令人驚喜的是,第一次演講訓練,寶貝“發揮得居然不錯”,說明寶貝的英語基本功已經不錯了。
所以說,TPR大白卡非常适合家庭英語啟蒙,幫助孩子積累英語聽說詞彙,引導孩子開口說英語。
當然,在學TPR日常生活動作短句之前,口語海報上的基本的詞彙,是最先學的基礎。沒有這個日常生活名詞基礎,學啥都難。
03
啟蒙的三個階段
沒有任何一個可以“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學習方法,如果一個方法從頭用到尾,無異于刻舟求劍,徒勞無功。
在孩子的不同年齡段,不同啟蒙期,我們應該使用不同的啟蒙方法,這就叫因材施教。無論是中文啟蒙,還是英文啟蒙,都可以概括為三個階段。
第一,輸入階段
你們找外教,為什麼要找,不就是為了當陪練,調用學過的知識嗎?苗爸遇到多個寶爸寶媽,跟我說,,外教在教的,全是我家娃會的。
所以,有的娃在上外教課的時候,又會出現一個問題了,會說得早就會說了,不會說的還是不會說,就是因為沒有輸入,所以停頓不前了。
小孩子記憶好,理解性差,這時候就要多輸入多記憶。成年人記性差,理解力強,很多之前輸入的東西慢慢理解了。
第二階段,模仿複述
有了一定的輸入之後,需要解決的是,先學什麼,說什麼。這裡主要指的是跟讀,或者跟着教材能說得出來。
其實,孩子聽得多了,慢慢也就能背出來了。這個階段,孩子雖然能夠背誦了,但并不是理解,所以不能靈活運用。有的娃很聰明,知道變通了,編成自己的話,然後再說出來,也就是複述故事。
第三階段,靈活運用
有了第一階段,第二階段就像套用公式一樣,舉一反三了。英語啟蒙的第三階段,就可以運用自由了。
口語海報的名詞學習,就相當于知識儲備,TPR親子互動,就是在調用知識。為什麼要考試,考試也是在調用知識。就是說,在調用的時候,你忘了,可以再複習。隻要調用得多了,就靈活了。
聽懂了不代表會運用,隻有自己調用出來,用自己的理解去運用了,才是真的學會了。學進去的東西,隻是存好了,存好不靈活調用,就像硬盤一樣,你要搜索好久。
但是,如果你經常調用,就像硬盤一樣地記憶路線,一下子就調出來了。别人的話,永遠是别人的話,必須變成自己的思想。
隻有通過不斷地調用,逐漸内化成自己的語言,那才是自己的能力。所以說,知識,不是别人教會的,一定是自己練會的。如果不運用,一直在學,到最後就像看電視劇一樣,隻記住了結局。
【作者介紹】苗爸,“樊登新父母教練”,職業化英語啟蒙教育推廣人,頭條“優質教育領域創作者”,微博“英語啟蒙超話主持人”,每天分享家庭英語啟蒙知識和經驗。27年高中英語教學經曆,14年家庭英語啟蒙教育實踐經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