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民警頓拉在指揮交通。
7月30日,民警正在指揮交通。
7月,是青藏高原一年中最好的時節。
109國道穿唐古拉山口而過,海拔5231米的标志和築路紀念碑吸引着過往遊客駐足“打卡”。
山口有一座2層小樓和一頂帳篷,路邊不大的空地上,停滿了自駕遊客的小汽車,成為遊客休息歇腳的地方。
109國道,雙向兩車道。路中間,西藏自治區安多縣公安局交警大隊民警頓拉和輔警大拉地、次仁達傑來回奔跑,驅趕着走到路中間的牦牛群奔向遠方的草場,引導過往車輛安全通過。
7月30日,一群牦牛突然跑上公路,輔警次仁達傑趕緊驅趕牦牛。
1954年春,慕生忠将軍帶領築路大軍,用鐵鍁和鎬将公路從青海格爾木修到了拉薩。如今,依然有超過70%的進藏物資通過這條公路運輸,被稱為西藏“生命線”。
唐古拉山口,是這條公路的海拔最高點,也是最容易發生交通事故的地方。雙向兩車道的青藏公路,一旦發生事故,就意味着一次大堵車。
安多縣副縣長、公安局局長尼瑪次仁向記者介紹,2017年起,交警大隊在唐古拉山口設置了執勤點,每天派出一組民警和輔警沿109國道巡查疏導、服務群衆。
7月30日,民警正在指揮交通。
雖然正值夏季,山口最高氣溫卻隻有個位數。大風呼嘯而過,雖然穿着羊毛衫、沖鋒衣,但大家依然被凍得瑟瑟發抖。
此時,頓拉和2名輔警已經在這裡堅守了1個半小時。
“我們早上9點從縣城出發,一直要在這裡忙到晚上7點,每個班都要走三四萬步。”常年生活在高海拔地區,頓拉皮膚黝黑,眼睛有些凸出,布滿血絲。“現在是一年中最舒服的季節了,我們最怕冬天遇到暴風雪——車一停,就會有大卡車的油箱被凍住,其他的車就都過不去了。”
“51天!”回憶起2019年年初的那場暴風雪,安多縣公安局交警大隊大隊長才加至今仍舊唏噓不已。“山口積雪超過1.5米,600餘輛車、1300餘人滞留在海拔5000米的高山上。兄弟們扛着鐵鍁、鏟子上山除雪保暢。”
“當時,我們50多天沒換過衣服、沒洗過臉,困了就躺在車裡眯一會兒,餓了就吃幹糧和方便面,渴了就把雪水燒開了喝。”才加回憶。
不過,暴風雪也有“好處”:讓大夥練就了一身本領——
車輛燃油凍結?民警用高溫噴槍将燃油融化;路面積雪結冰?民警會駕着鏟車,将前輪懸空,用鏟鬥和後輪支撐鏟車,将積雪清除幹淨;車輛打滑?民警拿着鐵鍬一層一層鋪撒防滑沙……
就這樣,在暴風雪的“加持”下,民警們成了無所不能的戰士!
其實,在109國道上,這樣的場景每年都會上演——
“這些年,我們累計疏導車輛10萬餘輛次,救助群衆1000餘人次,清理積雪結冰路段500餘千米,鋪撒防滑沙300餘噸。”才加跟記者掰着手指頭數着過往。
7月30日,民警頓拉(中)和輔警大拉地(左)、次仁達傑(右)在執勤中。
與暴風雪相伴而來的,還有高寒缺氧對生命的威脅。
“我們這裡的含氧量不足平原地區的一半。”才加介紹,“執勤民警輔警多年養成了一個習慣:隻要看到路邊有車停着不動,都會上前查看是不是有人因為高原反應失去了意識。”
3月4日,民警在巡邏中發現一位發生嚴重高原反應的重型貨車司機已經神志不清,立即将司機用警車送到安多縣人民醫院,并将貨車開到交警隊暫存。
“由于病情嚴重,安多的醫療救治條件有限,我們又安排民警帶他去那曲市人民醫院,換衣喂藥、用心照顧,一直守了兩個晚上,直到他的家人趕到。”才加說。
讓民警們高興的是,如今這種情況有了解決方法——7月29日,一輛全新的高壓氧艙車投入使用。
“再遇到極端天氣,我們就直接把車開到唐古拉山口,可以第一時間救助發生高原反應的群衆了。”尼瑪次仁高興地說。
正說着,唐古拉山口,飄起雪來。
執筆:王麗雪、謝俊思
攝影:張建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