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六月,尤其午後,什麼水果才能喚醒慵懶的神智,“忽憶楊梅正熟”,于是就能平白咽一下口水,酸酸甜甜的滋味就能在唇邊和想象中蔓延……
雖然曹操“望梅止渴”的往事中的主角,并非楊梅,而是青梅。但隻要提到梅字,條件反射的結果是一樣的,仿佛是源于骨子裡的味覺傳承,口中唾液的分泌根本就不是意志所能控制的,口齒生津已經是極文雅的說法,事實上就是口水止不住地流。
确實,楊梅作為最具有“國風”氣質的水果,根正苗紅,就是本土而生,原産地在浙江餘姚。最有力的考古發現,是1973年餘姚境内的河姆渡遺址所發現的楊梅屬花粉。這意味着,7000多年前楊梅就已經現身。
被惦記了數千年的楊梅,“開花無人知”是心機暗藏還是人生抑揚楊梅熟,是一個信号,代表着“青青不朽豈楊梅”的經冬不凋,代表着 “夏果摘楊梅” 初夏時節近,代表着“須踐楊梅約,重來水月亭”的追思,代表着“上國三千五百裡,楊梅熟日是歸期”的鄉愁……
楊梅的滋味,是宋朝的方嶽在《次韻楊梅》中寫道的:
筠籠帶雨摘初殘,粟粟生寒鶴項殷。
衆口但便甜似蜜,甯知奇處是微酸。
更是楊萬裡筆下的《七字謝紹興帥丘宗卿惠楊梅二首》中花團錦簇的盛贊:
梅出稽山世少雙,情知風味勝他楊。
玉肌半醉紅生粟,墨暈微深染紫裳。
火齊堆盤珠徑寸,醴泉繞齒柘為漿。
故人解寄吾家果,未變蓬萊閣下香。
甚至,宋代最著名的“吃貨”蘇轼,就是曾寫出那句著名的“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食荔支其二》)的東坡先生,在嘗了江南了楊梅之後,當即改弦易張“閩廣荔枝,西涼葡萄,未若吳越楊梅”。
也許,是為了彌補梅雨季帶來的種種埋怨,正是江浙多情的雨水,滋養出了這裡酸甜多味的楊梅。
可有趣的是,我們對楊梅的感觸就多敏銳,楊梅花的存在感就有多微末。
“楊梅開花無人知”語出潮州地區的民歌以及名叫《百花開》的洗佛歌。
直白如詩句本身,楊梅花屬葇荑花序,是一種單性穗狀花,樸實無華嬌小且難以觀察,雖随風舞動也有風姿卓越之感,但作為花到底難入人眼的,難怪無人識了。
據說,楊梅農也極難看見楊梅花,因為實在是太不起眼了,待看見結果已是錯過了看花。
不過,流傳在潮汕地區的《姑嫂鳥》傳說到底還是給名不經傳的楊梅花增添了些許麗色。
傳說中,一對繡工了得的姑嫂,為了挑戰夜裡開花且隻開一瞬的楊梅花,半夜三更去看花,不料繡好了楊梅花,卻來了一隻老虎叼走了嫂嫂,于是小姑子就哭成了姑嫂鳥。于是留下了:
“問聲楊梅花兒幾時開,此時不開待何時。三更敲過天變藍,月兒驟亮星驟光,前山流泉後山應,蒼松歡笑舞東風,黃莺枝頭半夜唱,金雞驚醒誤是天光,楊梅園林香千裡,萬點金花一齊放……”
唯美曲調流傳至今。
令人惆怅之餘,也不禁苦苦思索,從楊梅花到楊梅的先抑後揚,大概也是中國人理想中的一種生命狀态吧。不是心機暗藏,非得故意來個一鳴驚人之舉,而隻是想踏踏實實地,一步一個腳印,迎來最終的璀璨綻放。
與其,花開得紛紛揚揚、豔若雲霞,招峰蝶、引攀折、遭議論,不如低調到極處,蓄勢待發,直到:
酒著圓腮重,珠聯細葉芳。
绛紗籠密顆,朱粉皺新妝。
——宋·元說友《楊梅》
如此才不枉李白“玉盤楊梅為君設,吳鹽如花皎白雪。”《梁圓吟》的鄭重對待。
國風楊梅,若隻是一口食之未免可惜,就着典故和種種講究才是滋味
關于楊梅的典故,最著名的莫過于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中“君家果”:
梁國楊氏子九歳,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兩人皆以姓氏諧音為戲。後遂以“君家果”稱楊梅或捷對的典實。
元代的朱晞顔還寫了一首《楊梅和蔣遠靜來韻》感念“才疎羞對君家菓,還有當年捷對無?”
至于隋炀帝兩問楊梅樹和李樹的開花與結果的傳說,大概多屬于後人的以訛傳訛,當不得真。
當真的,隻有楊梅的好滋味和種種吃法。
若把楊梅洗淨空口吃下,最能咬出夏初風味,酸中泛甜,甜中有酸,彼此交融,情之所衷。正如這六月的天氣,炙熱與微涼彼此博弈,愛恨交織中,卻有最不舍的風物時長。
明代文震亨的《長物志》中說到食楊梅:
“吳中佳果,與荔枝并擅高名,各不相上下。出光福山中者最美,彼中人以漆盤盛之,色與漆等,一斤僅二十枚,真竒味也!生當暑中,不堪涉遠。吳中好事家或以輕桡郵置,或買舟就食。”還說“出他山者,味酸,色亦不紫。有以燒酒浸者,色不變而味淡,蜜漬者色味俱惡”
今天我們,雖然無法像古人那麼講究最美楊梅的所在,也無緣得見吳人錢福筆下的“怪底吳人不出鄉,楊梅五月薦新嘗”的熱鬧景象了。
但是,我們依然可以複刻古人吃楊梅的種種腦洞,不要以為古人不懂創新,腦洞大起來也是漫出天際,尤其在吃楊梅這件事上。
比如“強取酒卮池翠柏,懶開粽葉覓楊梅”、“時於粽裡得楊梅”、“楊梅粽裡紅”中所提到的楊梅粽子,是不是令人大開眼見。比起嘩衆取寵的龍蝦粽、網紅粽,這粽子邂逅楊梅,是不是格外的清新脫俗?
此外,鹽、蜜、糖、酒、茶、詩、景、友、風、花……都是食楊梅時的好伴侶。
【冰楊梅】放入冰箱冰鎮,口感上的脆與涼,最是讓暑意退避三舍。一顆冰楊梅,最撫凡人心。
【楊梅撒鹽】出現在李白詩中,也可殺菌驅蟲。可甜可鹹,再加點酸,初戀的滋味莫過于此。
【楊梅蘸醬油】據說可以去酸味,令甜味更加綿長,雖然有點黑暗料理的嫌疑,但口感真的很獨特。
【楊梅酒】江南家家戶戶都會做,隻需要選擇清香型的白酒,加入成熟飽滿的楊梅和冰糖,用時間去醞釀,就能融果香在酒香的沉醉中,拿來待客或獨酌,頓時就有了江南的味道。
【楊梅露】以楊梅為料,制作夏日冰飲,取色取味,看楊梅顆顆在透明的杯中的沉浮,亦如人生點點,最是相思。
【楊梅醬】若來不及吃的楊梅,可以煮炖、加糖、凝練、冷卻、冰凍,留住舌尖的不舍的眷戀。
【楊梅蜜餞】裹着大量的糖,脫水後,雖能大緻保持形态,保存時間更長,但是與本味相去甚遠,想想最是無奈,隻能聊做安慰。
如此種種,不一而足。那麼還等什麼?
“楊梅同過夏”趕緊嘗鮮夏味足,才算不負好時光。
如果能深入“青山幾處楊梅塢”,或者偶然“路入楊梅煙雨村”,看那“雨後楊梅千樹紫”、“落樹楊梅顆顆殷”,還是“盡買楊梅飽食眠”吧,待吃到“嫣然口唇紫”時,大概牙也倒了……
但還是愛這酸甜的滋味,帶着對生活最美的期待,将身心融化在六月裡、初夏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