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大磊,排骨是我們生活中經常見到的食材,有豬排,牛排等,做出來的美食都是非常不錯,最常見的菜肴有紅燒排骨,糖醋排骨,糯米蒸排骨,玉米炖排骨等,過年的時候端上桌,家人都愛吃。
其實菜品想要做得好,當然離不開好的食材,選排骨其實也很重要,一整扇排骨,口感最好的莫過于肋排,但是肋排比較少,一般很快就會被别人買走。
最常見的就是前排和後排了,價格實惠,但是口感上卻相差很大,所以建議大家買排骨的時候,要分清前排和後排,那麼應該怎樣區分呢?今天就給大家詳細地介紹一下,弄懂再買不吃虧。
前排
所謂前排,一般來說就是靠近豬前腿和脖子部位的4根排骨,這個部位的排骨,相對來說吃起來口感更好,因為這個部位靠近豬前腿,而豬的前腿運動量比較大,肌肉相當緊實,筋膜也比較多,肋骨相對比較斷而細,上面的肉也會比較少,但是比較緊實,做好的排骨吃起來會非常滑嫩,肉香味濃,排骨做熟以後,吃起來很容易脫骨,适合清蒸,紅燒,糖醋等,都是非常不錯的。
後排
所謂後排,就是靠近豬後腿部位的八根排骨,骨頭大而粗,看起來比較勻稱,整體呈一字型,脂肪和瘦肉區分明顯,但是上面的肉比較多,有的地方還把豬後排叫着“後八根”,這樣的排骨,雖然肉質厚實,但是吃起來口感卻比較柴,完全沒有前排的那種軟香濃郁的口感,但是後排的骨頭大,骨髓比較多,特别适合炖骨頭湯。
前排和後排應該如何區分?
1,看排骨的顔色
前排比較靠近豬脖子,血管也比較豐富,衆所周知,毛細血管越多,肉的顔色也會越深,而後排離豬的頭部比較遠,血管也相對較少,排骨的顔色也會淡一些,所有買排骨的時候,從外觀上區分,看排骨的顔色就很容易分辨出來。
2.看排骨的形狀
豬後排的骨頭較大,但是比較均勻,而豬前排靠近脖子和前腿,骨頭看起來比較短,而且附着的肉會比較少,外觀上也能輕松辨别。
3.看排骨上脂肪的多少
豬後排的肉質肥厚,脂肪比較多,整體看上去比較粗大,而前排大部分都是瘦肉,豬軟骨也比較多,所以看起來脂肪比較少,買排骨的時候,隻要稍加注意,一般人都能夠區别開來。
過年的時候,都喜歡買一些排骨來做菜,隻要掌握好以上幾個要點,很容易就能區分出前排和後排。
下面再給大家分享一個糖醋排骨好吃的做法,喜歡的就一起來試試吧。
【糖醋排骨】
準備排骨一斤半左右,洗淨後斬成小塊,放入盆中備用。
裡面加入一勺食鹽,再抓入一把面粉,抓拌均勻,加入适量清水,用手揉搓兩分鐘,這一步可以更好地去除排骨裡面的血水和油脂。然後把排骨擠幹水分,放入另一個盆中,再用清水淘洗一遍放入拌菜盆中。
接下來把排骨腌制一下:
盆裡加入食鹽1克入底味,胡椒粉1克,料酒适量去腥,用手抓拌均勻,使排骨充分吸收到調料。
再抓入适量的土豆澱粉,用手抓勻,盡量使每一塊排骨都能裹勻澱粉。
接下來調一個糖醋汁:
準備一個小盆,加入白糖30克,食鹽1克, 陳醋20克,加入清水30克,用筷子攪拌化開調料。生姜一塊拍扁切成姜末,放入小盆裡面。
起鍋倒入食用油,油溫至6成熱時離火下入拌好的排骨,排骨最好一個一個地下入鍋中,避免粘連。
全部下完以後,再上火繼續慢炸,用勺子翻動幾下,使排骨受熱均勻,開大火炸兩分鐘,炸至排骨定型呈微黃色時撈出。
等油溫升高以後,再下入排骨,重新複炸20秒,炸至排骨金黃酥脆時撈出控油。
鍋内留少許底油,放入姜末爆香,倒入提前調好的糖醋汁,熬至湯汁起大泡時,勾入少許水澱粉,把湯汁熬至粘稠狀時,淋入少許明油,攪拌幾下,提高菜肴的色澤。
再倒入炸好的排骨,快速颠鍋翻炒均勻,即可關火起鍋裝盤,最後再擺上幾朵香菜點綴,撒上少許白芝麻,就可以上桌食用了。
好了,今天的美食小知識就分享到這裡,如果您有不同的做法和建議,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感謝您的閱讀,我們下期再見。
本文屬于第一名廚工作室原創文章,未經作者授權,嚴禁盜用和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