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學習戰國策的十大陷阱

學習戰國策的十大陷阱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0 09:16:40

絕大多數人看到這本書的名字時,就像看到其他國學類著作一樣,比如《周易》了、《詩經》、《尚書》、《禮記》、《春秋》啊等等,就覺得名字很熟悉,但心裡發虛,因為内容沒有看過啊。即便之前從圖書館借來過,也會因為文字佶屈聱牙,而沒有心情看完。

但是我想說的是,對于《戰國策》這本書你完全不需要有這種心理障礙。因為,事實上,我們早已通過别的方式和途徑了解過這本書的内容。比如說,前兩年火遍熒屏的《芈月傳》、《大秦帝國》,這裡面的好多故事,其源頭就來自于《戰國策》。

學習戰國策的十大陷阱(戰國策從六經之棄)1

下面我講三個小故事,大家可以先感受一下:

1.别說你沒看過,先聽3個故事

(1)頭懸梁,錐刺股

《戰國策序》中寫道:“蘇秦為縱,張儀為橫,橫則秦帝,縱則楚王。”是的,這裡的“縱橫”指的就是戰國時期諸子百家裡的最為活躍的一支:縱橫家。蘇秦、張儀是其中最有名的代表。世人都因為張儀連橫破縱,幫助秦變得更加強大而記住他。卻不知,最先跑到秦國,遊說秦王連橫的是“蘇秦”。

蘇秦,字季子,東周洛陽人,出身低微。觀天下大勢之後,他帶着自己的連橫說跑去秦國,遊說秦惠王:大王啊,咱們秦國西有巴、蜀、漢中等地,天然糧倉、物産豐富;北有胡、貉等地,馬匹精良、礦産豐富;南有巫山、黔中險地,東有崤(xiáo)山、函谷關等天然要塞,人口衆多、糧食豐富、地理形勢便于攻守,确實是天下強國,完全能兼并諸侯一統天下,我現在來跟你說說怎麼實現天下統一吧。

沒想到被秦惠王一句話給怼回去了:我們現在的羽翼還不豐滿,法制不夠健全,政教也沒有完全上軌道,還沒有到東進統一中原的時候,非常感謝先生此番不辭勞苦趕來相勸,希望日後再來領教。

蘇秦當然不死心啊,就引經據典、旁征博引,從黃帝大戰蚩尤,從堯舜禹到商湯武王齊桓公,全部論述一遍說想統一家國,必然需要動用武力,而且還需要有同盟能夠助大秦一臂之力。

如此這番,前前後後一共遊說了10次,意見始終未被采納。最後,千金散盡,生活沒有了着落,隻能返回家鄉。去時身穿貂皮大衣,來時腳穿草鞋、背着書箱、神情憔悴。

學習戰國策的十大陷阱(戰國策從六經之棄)2

家人看見他的反應是這樣的:

“妻不下纴[rèn]、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

對此蘇秦長歎一聲,都是我的錯啊。

痛定思痛,下定決心,從衆多藏書中找到姜太公寫的《陰符》一部謀略書,埋頭苦讀,反複鑽研。“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好了,這就是我們今天所知道,當我們勸别人要發奮圖強時經常說的話:“頭懸梁,錐刺股”,這句話中“錐刺股”的出處。

沒錯,這個聽着就很疼的動作的始作俑者就是蘇秦。

一年以後,蘇秦自覺已經學得其精要,決定去遊說趙王。倆人談的非常投機,趙王還封他為武安君,賜相印,并賜大批金銀财寶,讓其聯絡東方各國建立合縱聯盟,對付強大的秦國。

此後蘇秦迎來事業高峰期,身配6國相印,6國君臣百姓,全部聽從蘇秦的指揮。而蘇秦,未費一兵一卒,就讓6國團結在一起,對抗強秦,一時間,名噪天下。

在去遊說楚王的途中,蘇秦回了趟家,此時他的家人是這樣的:

父母聞之,清宮除道,張樂設飲,郊迎三十裡。妻側目而視,傾耳而聽;嫂蛇行匍匐,四拜自跪而謝。

蘇秦說:“嫂何前倨而後卑也?”嫂子說:“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蘇秦說:“嗟乎!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人生世上,勢位富貴,蓋可忽乎哉?”

“前倨後恭”這個成語,也是出自《戰國策》蘇秦的故事。

以上這整個故事,選自《戰國策》卷三《秦策一》“蘇秦始将連橫說秦惠王曰”。

也許你對蘇秦其人其事不太熟悉,但一定聽過“錐刺股”和“前倨後恭”這兩個詞。

再跟大家分享一個故事,看看你能不能再次産生“啊,原來是這樣”的感慨。

學習戰國策的十大陷阱(戰國策從六經之棄)3

(2)鄒忌修八尺有餘

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大腦條件反射地就開始背誦下面的内容了:

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yì]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其妻曰:“你美。”忌不自信,而複問其妾,其妾曰:“徐公怎麼能比得上你?”第二天又問客人:“吾與徐公孰美?”客人說:“徐公沒有你美。”隔了一天,徐公來,鄒忌自愧不如,想來想去終于明白一個道理:“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見威王,說:我知道我沒有徐公美,但我的妻子愛我、妾室畏懼我,客人有求于我,都說我比徐公美。“今齊地方千裡,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谏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谏,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這是我們當時初中語文課本上的必背名篇,當時就覺得,鄒忌這個人怎麼這麼厲害,這麼會以小見大,道理說的淺顯易懂,讓齊王心悅誠服。

鄒忌這個人,宮廷樂師出身,最後從政并身居齊國宰相,時也運也,也跟他善于言辭密不可分。

“鄒忌諷齊王納谏”這篇脍炙人口的文章,出自《戰國策》卷八《齊策一》“鄒忌修八尺有餘”。其中“門庭若市”這個成語的出處,也是這裡。

學習戰國策的十大陷阱(戰國策從六經之棄)4

(3)鹬蚌 bàng 相争,漁翁得利

這個寓言故事,相信我們早就聽過、學過、用過了,在各種教材、繪本上都有過。下面我們來聽聽它的原文是怎樣的:

趙且伐燕,蘇代為燕謂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并禽之。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支,以弊大衆,臣恐強秦之為漁父也。故願王之熟計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趙國将要出戰燕國,蘇代為燕國對惠王說:“今天我來,路過了易水,看見一隻河蚌正從水裡出來曬太陽,一隻鹬飛來啄它的肉,河蚌馬上閉攏,夾住了鹬的嘴。鹬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會幹死你。’河蚌也對鹬說:‘今天你嘴不抽出來,明天不抽嘴出來,必定會有一隻死鹬。’兩個不肯互相放棄,結果一個漁夫把它們倆一起捉走了。現在趙國将要攻打燕國,燕趙如果長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會疲憊不堪,我擔心強大的秦國就要成為那不勞而獲的漁翁了。所以我希望大王認真考慮出兵之事。”趙惠文王說:“好吧。”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國。

這個故事出自《戰國策》卷三十《燕策二》“趙且伐燕”。

怎麼樣?聽完這三個故事,大家對《戰國策》這本書是不是有了一些感知了呢?至少不會再那麼陌生了吧。其實這本書,對大家來說不僅沒有那麼陌生,也沒有那麼難讀。剛才的故事中為大家選讀的句子段落,我想沒有人會覺得難懂吧。

那現在就讓我們回過頭看看有關《戰國策》這本書的自然畫像吧!

2.《戰國策》的生平簡介與江湖地位

(1)“戰國”的誕生與劉向的再造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這是一本誰寫的關于什麼的書?

回想一下前面的故事,裡面出現的主要人物:蘇秦、鄒忌、蘇代。

他們遊說的對象分别是:秦惠王、趙王,齊威王和趙惠王。

他們說的内容分别是:讓秦王連橫中原各國,讓趙王合縱中原各國攻打秦國;

讓齊威王廣開言路、避免被遮蔽視聽;

讓趙惠文王退兵不再攻打燕國。

前面也提到:蘇秦是縱橫家的代表。除了蘇秦,其弟蘇代和樂師出身的鄒忌,也都是活躍在當時的縱橫家。

所以,我們讀到的那些故事,都是這些周遊各國的縱橫家向各國君王提出的,治理國家、擴張國土、尋求和平的謀略和對策。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有關這些策謀的著作,在當時有很多,到西漢末年時,至少有6部,包括《國策》、《國事》、《事語》、《長書》、《修書》、《短長》等。時任光祿大夫的劉向,奉诏校書。劉向認為,此類書都是:“為戰國時遊士,輔所用之國,為之策謀。”而且他還對“戰國”做了官方的定義:“萬乘之國七,千乘之國五,敵侔争權,蓋為戰國。”這是中國曆史上第一次以“戰國”來正式命名韓、趙、魏三家分晉後的曆史時期。當時的中國,由春秋時期的140個國家變為“秦楚燕韓趙魏齊”7個萬乘大國,外加宋國、衛國、中山國等一幹小國的局面。

學習戰國策的十大陷阱(戰國策從六經之棄)5

劉向将此類書編訂成冊,根據其内容按照國别,略以時間,定為33卷,共497篇,命名為《戰國策》。

此後,有東漢時期的學者高誘,為其作注;流傳到北宋時丢了11卷,經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悉心求訪,才重新補全了33卷。南宋時,姚宏在曾鞏版本的基礎上,加以整理并繼續作注,流傳至今,号稱“善本”,也被稱為“姚本”。我們今天見到的普通《戰國策》本子就是“姚本”。

但是相對于其他國學經典,《戰國策》的命運比較坎坷,它不像《尚書》啊、《春秋》啊、《史記》啊這些典籍,有名人背書,且有些都是經過孔老夫子的手編撰過的,像《尚書》,最早都是被孔子拿來當做教材用的。其地位可想而知。尤其是在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這些典籍的地位更是不可撼動。

但《戰國策》在最初卻被稱為“害書邪說”。

(2)為何被稱為“害書邪說”

說這句的人,還是悉心求訪、把它補全的曾鞏先生。他在《重校戰國策序》中明确表示,保存此書的目的是:“君子之禁邪說也,固将明其說于天下。”

就連親手鍛造它的劉向老師也說它:與“崇道德,隆禮義”的孔孟儒家思想相悖。

這該如何說起呢?

戰國時期,“國無甯日、歲無甯日”,孟子說:“争地以戰,殺人盈野;争城以戰,殺人盈城。”足見那個時代兇殘之象。

比較賢明的君主都尋求“變法圖強”,意圖統一中原。像商鞅之于秦國,李悝(lǐ kuī)之于魏國,吳起之于楚國……最早強大起來的國家,都曾向天下發出過“求賢令”,齊國還開辦了“稷下學宮”,都是希望能彙集天下的有識之士,去幫助他們實現統一大業。

要知道,此時的儒家僅僅是諸子百家中的一支而已,一方面在百家争鳴的時代,它根本都排不上号,另外在當時的環境下,幾乎每個國家都面臨着内憂外患,你讓這樣的國家講究“禮儀道德”,根本就是天方夜譚。所以,雖然孟子也以“善辯”著稱,莊子巧于用寓言做比喻,墨子成功說服楚王,止楚攻宋……但是,最吃的開的,還是縱橫家。

他們特别像現在的職業經理人,比如蘇秦,本來是洛陽人,跑去秦國遊說秦王,不成功,又跑去趙國遊說,被趙王賞識,并聘用他為一國丞相,直到其成為六國丞相。

他們本身沒有什麼立場、學派,去到哪個國家,就為哪個國家說話,為哪個國家謀利益。為此,不顧所謂的禮義廉恥,一心為國謀利。比如,蘇秦已經成功聯合了楚國加入合縱共同抗秦,但是張儀憑借三寸不爛之舌,利用楚王的王後鄭袖,施以錢财利益,收買人心,成功瓦解楚國加入合縱的決心,轉而結秦楚之盟。

蘇秦在悉心研讀《陰符》“引錐刺股”的那段日子裡,說了一句:“安有說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錦繡、取卿相之尊者乎?”

這句話非常直白地概括了那個時期,蘇秦、張儀他們的心理。

不過,我覺得還是劉向老師有句話說的比較客觀,他說:“戰國之時,君德淺薄,為之謀策者,不得不因勢而為資,據時而為畫。故其謀扶急持傾,為一切之權;雖不可以臨教化,兵革救急之勢也。”戰國時代,是春秋以後更激烈的大兼并時代,過去還勉強作為虛飾的仁義禮信之說,在這時已完全被打破。國與國之間,如今講的是以勢相争,以智謀相奪。那些活躍在政治舞台上的策士,也隻是以自己的才智向合适的買主換取功名利祿,朝秦暮楚,毫不為怪。

所以,《戰國策》在早期因為不符合儒家學說的禮儀道德标準,所以被認為是不入正統的“六經之棄”。

但經過後人的研究與歲月的洗禮,現在早已承認了它的史學價值和文學價值。文學價值我們在今天的開篇已經有了一定的感受,《戰國策》裡的文章,對人物的塑造個性鮮明,措辭言簡意赅,又不失意境,尤其善于用比喻、類比等修辭手法,來講道理,淺顯易懂,讀起來也朗朗上口。

劉向在序裡也有說到,這些文章都是“高才秀士”的“奇策異智”,“亦可喜,皆可觀”。

關于其史學價值,大家要知道,戰國時期不僅經曆過殘酷的戰争,為了實現統一,還經曆過殘忍的“焚書坑儒”,各國的史書是銷毀的重點對象。而《戰國策》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也是最早的一部有關戰國時期的著作資料。裡面所記載的故事,上接春秋時代,下至楚漢興起為止,跨越202年。雖然它不是專門的曆史著作,但也足以讓我們對那個時期有一個梗概的了解。

由此,也夯實了它在國學中的地位,成為“國學經典”。

我個人認為,對于我們來說,在今天這個時間來閱讀這本書,其文學意義要遠大于其曆史意義,畢竟其中有一些篇章并不完全符合曆史時間。

更重要的,這還是一本适合全家共讀、親子共讀的國學經典。

學習戰國策的十大陷阱(戰國策從六經之棄)6

3.一本适合全家共讀的國學經典

(1)學寓言故事、成語大全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戰國策》是由一篇一篇的文章組成,而每一篇文章都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說服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所以,幾乎在每一篇文章中都會有“名言警句”。是非常集中的寓言故事和成語大全。

除了開篇的三個故事,還有許多我們所熟知的内容也出自《戰國策》,比如:畫蛇添足、狡兔三窟、安步當車、狐假虎威、亡羊補牢、驚弓之鳥、三人成虎,以及荊轲刺秦等故事,你都可以在這本書中看到其本來面目。

當然,還有很多其他未被挖掘出來的寶藏。

(2)習戰國史實、人物風情

除了這些,你還可以在這些故事中,去了解當時的曆史文化、風土人情,比如開篇蘇秦對秦國地理位置和國情的描述。

比如,楚策四“魏王逸楚王美人”這一篇中,用整篇篇幅集中寫一個女性——鄭袖。這在我國早期典籍中是非常少見的。


圖:來自網絡

文:靜好書院内容中心,許曉

更多精彩内容,歡迎大家關注“靜好書院”公衆号,回複數字1,即可獲得超值學習大禮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