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麼一類文字,
你永遠無法正常地用普通話讀出來他們。
隻要一開口讀,就會不自覺地唱出來。
不信,你試試看:
“小兔子乖乖,把門兒開開……”
“小小老鼠,小小老鼠穿花衣……”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裡……”
沒錯吧?
是不是一開口就唱起來了?這就是童謠的魅力。
這些簡單、優美、朗朗上口的童謠或者兒歌,在我們的童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隻要輕輕觸碰,就像摁了play鍵的收音機一樣,随之而來的,就是水流般的童年記憶。
童謠是一種遙遠又親切的呼喚,來自生命,也來自文化。
讓我們一起走進那些可愛又有趣的童謠,重溫童年的記憶。
1、經典童謠與藝術性現代繪畫融合
第一個我們先來看“唐僧騎馬咚那個咚,後面跟着個孫悟空……”。
孫悟空打妖怪的故事出自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這也是家喻戶曉的經典兒歌,朗朗上口的連鎖調,易讀、易記、易唱、易傳播。現在這首兒歌被以圖畫書的形式出版。兒歌原作者樊家信老師對這本圖畫書這樣評價:一本高質量的幼兒讀物。
一首家喻戶曉的兒童歌謠,一個口耳相傳的經典故事,如今變身一本藝術再創的精彩圖畫書,還有了一個值得品味的新結局。經典兒歌的藝術再現,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從經典中感受新的活力。
靈動的繪畫,運用現代化的藝術手法,有暈染,有波普,有裝飾設計感的線條,現代和傳統的技法融合得沒有痕迹,給經典注入新的活力。
中國傳統故事與現代藝術手法相結合,以兒童為本位,文字的排版和圖畫的色彩都充滿節奏感,讓孩子通過閱讀喜歡中國傳統文化,從小建立民族自信。
2、童謠對孩子語言感知力的培養
經典童謠、兒歌是寶寶知識的百寶袋。有育兒專家說過,讓寶寶接觸童謠,可以培養寶寶的聽力,開發孩子的語言能力。除了《孫悟空打妖怪》,還有兩本童謠表現也是很不錯。
這兩本書均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徐魯,為0-4歲的寶寶所寫。
兩本書以适合低幼寶寶理解的語言和畫面,配合朗朗上口的兒歌體形式,讓寶寶初步了解大自然的植物和昆蟲,激發寶寶對植物和昆蟲的探索欲望。
《螳螂小謠曲》以小螳螂為主角,将螳螂交朋友的精彩有趣展現在畫面中,讓寶寶通過閱讀結識螳螂這位新朋友,從中獲取閱讀的樂趣。
《蟋蟀小謠曲》的故事跨越四季,講述了蟋蟀從春到夏,從夏到秋,又由秋入冬的生命曆程。讀完這個故事,寶寶能認知四季,感受季節的變遷,還能了解蟋蟀的成長特征、生存環境、生命周期。
精彩圖文
兩本圖畫書的故事采用朗朗上口的兒歌體形式,讓寶寶在童稚有趣的故事中了解螳螂、蟋蟀的外形特點、生活環境,認知更多大自然中的昆蟲。鮮活、有趣的科普小故事給寶寶精準的啟蒙教育,讓寶寶在閱讀中輕松認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