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坐飛機登機流程?我第一次坐火車是1980年8月31日,是去泰安讀大學,那一年我17歲那個時候坐火車是很奢侈的事兒,農民一年到頭掙不了幾個錢,沒有大事,哪有時間哪有錢去坐火車啊,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第一次坐飛機登機流程?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我第一次坐火車是1980年8月31日,是去泰安讀大學,那一年我17歲。那個時候坐火車是很奢侈的事兒,農民一年到頭掙不了幾個錢,沒有大事,哪有時間哪有錢去坐火車啊!
我家是平度縣亭口公社杜家村,正好位于平度至高密兩個縣城的中間,去平度要50裡路,去高密不到60裡路。那天天剛放亮,父親騎着自行車帶着我,姐夫騎着自行車載着行李,有一個大木箱子,還有背褥,開始向高密出發了。
大約一個半小時,我們就到高密火車站了。映入眼簾,高密火車站并不是很氣派,站上有幾間管理用房,站台也不大,但高密站的曆史悠久。膠濟鐵路為德國侵占中國山東時所建,始建于1899年,1904年建成。高密站始建于1901年,是膠濟鐵路上曆史最為悠久的車站之一。膠濟鐵路東起青島,西止濟南,從青島始發,第三站就是高密站,在這裡上火車的并不是很多,我上了火車,還有不少空座。父親和姐夫幫我把行李搬上車,隔着車窗矚付我不少事,一直到火車發車。在離開的那一刹那,我心頭一震,我長大了,從現在起就要獨立生活了。
這是我第一次走出生我養我的小鄉村。我在村裡讀完小學,到鄰村讀初中,後來到了縣城就讀于著名的平度第一中學,那個時候,說是縣城,也不過有十來棟樓,記得有個百貨商店、國營照相館、影劇院,還有縣委辦公的地方是樓房,其餘都是平房。平度城東西長不到10裡,南北寬不到5裡,按現在的标準看是算不得城市的。這次坐火車第一次見到許多大城市,像濰坊、淄博、泰安,還有省會濟南,雖然隻是在火車上瞭望,但心裡頭初步有了大城市的模樣。火車路過泰安時,我想起了中學就讀過的司馬遷的名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極力想象泰山的巍峨和神聖。第一次坐火車,不僅領略了沿途風景,而且打開了我的思想和精神世界。
我考上的大學現在叫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那時叫山東醫學院樓德分院,位于泰安新泰市樓德鎮,坐火車不能直達。先是乘坐從青島出發的膠濟鐵路客車,到了濟南不用倒車,隻是換一下火車頭,改成了京滬線客車,經過泰安,在磁窯站下車。磁窯雖然隻是新泰市的一個鎮,但磁窯站卻是京滬線和津浦線兩大鐵路幹線的交會處,又是磁萊鐵路上的始發站,交通地位十分重要。磁萊鐵路磁窯至東都段是日軍侵占中國時所建,日軍修建這段鐵路的目的是為了掠奪我國新汶煤炭。我從上午9點在高密坐上火車,到達磁窯已是下午4點多鐘了。在這裡換乘磁萊鐵路,經過華豐,第二站就到樓德了。記得到樓德時,太陽剛落山,彩霞滿天,霎時好看。上一年級的學生,還有早到的同學在車站上扯起橫幅,熱烈歡迎新同學入校。
1977年我國高等學校恢複統一招生入學考試,從77到79三屆,除了應屆中學畢業生,社會青年也可以報考。從1980年開始就隻允許應屆高中畢業生有報考資格了。那一年,全國報考人數達333萬人,錄取隻有28萬人,也就是說,每100人中隻有8人多有機會上大學。那時候的大學生鳳毛麟角,被稱為天之驕子。一路上,車上的人聽說我是大學生,無不啧啧稱羨。我也躊躇滿志,旅途的疲勞很快消失得無影無蹤。記得入校時,校院裡的大喇叭正播放着每周一歌“在希望的田野上”,正像歌詞中唱道:“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我們的理想,在希望的田野上…我們的未來,在希望的田野上”,這首傳遍大江南北的歌曲,就像專為大學生青年寫的一樣,我們對未來滿懷憧憬。
第一次坐火車,是去讀大學,在人生的旅程上具有裡程碑的意義。後來因為工作雖然經常坐更快更舒适的高鐵,或是坐飛機,但心情平靜多了,也想不出有什麼特别的意義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