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代身份證屬于IC芯片卡,内置是芯片而非磁條,所以身份證本身就不存在磁性,更不存在消磁現象。
那為什麼我們總聽到這樣的說法:不要把手機和銀行卡/身份證放在一起,否則會導緻卡片消磁。
是謠言還是确有其事呢?容P君為大家解答。
No.1“身份證會消磁”說法從何而來?“消磁”對應的是早期的銀行卡,即磁條卡。
磁條卡與磁體放在一起(以前的手機揚聲器模塊裡配置了磁鐵)接觸容易導緻“消磁”,使得無法正常讀取銀行卡數據。
△ 手機揚聲器 △
而身份證内置芯片損壞之後,也會表現出無法讀取的現象,人們便誤以為這種損壞是“消磁”,實際上兩者原理不一樣。
二代身份證是芯片卡,不是磁條卡,不需要特殊保護。
而現在的智能手機都把揚聲器盡可能縮小,且配置在手機下端,與銀行卡放一起也不會導緻消磁。
△ 手機底端的揚聲器 △
二代身份證是非接觸式IC卡的芯片結構,由IC芯片、感應天線組成,封裝在一個标準的PVC卡片内,芯片及天線無任何外露部分。
卡片在一定距離範圍(通常為5-10厘米)靠近讀寫器表面,通過無線電波傳遞完成數據讀寫操作,因此身份證是靠電磁波工作,跟磁場沒啥關系。
而大家遇到「身份證無法讀取」的情況,主要是因為:
1、卡片内的天線(線圈)脫焊或出現其他物理損壞;
2、卡片内置芯片損壞;
身份證沒那麼脆弱,它不怕水,可抵禦正常高溫,在使用和存放時不要用力扭曲、重壓或放置在太高溫度下即可。
目前我們持有的卡片可分為芯片卡和磁條卡,芯片卡是主流。
芯片卡(又叫IC卡,Integrated Circuit Card)是将一個微電子芯片嵌入符合ISO 7816标準的卡基中,做成卡片形式,IC卡與讀寫器之間的通訊方式可以是接觸式,也可以是非接觸式。
接觸式芯片卡VS非接觸式芯片卡
例如:
身份證、公交卡、飯卡、小區門禁卡屬于非接觸式IC卡,安全可靠,加密性能好,應用範圍廣,操作方便。
大多數銀行卡、手機卡都是接觸式IC卡,它的好處是不怕磁場,不會被消磁,數據保留在内置芯片裡,設備通過接觸黃色金屬片來完成數據讀取。
磁條卡是一種卡片狀的磁性記錄介質,利用磁性載體記錄字符與數字信息,用來标識身份或其它用途。
黑色磁條
例如:少部分銀行卡屬于磁條卡。
但磁條卡易被複制盜刷,威脅銀行卡資金安全,各大銀行都在推行磁條卡升級換“芯”,因此磁條卡較為少見。
No.3 磁條卡如何避免消磁?身份證不是磁條卡,所以不存在“消磁”。
那麼少部分屬于磁條卡的銀行卡,和手機放在一起會消磁嗎?
答案是:No!
手機在工作時發射的電磁波範圍在 uhf 波段的 850 兆赫茲到微波波段的 2.4 赫茲之間,這種磁場強度不足以改變銀行卡上的磁條信息。
那除了手機,磁條卡該如何應對日常生活中的其他磁場呢?
對于磁條卡來說,保管技術非常重要,選擇具有防消磁模塊的碳纖維卡包MagEZ Wallet2 Pro,隔絕外界一切磁場幹擾。
卡包設置防消磁模塊,封閉金屬闆隔絕磁性。
△ 防消磁模塊 △
薄10.6mm≈10張A4紙疊加,重89g≈9個一元硬币,可放置2張芯片卡 2張磁條卡。
大多數持有的身份證、公交卡、門禁卡和銀行卡,多為芯片IC卡,不存在“消磁”問題。
可以選擇基礎款碳纖維卡包MagEZ Wallet2 ,薄6.3mm≈6張A4紙疊加,重48g≈4個一元硬币,可放置2張芯片卡。
除此之外,碳纖維具有良好的電磁屏蔽能力,外部的電磁波無法探測到卡包内部卡片信息,可以起到RFID防盜刷的作用,屏蔽盜刷掃描射線,保護個人隐私不洩露,以及信用卡安全。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