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玩家”一開始本來是《FGO》玩家嘲諷沒玩過卻裝懂的人的用語,經常用來稱呼那些隻透過視頻、直播和評論就上網與其他人讨論或是發表意見的人,從來沒有真正的接觸過該遊戲本身。而現今這種情況發生地似乎更為普遍,發售前的媒體評價與洩露信息直接成為了大家判斷這款遊戲是否值得買的主因,沒有買的人也憑借着某知名媒體的說法将遊戲批得一文不值或捧上天,即使是遊戲發售後評價有了 180 度的轉變。
而在如今視頻直播網站如B站、鬥魚等平台的快速發展下,幾乎沒有一款遊戲是找不到完整遊戲畫面或是内容的。那麼隻看不玩遊戲的,是否能被稱為一名玩家?是否能直接參與遊戲的讨論呢?這次我就來和大家聊聊“雲玩家”這個神奇的現象。
相信有不少老玩家都經曆過要靠着實體雜志或紙媒來獲取遊戲信息的時代。在我的年代,小時候沒錢買電腦、遊戲機就直接看雜志上的的畫面與介紹内容,即便大家手上都沒有遊戲,但到了學校還會與朋友分享讨論自己所看到的熱門遊戲或秘籍,一起當現在網友所稱的雲玩家,直到小學3年級家裡才終于有了一台可以勉強跑得動遊戲的電腦。
不過這并不代表着我們的雲玩家之旅就此結束,因為即使有了電腦,受限于配置與時間問題,我們也并不是所有遊戲都可以玩到,而已經實際并經常接觸過遊戲樂趣的玩家卻不能單單隻是透過文字來纾解心情;後來各種視頻網站的出現,取代了實體雜志與紙媒,随着時間的推移視頻畫面的分辨率也漸漸提高,如同親臨現場的感受,看過各種遊戲完整的通關視頻,真的就隻差自己操控了。
更别提對某些人來說,雖然喜歡一款遊戲,但卻不一定有能力或是有動力通關。舉例我自己也很愛一些高難度的遊戲,如《黑暗之魂》系列,雖然過去曾經将《血源》通關,但卻一直卡在《黑暗之魂3》的某 BOSS,最後還是選擇了看視頻直接來個雲通關。畢竟不論是 PS、Xbox、任天堂或 PC每一段時間都有大量的新遊戲推出,想跟上話題或滿足自己的喜好,我們不再可能将時間全部投入到遊戲當中。
而有趣的是,雲玩家這種情況在現今電子競技中偶爾也會被拿來嘲諷,雖然稱不上是雲,但每當有重要比賽的時候,假如某些人支持的隊伍輸了,肯定會有一群人大罵“為什麼不用XXX、為什麼不BanXXX”等言論。然而此時就會有另一群人跳出來反批“你當過電競選手嗎?這麼厲害你去當教練啊”等批評鍵盤俠的言論,每個人都把職業賽說得很簡單,但卻也忘記我們看到的永遠是表面上的結果,而不是背後存在的各種因素。
這裡我想先下定論,個人認為雲玩家可以被稱為玩家,但并不适用在所有遊戲上。在大部分如格鬥、動作、競速、運動、恐怖等需要操作與長時間體驗的遊戲中,我們很難去真的判斷遊戲是否好玩,操作感部分還很好理解,其他體驗感比如小島秀夫的《死亡擱淺》,雖然網絡上有不少數十小時的完整視頻,但相信很多人都是會快進或是跳着看,無法去體驗那種花了幾個小時越過難關,慢慢将世界重新連系起來的感動,甚至是長途跋涉後,在遠方終于看到了下一座城市,那種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成就感。
前面我曾經說過,自己靠着網絡上的視頻通關了《黑暗之魂3》,看别人過了那個我沒辦法打敗的 BOSS,所以我得到的信息就隻有劇情的發展和“原來這裡要這樣打”的感想。并不會像是操作者本人一樣,在經曆過多次死亡學習到的經驗,又或是血量無法再承受攻擊之際,千鈞一發殺掉 BOSS 的那種刺激感後所帶來的成就感。
當然另一部分卻不同,像是模拟、解謎、劇情驅動類的相關遊戲,通常都把内容呈現在表面(除非是遊戲有些操作上無法看見的問題),如近幾年很紅的《底特律:變人》、《奇異人生》等互動式電影遊戲,隻要操作人物走動、選擇對話和偶爾場面出現的 QTE 即可,這種對于雲玩家來說,沒有打擊感、沒有體驗和操作要求,是真的能單單靠“觀看”來雲通關。
不過在劇情類方面,某些遊戲比起觀看全劇情視頻,還不如直接去看直播。尤其是劇情類遊戲的反饋正是那種面臨選擇時,玩家的内心掙紮感,絕對會大大影響了我們事後對于遊戲的評價。要知道雖然大家看的視頻都來自同一款遊戲,但遊玩者選擇某個問題的當下,正在思考的東西或許與我們不同,為何想選擇也是遊戲體驗的重點之一,而不是作為觀衆的在一旁看着所有事情發展,談論着哪個角色怎樣、劇情發展怎樣那麼簡單。
最後,就像是過去我們經常看到的梗圖一樣,看籃球、足球直播比賽的人都可以被稱為球迷了,那我們玩遊戲的玩家又何嘗不能隻看視頻或直播而被稱為玩家呢?當然網絡上遊戲讨論是一定會發生的事情,不論是否玩過該款遊戲,終究會有部分雲玩家想發表自己曾經看過的意見,隻是在背後支撐的是一個無法有效說服對方的論點,更别提知名主播觀衆群有上百萬人,那些觀衆最終發表的意見也隻是來自該主播進行遊戲時的其中一個過程,實用或是正确與否,最終都還是會為正常想購入遊戲的玩家帶來影響。而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未來遊戲數增長,你我身邊的雲玩家數目隻會越來越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