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張羽)和牛一直是高端牛肉産品的代表。而作為和牛的主要養殖地和産出地,日本神戶成為了和牛的金字招牌。但事實上,和牛養殖産業并非僅在日本。包括美國、澳大利亞等地均有相關養殖場,我國境内同樣也有分布。近日,在位于吉林省鎮赉縣岔台村的和牛養殖基地,300餘頭和牛陸續出欄。從品種上看,它們與神戶的和牛“同源”,雖然中國養殖者多是從澳大利亞進口種牛,但其源頭仍然是日本。平均一頭産出30000元利潤,對鎮赉縣村民來說,這種昂貴的肉品和其背後的養殖産業已成為鎮赉縣重要的扶貧産業支撐。
養殖場内目前共有800頭和牛。受訪者供圖
日本和牛從澳洲進口
吉林省鎮赉縣岔台村,當地一間占地近2000畝的養殖場内,成熟的和牛于近期陸續出欄并被銷往消費市場。這種源自日本、長在中國的肉牛品種不僅帶來了豐富的收入,這項養殖産業也成為全縣貧困人口脫貧增收的重要依靠。
産自日本的和牛品種因其肉質口感一直深受高端消費市場的喜愛。但和牛出了日本還能叫和牛嗎?鎮赉縣和牛養殖基地的負責人張會臣表示,和牛産自日本,但并非全部的牛都在日本生長。
他告訴記者,和牛是日本神戶縣培育的肉牛品種,而神戶和牛作為一個商标、品牌是和牛品類中最為出名的一個。在神戶地區的水源、空氣等各方面因素的标準下産出的和牛才能被稱作神戶和牛。而位于鎮赉縣岔台村的和牛養殖場主要通過進口和牛種牛并進行培養、繁育,等到成熟後整體賣出。
養殖場中的和牛和管理設備。受訪者供圖
“日本的和牛品種會向美國、澳大利亞進行出口交易,而中國境内和牛養殖的種牛基本都來自于這兩個國家,其中從澳大利亞進口的和牛應該能占95%以上,也因此許多牛排店打出的招牌都叫澳洲和牛、澳洲肥牛。”
目前在中國,已有包括海南、黑龍江、内蒙古等地區發展起和牛養殖産業。品種為同源,從管理上也根據日本當地的和牛管理要求進行喂養、管護,但張會臣也表示,氣候、水源各方面條件并不能做到完全一緻,肉質上會有差别,但差别究竟能有多大,目前并沒有确定的結論。
生長周期接近3年
和牛的肉品與普通的牛肉有什麼差别?從視覺上,和牛的肉質能看出明顯的大理石花紋,也因此被稱為“雪花肉”。而對消費者來說,除了味道,更為直觀的是價格。
在普通牛肉的價格還在每斤20元上下徘徊時,和牛的銷售價格已經可以達到每斤近300元。
張會臣告訴記者,除了和牛本身的品種特點,其養殖過程相比普通肉牛也有所不同。在位于岔台村的養殖基地中,共有5000頭共計4個品種的肉牛養殖。其中,800頭和牛的生長周期最長,增重也最慢。
“從牛犢落地到出欄銷售,一般要在32個月到36個月,将近3年的生長周期,在日常的管理上,和牛的管護也更加注重營養的平衡。比如我們每天為牛進行稱重,和牛每天的增重量約為0.9公斤至1公斤,普通肉牛的增重是1.5公斤至1.8公斤左右。”
和牛接受清洗護理。受訪者供圖
受此影響下,和牛的價格也更加昂貴。張會臣透露,一頭和牛的成本包含種牛購入、人工管理、飼料喂養等方面,粗略算下來約在30000元。根據肉質等級最終的銷售價格也有所不同。“一般高等級的肉品價格能到100000元,我們目前平均下來,一頭牛的銷售價格接近60000元,相當于一頭和牛的純利潤在20000元左右。”
至于和牛的養殖環境,自動加熱的飲水機、通風設備以及定時音樂,待遇明顯要高得多。
張會臣表示,和牛雖然小衆,但好處在于其銷售價格相對穩定,受到市場農副産品價格波動的影響較小。原因主要是和牛産品的銷售渠道、消費人群比較固定。今年鎮赉縣剛剛出欄的和牛主要銷往北上廣等一線城市,而這些地區也将是未來這種産品的主要銷售地。
農作物也得以“增值”
位于吉林省西北部的鎮赉縣屬于傳統意義上的農業大縣。由于地理位置及氣候因素,鎮赉縣形成一半水田一半旱田的種植特點,水稻與玉米一直是當地村民主要的種植作物。但由于并未形成規模化經營,靠賣糧食的收入并不高。直到今年4月前,鎮赉縣還尚屬貧困縣範圍。
“在稻草使用上,村民基本都是賣給生物燃料廠,很少用來做動物飼料,收獲完就被廢棄、焚燒了,當時我們考慮如果由我們收購稻草并加工制成飼料,整個過程的成本比較低,也能為村民帶來一些額外收入”。
養殖場裡的和牛。受訪者供圖
和稻草收購同理的還有玉米。作為優質青儲飼料的原材料,玉米在當地的收購價格也相對較低,村民在收獲後還需要脫粒才能賣出。而依靠養殖産業,玉米可以整噸賣出,減少村民自己的加工環節,也能在收獲的第一時間售出。
記者從鎮赉縣扶貧辦了解到,養殖基地的成立和發展主要通過務工、青儲飼料訂單以及稻草訂單帶動村民增收。“比如企業需聘用20至30名貧困人口,每人每月可增加工資性收入3000元左右,而青儲飼料每年需要1.8萬噸,可以帶動近300戶貧困戶參與青儲飼料種植,相比過去銷售脫粒玉米,每戶可增收4000元左右”,鎮赉縣扶貧辦主任孫宏宇表示。
今年4月,鎮赉縣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張會臣覺得,扶貧産業确實是建立養殖場的契機之一,但是也要為長遠的發展做規劃。
新京報記者 張羽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李立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