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有“慎終追遠”的傳統,尤其是年紀較大的老年人、長者,過節總不會忘記祭拜先人,而且會以極其嚴謹的态度來主持祭祖儀式。那麼農村老人為什麼喜歡祭祖?祭祀時為什麼要殺公雞,難道不能殺鴨嗎?具體為大家講解如下:
在農村有個風俗習慣,那就是過年祭祖拜神一般都是用公雞。雞腹開個小口取出内髒,不能把雞腹全剖開,雞要用整隻公雞,用熱水秃撸(方言,多重含義,此處指拾掇的意思)幹淨,去淨雞毛和内髒。
祭祖拜神用的菜肴,燒時不能嘗鹹淡,切記。
“大雞”與“大吉”諧音,老百姓過年當然圖個大吉大利。
公雞屬陽,又司報曉之職,擺放祭品時,令其供奉在東,自然流露出太陽崇拜的東夷遺風。
而鴨子涼性屬陰性,清涼祛熱,祭祖拜神一般不用鴨子,無論公母。不适合祭祖,也沒鴨子祭祖一說!
粵桂地區:初一上午五、六點鐘,擺設去?豐盛酒菜在祖堂之前,全家男女老幼都穿上新衣,按尊長輩分,排前後次序,向祖宗跪拜叩頭。
豫東地區:初一早餐以後,全家大小都要祭祖,照輩分長次,先男後女,對着祖宗神位,一一磕頭跪拜。
川西地區:祖宗神位前的香爐中,點了輕煙缭繞的長香,紅燭燃起輝煌的亮光,銅磬在一聲聲的敲着,彌漫肅穆的氣氛。長輩帶領男女老幼,男左女右衣冠整齊地站立兩旁,向祖宗神位,焚香點燭燒紙,按輩分長次,向祖宗跪拜,上酒,供飯,焚化紙錢。
廣東東莞:正月初一,大多數人家先在曆書上擇一個吉利的時辰,舉行祭祖典禮,祭品是茶、酒、白飯、攢盒、生果、如龍(年糕)、祿堆和齋菜。祭祖程序:焚香、點燭、燒元寶、放串炮,全家人依輩分、年齡的秩序拜祖先。中上人家的祭祖,都是燈火長明,香煙不絕。
河南開封:守歲的到五更時候,先行盥洗,穿着禮服禮帽,在供桌之上擺好祭品,香燭齊燃,爆竹争放,一家人依長幼輩分,連續向祖宗跪拜緻祭,拜祝“年福”。
湖北羅田:新正初一早晨,到祠堂去祭祖拜年,看守祠堂的人早已準備祭品供奉在祖宗神位之前,又準備一支長竿挂着鞭炮,等族人來到時,便點火燃放,表示歡迎前來祭祖,等到祭祖儀禮完畢,有果盒、茶點或豐盛的早餐相招待。
除夕祭祖,是中國流傳至今的傳統風俗之一。一方面是源于“百善孝為先”和“慎終追遠”的傳統觀念,在辭舊迎新之際對祖宗先輩表示孝敬之意和表達懷念之情。另一方面是由于人們深信祖先神靈可以保佑子孫後代,使子孫後代興旺發達。這一傳統習俗代代相傳,人們每逢除夕總要舉行祭祀儀式,感恩追始,祈求保佑。
但是,随着城市的興起,農村的年輕人不斷湧向城市,不斷繁衍子嗣。年輕人以及以後的孫輩、曾孫輩根本不會在城裡的新房擺上神龛,祭祀祖先。除非老家還有老人,才會由年輕的父母帶回家過年。
如果農村的老人走了,由誰來接替主持祭祖儀式?又由誰來紀念他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