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老子的道德經想要告訴我們什麼

老子的道德經想要告訴我們什麼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7 14:24:20

在上一期文章中,居士我介紹了中國先秦道家的著作《道德經》,它是春秋時期思想家、哲學家老子所著,老子的本意是教導統治者如何像聖人一樣治理天下,并将政治理論上升到了“道”的高度。所以《道德經》成為了中國哲學史上的重要著作,是華夏文明傳承了兩千餘年的一部奇書。它隻有五千多字,放在今天也不過是一篇論文的長度,然而這部經典卻言簡意赅,蘊含着無窮深意,一直滋養着中國人的心靈,是華夏民族的智慧源泉。

老子的道德經想要告訴我們什麼(兩個字讓你讀懂道德經)1

老子的初衷雖然是寫政治理論,但《道德經》卻包羅萬象,可以解讀出哲學、文學、宗教、政治、兵法、權謀等種種思想,那麼它的精髓是什麼呢?

其實五千多字的《道德經》字字精彩,沒有一個空字,沒有一句廢話,是老子一生智慧的凝練。如果一定要找出《道德經》的精髓,居士我認為就是兩個字:“”與“”,而這兩個字都與“道”密切相關,描述了“道”的特性。隻要讀懂了這兩個字,就讀懂了《道德經》,也就掌握了老子的智慧。

老子的道德經想要告訴我們什麼(兩個字讓你讀懂道德經)2

一、無

在《道德經》中,“無”是一個重要概念,因為無是道的别稱,而《道德經》這本書的出發點就是道。《道德經》第四十章說:“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認為無是宇宙萬物的本原與起點。而《道德經》第四十二章又說道通過一、二、三這三個數字生成萬事萬物(詳情請見下一篇文章),所以“無”就等于“道”。

那麼,老子為什麼認為宇宙的本原“道”是“無”呢?原來,這個“無”不是空無、虛無、什麼都沒有,老子的意思是,道沒有具體的形象,沒有特定的性質,無法用感官去觀察。《道德經》第十四章中寫道: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複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随之不見其後。

老子說,道這個東西啊,你看也看不見,聽也聽不到,摸也摸不着,沒有什麼形狀,看上去似乎什麼東西都沒有,就是這麼神秘莫測。

老子的道德經想要告訴我們什麼(兩個字讓你讀懂道德經)3

那麼道為什麼沒有具體的形狀與性質呢?

具體的事物有大有小,有長有短,有明有暗,有美有醜,有種種性質……這些些有具體形狀、具體性質的東西,都是處于具體時空中的具體物件,有生有滅,并不永遠存在。

但道卻不是具體的物件,它恒常存在,不生不滅,無處不在。也就是說,道在時間上與空間上都是無限的,所以沒有具體的形狀。道不僅沒有具體的形狀,甚至我們無法用語言去言說它。正如《道德經》第一章所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老子的道德經想要告訴我們什麼(兩個字讓你讀懂道德經)4

因為道是無,所以我們就得到了《道德經》中另一個重要概念:“無為”。為什麼老子要倡導無為呢?

道是萬物的本原,萬物以道為本,也就是以無為本。道沒有具體的形狀與屬性,所以被稱為“無”,而萬物以無為本,則是沒有特定的目的,它們的生長與發育都不依靠外力,而是自然而然地順應各自本性,正所謂“道法自然”。

人在做事情時,也要順應事物的本性,不強求,不妄為,這就是《道德經》中所說的“無為”,無為=不妄為。

老子的道德經想要告訴我們什麼(兩個字讓你讀懂道德經)5

居士我在上一篇文章中說過,對于“無為”這一重要概念,通常人們存在兩種相反的看法。

第一種看法是認為,《道德經》中說的“無為”就是什麼都不做。這些人批評老子的“無為而治”思想太過消極,隻能獨善其身,不能兼濟天下。

第二種看法是認為,老子說的“無為”,表面上是無所作為,實際上是無所不為。這些人認為《道德經》就是權謀之書,專門教人詭詐之術。

其實這兩種看法都是對老子“無為而治”思想的誤解與曲解,違背了老子的本意。

老子的道德經想要告訴我們什麼(兩個字讓你讀懂道德經)6

老子說的無為,指的是不妄為,即順應天地間萬事萬物的自然規律。比如賢明的統治者(聖人)幫助黎民百姓自我發育,不用嚴刑峻法去約束百姓,也不用橫征暴斂去侵擾百姓,如漢代的文帝景帝用老子的學說讓百姓休養生息,開創了著名的“文景之治”。。而那些失敗的統治者們則恰恰相反,他們要麼是什麼都不做昏君,要麼是胡作非為的暴君。

所以《道德經》說:“道常無為而無不為”,這句話并不是教導人們無所不為。它的真實意思是:隻要采取“無為”的态度,所有的事都會水到渠成。如果君主以“無為”治天下,那麼就能“為無為,則無不治”。

老子的道德經想要告訴我們什麼(兩個字讓你讀懂道德經)7

二、反

《道德經》中另一個重要的關鍵字是“反”。所謂“反”,在《道德經》中有兩重含義:

1、反面

世界上每一種性質都有其對立面,如有無、難易、長短、高下等等。這些性質相互對立,卻都是從道中産生的,因此它們相互成就,不可分離,如果離開其中一方,就不會有另一方了。比如我們說某物高,是因為有矮的東西和它相對,所以沒有矮就沒有高。《道德經》第二章說:“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

但是普通人在看待問題時,往往隻能看到事物的正面,看不到其反面。老子則認為,要全面的看待問題,執守事物反面所産生的作用可能要勝過事物正面的作用。

具體而言,世上每個人都争強好勝,想向上爬,所謂“人往高處走”,這就是隻看到正面。老子認為,具有最高道德的人會像水一樣,因為“水往低處流”。世人争強好勝,學道的人就要柔弱不争,正如第二十二章所說:“夫唯不争,天下莫能與之争”。

老子的道德經想要告訴我們什麼(兩個字讓你讀懂道德經)8

2、返回

《道德經》中說,道是創生萬物的本原,一切事物都是從道中産生的,事物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離道越來越遠,最後又複歸于道,形成了一個圓形的軌迹。正如第二十五章說:

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這句話的意思是:道能生成萬物,它的作用廣大無邊,所以将道稱為“大”。萬物從道中生成後,周流不息的運動着,所以稱為“逝”。萬物在運動過程中離道越來越遠,所以稱為“遠”。但是物極必反,萬物遠離道後,又會複歸于道,所以稱為“反”。

老子的道德經想要告訴我們什麼(兩個字讓你讀懂道德經)9

天下紛紛纭纭的事物發展的最終歸宿都是回到本原和起點,所以《道德經》第十六章說:

夫物芸芸,各複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複命。

人也是萬物之一,也要回到本原。那麼人的本原是什麼呢?顯然是人生的起點——嬰兒。所以學道之人要複歸于嬰兒《道德經》第二十八章說: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複歸于嬰兒

人要回到嬰兒狀态,也就是回到柔弱、淳樸的狀态。這也說明《道德經》中“反”字的兩層含義是相輔相成的,回到事物的本原,也就是回到事物的反面去,甘願處于柔弱卑下(雌)的狀态,而不是逞強争上(雄)。

老子的道德經想要告訴我們什麼(兩個字讓你讀懂道德經)10

一切有為法,如夢亦如露。歡迎關注我的夢露居士,為你解讀國學經典。

老子的道德經想要告訴我們什麼(兩個字讓你讀懂道德經)1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