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為啥覺得逆推思維每個人都在用

為啥覺得逆推思維每個人都在用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4 02:28:35

利用逆推思維,你能夠從目标結果倒推出關鍵步驟,最終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事情。

為啥覺得逆推思維每個人都在用(幫你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事)1

想象一下……

在街巷的轉角處,四周是居民舊房和圍牆,有點小昏暗,經常有人在這裡小便,給在這裡出入的當地居民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為啥覺得逆推思維每個人都在用(幫你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事)2

如果讓你想一個辦法,比如豎立一個警告标志,你會在上面寫上什麼字?才能有效地減少在這裡小便的現象?

你是不是也會這樣寫着?

為啥覺得逆推思維每個人都在用(幫你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事)3

我想這也是大部分人想到的吧?文字可能有所不同,但思路都是一緻的,讓人們不要在這裡随地小便,是嗎?

但是,真正擁有利害思維的人,是這樣寫的:

為啥覺得逆推思維每個人都在用(幫你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事)4

這到底是一種什麼思維?讓人可以寫出這樣的警告标志,而且效果非常明顯。

你也許不相信…

這世上本來就沒有什麼神話,所謂的神話,不過是常人的思維所不易理解的平常事……

01 年賺30萬的故事

先給大家講個故事:

有一位農民大叔,他是村裡出了名的窮,兜裡的錢從來不超過3000塊,而且與村裡的人關系很一般。

有一天,不知他在哪裡受到了刺激,幾杯小酒下肚後,對着兩位好朋友說:“今年我要賺30萬”。他兩個朋友笑了笑,一個說:“你想錢想瘋了”;另一個說:“做人要務實一點”,然後繼續喝……

一般來說,憑着僅有的幾千塊,想年賺30萬,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對吧?所有賺大錢的方法都寫在刑法裡,不是嗎?

但是這位大叔酒後依然記得自己說過的話,不是随便說說而已,而是他真的想賺很多很多的錢。但是他自己身上隻有幾千塊,怎麼才可以賺到30萬呢?

有一天,他終于想到了一個辦法。他花自己的僅有的幾千塊,買了二十幾個噴霧器,成本大概幾十塊一個,但市場價要一兩百。

他拿到貨後,就跟村長和有幾個影響力的人說,他有朋友是在城裡生産這種噴霧器,他可以通過關系能免費搞到,現在送他們一人一個。

這幾個人得到好處後,消息就迅速在村裡傳開了。這樣很多人就主動找到這位大叔,希望他幫忙免費搞到一個噴霧器。

剛開始的時候,隻要有人找他,他就直接給(一共有二十幾個噴霧器),但是畢竟他本錢有限,不可能買那麼多免費送,做老好人。

之後再有人找到他要,他就說:可以搞到,但需要等一段時間,因為需要時間去拿貨。

就這樣,村裡很多人欠着他的人情,但事實上噴霧器成本很少。

沒過多久,他再跟村民說,他準備要做化肥生意,希望大家能支持,如果提前從我這裡下訂單,一定比其它地方便宜。

因為大家都欠着他的人情(希望他能免費搞一個噴霧器),自然願意從他這裡訂化肥,畢竟從哪裡都是要花錢買的,而且提前下單又可以便宜。

就這樣,這位農民大叔拿着村民的大量訂單然後直接到化肥廠裡進貨,這樣價格最便宜。賺取差價後,再拿出一部分利潤買噴霧器給下訂單的村民。

這就是一個典型的沒條件創造條件的故事,如果你不具備逆推思維,不會根據最終目的反推達到目的所需要的條件,你肯定認為這位大叔做不了化肥生意,賺不了30萬。

可能你會說:這不是空手套白狼嗎?是的,基本上是算空手套白狼,但不要忘記,套“白狼”之前,這位大叔可是要付出一點成本的。

事實上,這是逆推思維下産生的方法,其威力的巨大,你也看到了。

那什麼是逆推思維呢?

02 逆推思維

說逆推思維前,首先介紹與其對應的“正向思維”。所謂正向思維,就是從現有條件出發,條件有多少就做多少事,條件決定結果,這也是絕大多數人的思維方式

盡管現在大多數企業都定了年度目标,季度目标,但是做起事情的時候,依然是正向思維,當前有什麼條件就做什麼事情。

而逆推思維,簡單來說就是:先确定好目标,然後從目标出發,反向推演,步步鍊接,倒推資源配置,倒推時間配置,鍊接戰略戰術,鍊接方法手段

逆推思維的核心是不去重點研究現有條件能到達什麼目标,而是重點研究要達到目标,需要什麼條件和采取何種路徑

老雕在他的著作《MBA教不了你的創富課》一書中說:“站在未來看今天,以終為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逆推思維。

03 逆推趣例

逆推思維不單單用在商業上,用在日常生意中也非常的實用,解決生活中很多看似無解的問題。換句話來說就是一些看似無解的問題,反過來想就有答案了,正如查理·芒格說:“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

下面列舉幾段有趣的小故事,好好感受一下逆推思維的魅力:

例1

一男生晚上到某銀行ATM機存款,碰巧ATM機故障,一萬元被吞,當即聯系銀行,被告知要等到天亮。

其絞盡腦汁的想,突然靈機一動,使用公用電話緻電客服,稱ATM機多吐出3000元,5分鐘後維修人員趕到。

說明:正常情況,客戶損失,你不急;反過來想,要是銀行損失,看你急不急?

例2

一位女士逛超市,一不小心手機和錢包被盜,内心十分着急……

碰巧一位熟人路過,在了解情況之後,隻見他不慌不忙地拿出自己的手機,開始向丢失的手機發送短信:

“姐,剛到超市找不到你,我有急事,先走了,你今天要用的現金3000塊放超市寄存箱B07,密碼3686,拿到錢後回信給我”

不一會兒,小偷主動送上門來……手機和錢包均找回!

說明:正常情況,丢失了錢包和手機,肯定是找保安調監控來看;返過來想:有沒有辦法讓小偷自己送上門呢?答案自然就湧現出來了。

例3

妻子想改掉老公晚回家的習慣,跟老公定制度,晚上11點後就鎖門不讓進門。

第一周很奏效,第二周老公毛病又犯了,老婆按照制度執行把門鎖了,但結果老公幹脆不回家了。

老婆很郁悶,難道制度定錯了?她靈機一動,重新與老公修訂制度:晚上11點不回家我就開着門睡覺!老公大驚,從此11點之前準時回家。

說明:正常思維,老公遲回家就不讓進門;反過來想:無論遲不遲都可以進門,于是打開大門的辦法自然而然就有了。

上面是一些看似比較有趣的例子,但卻充滿了逆推思維的智慧,反過來想總會有意想不到的答案。

既然逆推思維如此簡單卻又如此強大,那麼在現實生活如如何運用逆推思維呢?

04 運用逆推思維

正如上面三個例子,對于簡單問題,如果順着問題找不到很好的解決辦法,那麼就自己和自己說:“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這樣逆着方向思考,很快就會有新的解決辦法湧現出來了。久而久之,你就會形成一種逆向思考的習慣出來,這樣在以後思考問題時,你就會與别人有不一樣的視角了。

思路

對于長期且是目标性的問題,那又應該如何運用呢?思路如下:

第一步:确定你的終極目标是什麼

比如上面那位農民大叔,他的最終目标是賺取30萬元。

第二步:達成目标的路徑和關鍵因素是什麼

比如農民大叔賺取30萬的路徑是:通過賣化肥賺差價;關鍵因素是要有訂單和最低價格獲得化肥。又因為最低價格隻需要有大量的訂單即可,所以關鍵因素是:大量的訂單。

第三步:把關鍵因素(大量訂單)設定為目标,那麼實現此目标的路徑和關鍵因素是什麼?

比如農民大叔實現“大量訂單”的路徑是:村民願意集中向他購買化肥;關鍵因素是化肥便宜且有求于他。又因為便宜隻需要農民大叔賺少一點差價即可,所以關鍵因素是:有求于他。

第四步:把關鍵因素(有求于他)設定為目标

實現此目标的路徑和關鍵因素是什麼?比如農民大叔實現“有求于他”的路徑是:村民知道我這裡有他們想要的東西;關鍵因素是:讓村民知道和創造村民的需求(隻有我才能滿足的需求)。

第五步:從終點倒推到起點,然後從起點順序執行

當倒推到這裡的時候,要做的事變成了“創造村民的需求”并且“讓村民知道”。那麼“創造村民需求”就是免費送噴霧器;“讓村民知道”就是送給村長和有影響力的人,他們會自行傳播。

經過上面的了解後,我們從具象中抽象出一個思維模型如下:

為啥覺得逆推思維每個人都在用(幫你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事)5

外循環:目标倒推,任務分解。跑完一圈表示實現終極目标線性上的一個節點,一共跑了多少圈就表示實現終極目标上一共有多少個節點。

用上面的例子說明,實現終極目标一共有4個節點:

賺取30萬→ 大量的訂單 → 有求于他 → 村民想要噴霧器

内循環:倒行逆施。将節點逆過來執行即可達到終極目标:

村民想要噴霧器 → 有求于他 → 大量訂單 → 賺取30萬

設定目标:第一個目标是整個計劃的終極目标,把實現終極目标路徑(實現路徑)所需要的“關鍵因素”設定為新的目标,然後依次類推。

實現路徑:就是實現目标采取的路徑。在這裡通往目标有多種路徑,一般選擇最符合當前環境和企業自身條件的路徑,并且要預留備選路徑。

比如:“大量訂單”這個目标可選路徑:拿着刀子架在脖子上逼迫村民下單;死纏爛打要讓村民通過農民大叔下單;可以拿到比市場低50%價格的化肥等等。

關鍵因素:根據你所選擇的“實現路徑”來決定關鍵因素。關鍵因素可能會存在一個或多個,如果存在多個關鍵因素,也是沿着這個模型去思考。

但是必須指出兩點:

第一,關鍵因素越多,也就是不确定因素越多,那麼“實現路徑”越難成功,目标也就很難達成;

第二,關鍵因素之間是否會相互影響,比如互相加強、互補或排斥,特别是出現互相排斥的時候,此“實現路徑”是不可能實現的。

比如:實現“有求于他”這個目标。如果選擇了“村民知道我這裡有他們想要的東西”這條路徑時,關鍵因素就是:讓村民知道和創造村民的需求(隻有我才能滿足的需求)這兩個關鍵因素,而且這兩個因素是銜接的。

通過上面的說明,我們可以充分理解了“逆推思維”的應用步驟,其核心就是十二個字:“目标倒推,任務分解,逆行倒施”。

05《天道》案例

下面,我們通過抽象出來的思維模型,解釋《天道》中丁元英在王廟村創造扶貧神話的案例,借此說明“逆推思維”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步驟。

第一次循環:終極目标

  • 終極目标:賺錢脫貧;
  • 實現路徑:王廟村村民通過自己生産産品實現盈利(沒有選擇承包山頭種果,也沒有選擇養雞養鴨 ……);
  • 關鍵因素:生産什麼産品?如何把産品賣出去?結合當時情況,決定生産發燒音響櫃,命名格律詩,所以剩下關鍵因素是“如何把産品賣出去”。

第二次循環:倒推1次目标

  • 設定目标:如何把産品賣出去;
  • 實現路徑:在國際音響展會賣出去(沒有招商代理,也沒有入駐大賣場……);
  • 關鍵因素:消費者在國際音響展會為什麼會買格律詩的音響?

第三次循環:倒退2次目标

  • 設定目标:給格律詩音響創造一個非買不可的理由;
  • 實現路徑:與一線品牌“樂聖”齊名 超級低價 限時限量 HIFI雙功放專利;
  • 關鍵因素:專利已申請,低價、限時限量可控制,關鍵在于“格律詩”如何才能與一線品牌“樂聖”齊名?

第四次循環:倒退3次目标

  • 設定目标:讓“格律詩”與“樂聖”齊名;
  • 實現路徑:格律詩音響海外出口參展獲獎 權威十大音響測評 使用“樂聖”套件(沒有請明星代言,也沒有在央視投放廣告……);
  • 關鍵因素:人脈資源,資金。

由于格律詩音響機櫃是王廟村村民生産的,而音箱用的是兩副樂聖旗艦套件,在國際音響展會格律詩音響降價超過50%,這時候大家都知道樂聖音響超級暴利,引起了社會議論和瘋狂的評擊,然後發生了官司等一系列事件和丁元英一些未雨綢缪的做法。

綜上所看,目标倒推,任務分解後,丁元英在王廟村創造扶貧神話得已經實現一共有4個節點,如下:

賺錢脫貧 →如何把産品賣出去 → 給格律詩音響創造一個非買不可的理由 → 讓“格律詩”與“樂聖”齊名。

那麼逆行倒施如下:

創辦格律詩音響 → 讓“格律詩”與“樂聖”齊名 → 給格律詩音響創造一個非買不可的理由 → 在國際音響展會把産品賣出去 → 賺錢脫貧。

運用結局思考方式,逆向推演,完成布局之後,按照以始為終,按順序執行,對中間的人、事、物留一定的變量,就會一切運籌帷幄之中,這就是人們所認為的高人。

實質上,這世上原本就沒有什麼高人,所謂的高人,隻不過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結果就不同而已。其實所謂的高人也并非是多麼的了不起,而是逆推思維方式屬于那個層面人的思維常态而已。

正如本節開頭所言:這世上原本就沒有什麼神話,所謂的神話,不過是常人的思維所不易理解的平常事。這不是什麼标新立異,而是因為人性本身的原因,把追求财富的過程搞颠倒了,你需要做的隻是再颠倒過來,恢複本來的順序而已。

本文由 @智卓見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