芡實,中藥名。為睡蓮科植物芡的幹燥成熟種仁。分布于從黑龍江至雲南、廣東等地。具有益腎固精,補脾止瀉,除濕止帶之功效。常用于遺精滑精,遺尿尿頻,脾虛久瀉,白濁,帶下。
1、《本草經百種錄》:“雞頭實,甘淡,得土之正味,乃脾腎之藥也。脾惡濕而腎惡燥,雞頭實淡滲甘香,則不傷于濕,質粘味澀,而又滑澤肥潤,則不傷幹燥,凡脾腎之藥,往往相反,而此則相成,故尤足貴也。”
2、《本草求真》:“芡實如何補脾,以其味甘之故;芡實如何固腎,以其味澀之故。惟其味甘補脾,故能利濕,而洩瀉腹痛可治;惟其味澀固腎,故能閉氣,而使遺、帶、小便不禁皆愈。功與山藥相似,然山藥之陰,本有過于芡實,而芡實之澀,更有甚于山藥;且山藥兼補肺陰,而芡實則止于脾腎而不及于肺。”
古代有一地鬧饑荒,村裡有個叫倩倩的寡婦,上有婆婆,下有孩子,每天靠挖野菜水草充饑。一天她挖野菜,因饑餓過度暈倒在河邊,等她醒來時看到不遠處一隻隻野雞高高翹起頭,定睛一看,發現是形狀像雞頭的說不出名字的水草,于是倩倩采了些“雞頭”回去蒸煮,煮好後切開發現裡面是一粒粒飽滿的果實,剝開硬殼後便露出了雪白的果仁,吃起來有股清香。以後每天倩倩都會采些這樣的雞頭果和着野菜煮給家裡人吃,就這樣倩倩一家慢慢熬過了饑荒的日子,以後人們便把這個食物叫倩(芡)食。
1、其性能與蓮子相似,常與蓮子同用,“仙方取此合蓮實餌之,甚益人“為健脾益腎佳品,自古作 為永葆青春活力、防止未老先衰之良物。
2、補中益氣,為滋養強壯性食物,和蓮子有些相似,但芡實的收斂鎮靜作用比蓮子強,适用于慢性洩瀉和小便頻數,夢遺滑精,婦女帶多腰酸等。
3、芡實性味甘澀平,歸脾、腎經。具有固腎澀精、補脾止洩的功效。
桂花芡實羹
原料:芡實、赤豆沙、桂花
制作方法:
1.砂鍋中加入一大碗水,加入冰糖,大火燒開;
2.之後加入新鮮的雞頭米,轉中火煮3分鐘;
3.之後加入40g的赤豆沙,煮至豆沙融化,關火焖1分鐘;
4.盛出,撒點幹桂花即可。
山藥薏米芡實粥
原料:芡實、薏米、大米、山藥
制作方法:
1、芡實提前一天用清水泡發;
2、薏米和大米提前泡發一個小時;
3、山藥洗淨,去皮,切成小粒,泡在清水裡;
4、以上所有原料混合,淘洗淨,添加适量的清水;
5、電飯煲摁下粥鍵即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