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新視野号宇宙飛船在元旦淩晨飛過被稱為天涯海角的小行星,從神秘的柯伊伯帶開啟了探索的新時代。柯伊伯帶是一個擁有原始物體的區域,掌握着理解太陽系起源的關鍵。
這張MU69的照片是在距離18000英裡(28000公裡)前30分鐘拍攝的。
資料來源:美國宇航局/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西南研究所。(圖片注釋)
美國宇航局局長吉姆•布裡登斯汀說。“祝賀美國宇航局的新視野号團隊、約翰霍普金斯應用物理實驗室和西南研究院再次創造曆史。除了成為第一個探索冥王星的探測器,今天的新視野号,除了成為第一個探索冥王星的探測器,還達成了飛越了宇宙飛船曾經造訪過的最遠的天體的成就。 “新視野”号還飛越了宇宙飛船曾經造訪過的最遠的天體,它是首個直接探索太陽系誕生後留下的殘骸天體的飛船。”“這就是領導太空探索的意義所在。”
美國東部時間2019年1月1日上午10點29分,飛越目标最近點10個小時後,新視野号向約翰霍普金斯應用物理實驗室(APL)的任務操作中心發來探測器正常的信号,另外還傳輸回了關于MU69小行星的科學數據。
2014 MU69小行星 (又名“天涯海角”)和冥王星都位于柯伊伯帶——海王星軌道外的一個甜甜圈形狀的冰體區域。
與小行星帶類似,柯伊伯帶是太陽系早期曆史遺留下來的區域。和小行星帶一樣,它也是由一顆巨大的行星形成的,盡管它更像是一個厚圓盤(像甜甜圈),而不是一條薄帶。不應該将柯伊伯帶與奧爾特雲相混淆,奧爾特雲是一個更遙遠的區域,由環繞太陽系的彗星狀冰體組成。(但奧爾特雲和柯伊伯帶都被認為是彗星的來源。)
柯伊伯帶是太空的前沿地帶——這是一個我們才剛剛開始探索的地方,我們對它的理解還在不斷深入。
上圖是新視野号在2016年4月對1994年JR1進行的20次觀測中的前兩次所拍攝的。柯伊伯帶物體是箭頭所指的明亮的移動點。不動的點是背景恒星。左上角和右上角的移動特征是内部的相機反射(一種自拍),這是由長距離探測成像儀視野外的一顆非常明亮的星星發出的光照造成的;左邊的這幅圖展示了支撐長距離探測成像儀第二塊鏡子的三條手臂。圖片來源: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 / 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 美國西南研究院。(圖片注釋)
關于柯伊伯帶的十件事1.它離我們非常遙遠。柯伊伯帶是宇宙裡的一個區域。這個地區目前已知的冰晶小天體和彗星都比地球的月球小得多。
2.它的外形類似一個甜甜圈。柯伊伯帶是圍繞太陽的一個甜甜圈形狀的冰環,從海王星軌道的30到55AU(天文單位)處延伸。
3.柯伊伯帶中的小行星經曆過長途旅行。短周期彗星(繞太陽運行不到200年)起源于柯伊伯帶。
4.它擁有許多物體。柯伊伯帶内可能有成千上萬個大于100公裡(62英裡)的冰體,估計有一萬億顆或更多的彗星。
5.它需要“宇航服”。柯伊伯帶内的一些矮行星有稀薄的大氣層,當軌道把它們帶到離太陽最遠的地方時,大氣層就會消散。
6.它其中的一些行星擁有微小衛星。柯伊伯帶内的幾顆矮行星都有衛星。
7.它是一個被圓圈環繞的世界。形狀類似雞蛋的矮行星在它周圍環繞形成了一個圈。
8.它的首次亮相。新視野号是第一個探索柯伊伯帶的飛船。它在2015年飛過冥王星,正在探索另一個柯伊伯帶世界。
10.它其中是否存在未知的巨型行星X。天文學家正在尋找一顆可能的行星來解釋柯伊伯帶中幾個天體的奇怪軌道。又稱:行星9。
常見問題-柯伊伯帶在哪裡?柯伊伯帶的内邊緣始于海王星的軌道,距離太陽約30 AU(1AU是地球到太陽的距離。)。
柯伊伯帶的内部主要區域距離太陽約50 AU。散射盤是與柯伊伯帶主要部分的外邊緣重疊的第二個區域,它向外延伸到近1000 AU,有些天體的軌道甚至更遠。
柯伊伯帶是如何産生的?
天文學家提出了一種柯伊伯帶起源的假說,現在普遍認為柯伊伯帶的冰狀物體是太陽系形成時遺留下來的。與主小行星帶和木星之間的關系類似,如果沒有海王星,這一區域的物體可能會聚集在一起形成一顆行星。海王星的引力極大地攪動了這片區域,以至于那裡的小而冰冷的物體無法合并成一顆大行星。
可能擁有許多小夥伴的柯伊伯帶,我們稱海王星軌道外的一圈冰體為柯伊伯帶。
矮行星冥王星就在這裡。它是柯伊伯帶中最著名的“漂浮”物體,也被稱為柯伊伯帶物體,或被稱為KBOs。
柯伊伯帶中有岩石,冰,彗星和矮行星。
除了冥王星和一群彗星,柯伊伯帶中其他有趣的天體還有阋神星、鳥神星和妊神星。它們是像冥王星一樣的矮行星。
參考資料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nasa
如有相關内容侵權,請于三十日以内聯系作者删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