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醫聊超能團##清風計劃##健康科普大賽#
很多患者拿到頸椎片子看到“頸椎生理曲度變直(或反弓)”這句話後就很緊張,會問醫生:“可不可以把我頸椎生理曲度調一調,我怕以後會繼續變壞壓迫脊髓、神經、血管,我會不會癱瘓?”
什麼是頸椎生理曲度變直(或反弓)?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針灸推拿康複科葉勇副主任醫師進行了詳細介紹:
脊柱形成S形的前世今生
新生兒的脊柱是由胸椎後凸和骶骨後凸形成的向前彎曲,這兩個彎曲可以最大限度地擴大胸腔、盆腔對髒器的容量。
嬰兒出生後3個月擡頭向前看時,即形成了永久性向前凸的頸曲,以保持頭在軀幹的平衡。
18個月幼兒學習走路時,又出現了前凸的腰曲,使身體在骶部以上直立。這樣脊柱出現了人類所特有的4個彎曲。
頸椎生理曲度,通常是向前的,人體從側面看,脊柱從頸椎是向前有彎曲,胸椎向後有彎曲,腰椎又向前彎曲,骶椎和尾椎又是向後,主要起減震作用,保護脊柱,避免脊柱過度受壓。
所以人體從側面看,正常的生理彎曲呈現出來是S型。我們常形容美女身材好,前凸後翹呈S形就是從這裡來的。
頸椎生理曲度變化的因素頸椎曲度變直是頸椎退行性病變的一種,屬于功能性的變化。
常見于以下兩種原因:一是後面的頸肌力量薄弱,不能夠維持頸椎前凸的力量。
二是椎間隙變窄,7節頸椎裡面有6個間盤,每一節變薄以後,就會讓頸椎變直或反弓。
現在的年輕人長時間低頭伏案工作或者低頭看手機,會導緻頸後肌群力量變弱,間隙狹窄。
慢慢地原來C型的弧度會逐漸變直甚至反弓,頸椎的減震功能減弱就會加速頸椎退變,從而出現頭痛、頭暈、頸肩不适、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礙等一系列症狀。
頸椎生理曲度變直的危害
頸椎正常曲度有減震和緩沖重力作用,同時也可以維持身體正确的姿勢。
一旦曲度變直或反弓,就會導緻頸椎韌帶、關節囊松弛,頸椎間盤退變,也就是中醫講的“筋不束骨,骨不張筋”,就會導緻“骨錯縫、筋出槽”。
從而導緻頸椎力學變化,間盤突出,患者可表現為頸肩酸痛、乏力等。
随着病情的進展,會出現頸椎失穩逐漸造成頸椎滑脫等;最後就會發展成臨床常見的各型頸椎病。
想恢複正常頸椎生理曲度,首先要減少低頭伏案工作的持續時間,可以分段工作、學習。
同時一定要通過有效的治療,後期要做功能鍛煉。方法有很多。
目前醫院主要采用卧位牽引方法來糾正生理曲度變直,使它慢慢地過度的背伸,恢複頸椎的生理曲度。
中醫可以運用整脊來恢複頸椎的正常生理結構和生理曲度。生理曲度變直,通過治療以後,還要做一些功能康複鍛煉,防止複發。
專家支招1.項臂争力運動
兩手交叉放在頸部的後方,雙手往前用力,頭往後用力做對抗,目的是恢複頸曲的異常。
2.仰卧自重懸吊法
仰卧位頭探到床的邊緣,肩部與床邊緣齊平,頭自然後伸,懸吊的時間,原則上一般以3-5分鐘開始。
做自體懸吊、恢複異常的動作,可能一開始會出現頭暈、不适,所以建議從3-5分鐘開始,慢慢增加到15-20分鐘,通過這種方法可以明顯地改善或者恢複頸曲異常。
3.頸後墊枕法
包括枕頸椎枕,圓柱體的東西,一般頸椎七節,枕在第四節棘突下邊,就是平躺以後,枕個圓柱體的東西在脖子後面,使頸椎背伸逐漸恢複生理曲度。
葉勇副主任醫師提醒:上面講的大部分是姿勢性的生理曲度變直或反弓,而非結構性或病理性的,如果是老化或繼發于某些疾病,還需要進一步行頸椎核磁共振或CT檢查明确,以采取相應的治療。
總之,要改變異常頸椎生理曲度,首先要養成良好的用頸習慣,即“未病先防”;然後堅持正規頸椎治療,即“既病防變”。
還需要維持康複鍛煉,即“病後防複”,鍛煉需要遵循“循序漸進、持之以恒、量力而行”的原則。
(編輯zebra。圖片來源網絡,侵删)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針灸推拿康複科 葉勇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點擊“了解更多”,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資訊!,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