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3
七月十三•周四
處●暑
七月中,
處,止也,
暑氣至此而止矣。
宜
歡喜
悲傷
忌
處暑的“處”是終止的意思
表示夏天的炎熱即将過去
暑氣将于這一天結束
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
處暑養生
早睡早起
處暑節氣正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洩趨向收斂,人體内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随之轉換。此時人的起居應相應調整,尤其是睡眠要充足,隻有這樣,才能适應“秋乏”。睡眠以比平時增加1小時睡眠為好。
尤其是對于老年人,随着年齡的增加,老年人的氣血陰陽俱虧,會出現晝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現象。因此可以在晚上提早入睡,并且堅持午睡的好習慣,即使睡不着,但閉目養神也是對身體有好處的。
滋陰潤燥
處暑期間,氣侯逐漸幹燥,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避免燥邪傷害。少攝取辛辣、多增加酸性食物,以加強肝髒功能。同時像西瓜這類大寒的瓜果,則要少吃和不吃,多吃一些蘋果、梨、葡萄之類滋陰的水果。
處暑節氣宜食清熱安神的食物,如銀耳、百合、蓮子、蜂蜜、黃魚、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類及奶類。适當的煮些綠豆湯也是不錯的選擇。
戶外運動
處暑之後,秋意漸濃,秋高氣爽,正适合戶外運動,可根據個人的體質,做一些登山、慢跑、郊遊等戶外運動,但要多注意滋脾補筋。因為秋天筋容易克本,而肝是主筋的。所以,在運動的時候要注意不要劇烈,做好準備活動,避免傷筋。
疾病預防
處暑,人容易出現口鼻幹燥,咽幹唇焦的燥症。因而,衣服不要加的太多,忌捂,但也不能過涼。所以,此時節要注意防燥,飲食起居均要調劑周到。
處暑氣溫下降明顯,晝夜溫差加大,人們一不小心就容易引發呼吸道、腸胃炎、感冒等疾病,故有“多事之秋”之說。幹燥的氣候為一些細菌、病菌的繁殖與傳播創造了有利條件,應做好呼吸道疾病的預防工作,少到人多的地方湊熱鬧,必要時戴上口罩。
注意護臍
處暑節氣過後,天氣漸涼,人們也開始從防暑降溫逐漸過渡到防寒保暖上來。大家都知道寒從腳上生的道理,卻較少注意到肚臍也很容易受寒。
此時期要根據天氣變化增添衣物,晚上睡覺時注意關好門窗,腹部蓋薄被,防止秋風流通使脾胃受涼。
處暑習俗
出遊迎秋
處暑之後,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遊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處暑過,暑氣止,就連天上的那些雲彩也顯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時的濃雲成塊。民間向來就有“七月八月看巧雲”之說,其間就有“出遊迎秋”之意。
拜土地爺
處暑節氣正值農作物收成時刻,農家紛紛舉行各種儀式來拜謝土地爺。有的殺牲口到土地廟祭拜,有的把旗幡插到田中央表示感恩,還有的這一天從田裡幹活回家不洗腳,恐把到手的豐收洗掉。
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是為了普度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蕭紅《呼蘭河傳》中的一段文字,是這種習俗的最好注腳:“七月十五是個鬼節;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纏綿在地獄裡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這一天若是有個死鬼托着一盞河燈,就得托生。”
吃鴨子
民間有處暑吃鴨子的傳統,做法也五花八門,一般處暑這天,北京人都會到店裡去買處暑百合鴨等。鴨肉味甘、鹹、性涼,具有滋陰養胃、利水消腫的作用,老母鴨能補虛滋陰,對久病體虛者或虛勞吐血者均有補益作用。
處暑詩詞
處暑後風雨
疾風驅急雨,殘暑掃除空。
因識炎涼态,都來頃刻中。
紙窗嫌有隙,纨扇笑無功。
兒讀秋聲賦,令人憶醉翁。
閑适
四時俱可喜,
最好新秋時。
柴門傍野水,
鄰叟閑相期。
長江二首
(其一)
處暑無三日,新涼直萬金。
白頭更世事,青草印禅心。
放鶴婆娑舞,聽蛩斷續吟。
極知仁者壽,未必海之深。
(其二)
長江無六月,大地絕纖埃。
暑向風前退,秋從雨後來。
問桐知葉落,修桂待花開。
疇昔扁舟興,分明欲喚回。
七夕處暑
天上雙星合,人間處暑秋。
稿成今夕會,淚灑隅年愁。
梧葉風吹落,璇霄火正流。
将陳瓜葉宴,指影拜牽牛。
處暑
南湖無角小青菱,
藕節蓮房感廢興。
處暑涼蛩鳴砌下,
鵲橋已斷更愁增。
處暑氣候
氣溫下降
8月底到9月初的處暑節氣,一是太陽的直射點繼續南移,太陽輻射減弱;二是副熱帶高壓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壓開始躍躍欲試,出拳出腳,小露鋒芒。
秋高氣爽
開始影響我國的冷高壓,在它的控制下,形成的下沉的、幹燥的冷空氣,先是宣告了中國東北、華北、西北雨季的結束,率先開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氣秋高氣爽。
處暑期間,真正進入秋季的隻是東北和西北地區。但每當冷空氣影響我國時,若空氣幹燥,往往帶來刮風天氣,若大氣中有暖濕氣流輸送,往往形成一場像樣的秋雨。
雷暴較多
華南、西南、華西進入9月,雷暴活動不及炎夏那般活躍,但華南、西南和華西地區雷暴活動仍較多。而西南和華西地區,由于處在副熱帶高壓邊緣,加之山地的作用,雷暴的活動也比較多。
“華西秋雨”的主要特點是雨日多,而另一個特點是以綿綿細雨為主,所以雨日雖多,但雨量卻不很大,一般要比夏季少,強度也弱。
處暑
依照自然界規則,秋天陰氣增、陽氣減,對應人體的陽氣也随着内收,要相應調整起居作息,适當加強鍛煉,防燥防病,同時注意個人情緒的慢慢收斂,凡事不躁進亢奮,也不畏縮郁結。
“心要清明,性保持安靜”,在時令轉變中,維持心性平穩,注意身、心、息的調整,才能保生機元氣。
圖片 | 網絡
文字 | 網絡
排版 | 樂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