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衷古裝宮廷劇的朋友,可能會接觸到這樣一個生僻的詞語——“宮中三婆”。
在多數人的曆史認知裡,古代在宮中從事服務工作的女人,主要就是一些宮女,而這“宮中三婆”,到底指的哪些人呢?
“宮中三婆”,其實就是“奶婆”、“醫婆”、“穩婆”的統稱。
她們具體都是幹什麼的,又有着怎樣有趣的曆史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奶婆
一、奶婆奶婆,顧名思義,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奶媽,古代又被稱為乳母、奶口、嬷嬷等。
古代宮廷之中何時第一次出現奶婆,現今已不可考,但成書于戰國時期的《禮記》就早有記載:“大夫之子有食母。”
“大夫”是先秦時代的貴族階層,而這裡的“食母”指的就是奶婆。
其實,對于一個母親來說,放下自己嗷嗷待哺的孩子,去宮中為他人哺乳,這顯然有違人性。
但上天也是公平的,這些出身卑微的奶婆,往往也能曆史上享有顯赫的地位。
産婆
這是因為,一些朝代為了防止後妃幹政,往往把剛出生的皇子直接交給奶婆照顧。這樣一來,雖然後妃對皇子有生育之恩,但卻沒有哺育之情。而皇子們被他們的奶媽精心呵護,自然也把她們當做最為親近的人。
雖然許多朝代都有“立嫡立長”的皇位繼承制度,但實際上,每個皇子都有榮登大寶的可能性。因此,一旦奶婆們所撫育的對象成為皇帝,那麼奶媽們也将成為一時無兩的風雲人物。
比如在東漢末年,漢靈帝就極其尊重他的奶媽程夫人,幾乎到了言聽計從的程度。漢靈帝愛好賣官鬻爵,許多大臣想買官,都要先找程夫人。
漢靈帝
一個叫崔烈的人本來想買一個“司徒”當,卻又嫌一千萬的标價大貴,于是他找到程夫人,隻出了五百萬就搞定了。漢靈帝拜官時,後悔哀歎這官賣便宜了。
旁邊的程夫人不高興了,說:這崔烈乃天下名士,他這種人肯屈尊花錢買官,全都是看我的面子!
我們熟知的末代皇帝溥儀,三歲時即登基為帝,而他也把自己當時的奶媽王連壽,稱為是自己在宮中唯一的親人。
二、醫婆醫婆,其實就是宮中的女醫,又被稱為“醫婦”、“藥婆”。
女醫幾乎是我國古代最早的職業女性。在史籍記載中,早在上古洪荒時代,我國就出現了女醫這一職業。
古代最早的一位女醫,還是黃帝的老師,她被稱為素女,著有《素女脈訣》一書,與《神農本草》齊名。
黃帝
進入信史時代以來,我國關于宮中女醫的曆史記載不在少數。
那麼問題來了,宮中為何要專門設置女醫一職呢?
其實很簡單,就是為了避免男性醫生與宮中的後妃、宮女等直接接觸,産生不必要的麻煩。
特别是随着後來封建禮教的加深,“男女之防”愈發嚴重,女病人由于無法向男醫生直接描述病情或面對面治療,這更給許多女醫生發揮實力的空間。
女醫
西漢時期,有一位名叫義姁的女子,她是中國古代“四大女醫”之一,精通之針灸,是漢武帝宮中的女名醫。
漢宣帝時,漢宮中又出現了一位名叫淳于衍的女名醫,其醫術精湛,深得權臣霍光喜愛。不過遺憾的是,她最後成為宮廷鬥争的工具,被霍光指使毒殺了許皇後。
到了明代,宮中的女官制度已十分完善,設有“六局一司”,其中除了被曆史劇愛好者所熟知的“尚宮局”之外,還有一個“尚食局”,它下設的“司藥司”,就是負責後宮女眷醫療事務的機構。
女醫
明代最著名的女醫,恐怕就是在《女醫·明妃傳》由劉詩詩所飾演的角色譚允賢了。她的曆史原型,是古代“四大女醫”中的另一位——談允賢。
談允賢不僅活到96歲高齡,還著有《女醫雜言》一書,為中醫史上最早的女醫醫案。
三、穩婆跟女醫一樣,穩婆也是一種非常古老的職業。
它在西方叫“助産士”,在東方則有“産婆”、“接生婆”、“老娘婆”等更加接地氣的名字。
嚴格來說,穩婆其實也可稱為女醫中的一個分支,隻是她們負責的項目隻有接生而已。
不過,與女醫相比,穩婆的社會地位是不高的,多由沒有文化的市井婦人擔任,還被列入不入流的“三姑六婆”。這是因為,雖然古代重視人口繁衍、傳宗接待,但在傳統文化中,分娩卻是一件晦氣事,所以負責接生的産婆,其社會地位也就可想而知了。
在今天各種題材的文藝作品中,古代接生婆給人的印象一般頗為惡劣。其實,古人對于穩婆的職業要求并不是很高,她們并不需要懂得多少醫學知識,而是要性格老成忠厚、從容鎮靜,具備接生的基本心理素質就可以了。
不過,對于皇家來講,血脈傳承是頭等大事,因此皇室挑選穩婆的要求也是極其嚴苛的。在明代的宮廷中,就專門配有月子房,配備穩婆、醫婆、乳婆等數十人,以保證後宮嫔妃們安穩孕産。這裡要求的穩婆,不僅要技術娴熟、經驗豐富,而且還要相貌端莊、品行優良。
産婆
我們剛才提到,古代有極其嚴格的“嫡長子繼承”制度,因此,作為出生見證人的接生婆,其責任亦是相當重大。
在明代,宗室子女出生後,都要将其身份記錄在玉碟之上,其上除了寫明他(她)的出生年月、母妃是誰外,還要記錄穩婆的姓名。可見,這裡的穩婆,還擔當着見證正統皇族血脈的重要職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