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凝媽悟語
董宇輝講了他理解媽媽的經曆,讓很多父母羨慕不已。
董宇輝曾經也是非主流少年,經常和媽媽合不來,說幾句話都能吵起來,會把媽媽氣哭。媽媽性子急,有時候還會抄起棍子追着想打。所以,董宇輝總是有意逃離媽媽。
快上高二的時候,董宇輝因為一次不小心,從高處掉下來摔斷了腿,粉碎性骨折,不能行動,被迫在家養傷。
媽媽為了讓他恢複得快一點,每天都炖排骨,慢慢傷口愈合,媽媽又變着花樣炖排骨。在非常熱的廚房裡,媽媽一忙一下午。把排骨焯水,把調料包在紗布裡,先煮再炒,做出糖醋的口感。
在炎熱的夏天,媽媽每天不厭其煩地重複這些步驟,還要進行繁重的瑣碎的勞動。沒有罵他任何不是,也不會催他完成課業,一心一意隻想讓他盡快恢複健康。
從那時候起,董宇輝忽然頓悟,理解了父母。
董宇輝是因為看到媽媽的辛苦付出,體會到了媽媽對他無私的愛,所以從内心體諒了媽媽。看上去,好像隻要媽媽對孩子好,孩子就會理解父母,其實,也不是這麼樂觀。
有很多家長表示:我也對孩子非常好,為什麼孩子不能像董宇輝一樣理解我。
貌似是孩子的錯,其實也不一定。孩子理解父母,應該是有很多條件的,不是每個孩子都有相同的體會,也不會都在高二那一年。
孩子對父母的理解是滞後的
孩子和父母的關系,大緻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依戀父母——排斥父母——理解父母。
在10歲前,非常黏父母,什麼事都想跟父母分享,遇到難題會向父母求助。孩子像父母的跟屁蟲,永遠長不大。
10歲以後,進入青春期,自我意識強烈,認為父母控制太多,就開始遠離父母,甚至和父母對着幹,進入一個互相看不順眼的階段。很多孩子想住校,想到外地上學,離父母越遠越好。
再過一些年,時間不确定,也許是高中,也許是成年後,也許是結婚後,自己經曆一些事情,才能體會到父母的不容易,開始和父母和解,想和父母近距離接觸。
有很多朋友表示,上高中住校後,才知道在家有多幸福,父母對自己有多好。也有朋友表示,有了孩子,體會到養兒育女的艱辛,才明白當初父母養育自己有多難,希望通過努力補償對父母的虧欠。
孩子對父母的理解,是一個曲折的過程,也可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太陽光都不能走直線,都需要8分鐘才能照到地球,我們被孩子理解也不太可能一帆風順。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有差别的
我們認為對孩子很好,但這種好是需要加引号的。是不是過度溺愛,讓孩子習以為常不懂感恩?是不是強加在孩子身上,讓孩子無所适從,反而被壓得喘不動氣。
很多孩子從小嬌生慣養,生活優越,要啥有啥。他從來不知道這一切都是父母辛苦勞動換來的,接受得理所應當。當他到了一定年齡,自然不會理解父母。
這樣的案例有很多,比如在吉林街頭發生過這樣的一幕。一個女學生當街毆打自己的母親,被人勸阻後,還是不服氣,即使倒在地上,還是左手撐着地,右手指着母親罵罵咧咧。
起因是女孩想要一大筆錢出去玩,母親擔心孩子丢錢或者發生危險,不想給,女孩不理解母親的做法,上來就搶錢包,沒搶到,開始報複母親。
也有很多父母愛孩子過猶不及,總是打着為你好的旗号,給予孩子過度關心,結果把孩子養成了仇人。這是因為違背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孩子也不能理解。
有個心理學效應,叫“食鹽效應”。一頭驢子,幹巴巴吃草的時候感覺沒意思,一天,主人給他放了一點鹽,它覺得很美味,吃了很多。它認為鹽很好吃,就要求吃鹽。第二天,主人給了他一碗鹽,驢子吃了幾口就跑去吃草了。
如果父母對孩子好的過度,就像給驢子加多了鹽,孩子吃起來并不舒服,反而會因愛生恨。
讓孩子理解父母,需要耐心和智慧
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能理解自己,其實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這需要耐心和智慧。
不要和别人比較,每個孩子都不同。别的孩子可能一直理解父母,或者上高中就理解父母了,自己的孩子雖然同齡,卻做不到那麼好。也沒關系,孩子還在理解父母的路上。經曆過更多曲折,孩子可能對父母的理解會更深刻。
永遠不要對孩子失望,孩子隻是沒有做好準備。有一位媽媽說,孩子上初中,特别叛逆。親子關系劍拔弩張,家裡充滿火藥味。自己都不想見到孩子了,看到孩子也不想給好臉色。這樣把孩子推到對立面,矛盾隻會越來越深。
青春期本來就是叛逆的階段,更需要父母的理解和幫助。如果堅持每天給孩子一個笑臉,相信孩子也會融化在笑容裡,慢慢消除對父母的戒備之心。
愛孩子,不驕縱、不過度。孩子的可塑性很強,從小給他什麼樣的價值觀,他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過什麼樣的生活,就讓孩子過什麼樣的生活,不搞特殊化。讓孩子從小就知道一切來之不易,一粥一飯應當珍惜。孩子該獨立的時候,就放手讓他自主決定,讓他有勝任感。
給孩子最樸實的愛,比如,精心做好每一頓飯,看似普通,這種潤物無聲的愛,卻讓孩子印象深刻。像董宇輝,總是回憶媽媽給他做飯的場景,美好溢出屏幕。還有傑西,想起媽媽總是讓他喝粥,他還曾經怪媽媽,長大後反而特别懷念小時候的味道。
正應了小王子中說的,為什麼玫瑰是獨一無二的,隻因為你在他身上花費了很多時間,它才顯得獨特。
寫在最後:在孩子成長的某個階段,我們會特别希望孩子理解父母,但是卻往往事與願違。不着急,隻要我們能用心愛孩子,給孩子留下美好的回憶,孩子總會有醒悟的那一天。
我是@凝媽悟語
兩男孩媽媽,10多年育兒經驗
陪孩子閱讀、英語啟蒙、科學啟蒙
分享育兒感悟、落地育兒幹貨
歡迎關注,育兒路上一起前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