仡佬族赫哲族?銅仁市的仡佬族主要分布在石阡、思南、江口、松桃等縣,有11萬餘人,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仡佬族赫哲族?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銅仁市的仡佬族主要分布在石阡、思南、江口、松桃等縣,有11萬餘人。
仡佬族的曆史悠久,仡佬族人民善于紡織、刺繡,仡佬族的飲食、藝術等都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石阡仡佬毛龍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仡佬毛龍”是以仡佬族民間龍神信仰為主的一種信仰民俗活動,是石阡仡佬族世代流傳下來的民間崇尚的表現形式,也是我國仡佬學研究的重要内容,主要流傳于貴州省石阡縣龍井、湯山等鄉鎮的宴明、龍鳳等仡佬族村寨,輻射及于全縣各地的侗、苗、土家各民族。仡佬族還有木偶戲、仡佬傩堂戲、仡佬獅子燈、毛龍、石阡茶燈、仡佬花燈和仡佬婚俗表演等。
仡佬毛龍主要活躍在元宵節期間,曆史上,世居大西南的仡佬人并未得到統治階級和封建文人的重視,關于“仡佬毛龍”的起源及源流無明确曆史記載。有學者從“仡佬毛龍”的主要制作材料——竹,以及其“求子”的表演功能等推測,毛龍應源起于古代仡佬的“竹王”崇拜和生殖崇拜。“仡佬毛龍”有着豐富的文化價值,顯示出獨特的民族性、地域性及多樣的社會功能,它是研究古代仡佬族文化傳統的寶貴财富。2006年5月20日,仡佬毛龍節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仡佬族的傳統舞蹈有“踩堂舞”和“酒禮舞”。酒禮舞是在傳統婚禮時跳的舞蹈,一領衆合,氣氛熱烈,舞蹈動作簡樸。踩堂舞又叫踩台舞,是在喪葬儀式中跳的舞蹈,每當仡佬族老人辭世之後,便把死者停在堂屋中,然後在遺體前跳踩堂舞,以此來表示對死者的哀悼和懷念。
民歌和人民的社會生活有着最緊密的聯系。仡佬族民歌中的題材較為廣泛,雖然在曆史上沒有自己的文字,但作為口頭文學形式的傳唱卻為生活帶來了無比的樂趣,同時也傳承了自身民族文化。仡佬族民歌的唱腔,有高腔(假聲)民歌、平腔民山歌、低腔民歌。酒歌曲調明快,氣氛熱烈。古歌、祭祀歌在節日慶典、祭祖時唱,曲調莊嚴肅穆。喪葬歌曲調低沉憂郁;有些唱詞曲調如同念經。哭嫁歌如泣如訴,曲調悲戚。打鬧歌屬有伴奏的勞動号子,其音樂與當地山歌、花燈、高台戲、闆凳戲、民間小調有密切關系。仡佬族民歌有《八月十五走坡來》《我家住在龍潭邊》《仡家幸福花》《仡佬族敬酒歌》《情姐下河洗衣裳》等歌曲。
仡佬族是一個勤勞而愛美的古老民族,也是一個注重和崇尚文化的民族,這一點在他們至今保留的貫首服和合和紋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仡佬族由服裝來分共有14個亞支,分屬穿桶裙崇尚竹和不穿桶裙崇尚鳥兩個支系内。自古以來仡佬族婦女就有用刺繡裝飾衣物的習俗,在貴州省明代《百苗圖》中就有所記載。仡佬族刺繡工藝精美、色彩鮮活、圖案簡練、布局合理,繡法主要為平繡、挑花等。彩線顔色主要為紅、黃、藍、青、綠等色。
仡佬族文化源遠流長,他們的飲食文化更是别有一番風味。仡佬族的飲食文化以酸辣為特色,以大米、玉米為主食,兼食面食及雜糧、薯類,喜吃糯米糍粑,肉食以豬肉為主,雞、鴨、羊肉次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