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北海是最美的海濱城市之一,三面環海的地理特征帶給了這裡得天獨厚的沙灘風光。
不過山有高低,人有好壞,沙灘自然也有優劣,不然銀灘怎麼會有“天下第一灘”的名号呢?
我這次特意跑了人流量較多的、比較有名的三處沙灘,分别取了些沙子樣本來作對比。
評比标準:1、沙灘美觀度;2、沙粒顔色;3、顆粒細密度
滿分:五顆星(★★★★★)
時間:2018年6月5日
天氣:陰
取樣參考:沙灘中段幹濕交界處
拍攝器材:iphone 6s plus
剛走下去的時候因為沙子都比較幹燥、松散,所以前半段鞋印、腳印很多;
再往前走走,因為靠近海水的關系,沙子比較緊實,有跟的鞋子踩上去都不會往下陷。
這時候掏出我們的取樣工具——一次性筷子,挖個小坑看看這片沙灘是不是“表裡如一”~
可以看到沙子的顔色沒有明顯的分層,并且質地很綿密,讓我想起了細細沙沙的紅糖粉(然而并不能吃)
拔出筷子,看看沾在上面的沙粒
可以看到有大約10%~20%的黑色雜質,其餘都是顔色淺淡的石英砂,所以這片沙灘的顔色很淺。
再抓一把上手看看
(陰天拍攝,色差還請多多包涵)
攤開來不容易散,也沒看到大顆粒的沙石或者貝殼碎片。
由于近來管理力度的加大和遊客的自覺,沙灘上沒見到什麼垃圾,所以顔值是三片沙灘中最高的。
不過因為人流量不少,遊客踩來踩去,顔色比起A4紙來有那麼一點發灰
沙灘美觀度:★★★★
沙粒顔色:★★★★
顆粒細密度:★★★★★
相比起海灘公園,僑港這邊的垃圾完全是肉眼可見,随便找個地方蹲下來都能看見遊客的“留念”。
顔色上,個人感覺,僑港這邊顔色有點發暗,沒有銀灘那種白得發亮的感覺。
挖開沙子,能看見裡層的顔色比表層要深,對比較明顯,還能發現一些芝麻大小的沙石,估計僑港海灘顔色不如銀灘的地方就在這裡。
沾在筷子上的沙子倒是都挺細的,和銀灘差不多,估計它們的形成原因都是相近的。
上手也能成型,或許僑港海灘能成為銀灘的替代也說不定?
沙灘美觀度:★★★
沙粒顔色:★★★
顆粒細密度:★★★★
看慣了白花花的沙灘,北岸這邊讓我感覺像是到了沙漠
如果說前面兩片海灘是“白富美”,那北岸這暗黃暗黃的顔色,十足像是一個“黃臉婆”。
慣例挖個小坑,這有大有小的沙石看着就覺得硌腳;
本來覺得外層就夠醜的了,再看裡層這黑乎乎的,怕不是個煤礦哦
拿筷子挑起一點,真的不是混進了黑芝麻粉嗎?
重申一遍,我既沒有去挖煤,也沒有夾帶黑芝麻粉~
估計是以前設置在北岸的排污口,既污染海水,又污染了沙灘。
再加上此處潮汐不給力,注入這片水域的河流不夠長,礦物顆粒沒能得到銀灘、僑港那樣的“研磨”,所以大小參差不齊。
沙灘美觀度:★★
沙粒顔色:★★
顆粒細密度:★★
總結:将三處樣本放在A4紙上面看,銀灘和僑港的沙子很相近,但仔細對比的話還是能看出一點顔色區别,僑港的沙子比銀灘的要灰一點;北岸的沙子與其他兩種相比差異巨大,這麼一看,高下立判。
【小科普】銀灘石英砂的成因:抗化學侵蝕能力較強的白雲岩、白雲質灰岩、粉砂岩等夾層,形成多層結構的岩溶洞穴地貌。滲入地下的酸性水,在漫長的地質年代中将斷層緩慢溶蝕。後來地殼的間歇性擡升和沉降,形成石英砂岩。石英砂岩被海水進一步溶蝕, 成為石英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