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識字的人少,語言方音靠的是口口相傳、代代相傳。上學後進行的是普通話教學,很多日常使用頻繁的字詞,課本上沒有,學校裡也就學不到。
标題寫的四川話,是因為筆者乃四川人。其實這類“生僻字”其實大多屬于古漢語遺存,因此全國各地發音相差不大,但可能也存在差異。它們更多用于日常口語,屬于“說得多,寫得少”的那類字,因此成了我們“口中常說字,眼中生僻字”。
之前總結了一部分,今天繼續。
第一個字:谝
谝,音[piǎn],《集韻》平免切,卞上聲。
本意是花言巧語,炫耀、誇耀或驕傲地顯示,誇耀,誇口。《周書》有記載:谝巧言也。從言扁聲。陝西方言,聊天,說話。其他地區基本使用本義。
四川地區過去做一個人愛吹牛,就說他愛“谝[piǎn]批”。
第二個字:苶
苶,讀音:[nié],《正韻》乃結切,音涅。字典中釋義為疲倦,精神不振。文言文中較常見。南北各地方言中仍在使用這個字。
例句:孩子有點苶,或許是病了。
第三個字:憷
憷,讀音:[chù]。《正韻》創祖切,音楚。通怵,該字本義含有害怕或畏縮之意。常作方言用字。
[方言]∶遇事膽怯,不敢出頭:發憷。
第四個字:挼
挼[ruá] 瞻相北鬥柄,兩手自相挼。——唐·韓愈《讀東方朔雜事》
在北京方言中,rua有體質衰弱、技能低劣之意;在四川、貴州等地,有“摸、揉、搓、捏”等含義;在嶽西方言(在嶽西方言中讀第一聲)中有嘔吐、謾罵(指令人作嘔)等含義。
四川方言,一是指揉、搓等動作,比如“挼面”就是揉面團;二是指說話、寫文章時對材料的整理。
第五個字:滗
未簡化前的滗
滗,讀作滗(bì),本意是表示一個動詞,指将液體澄清後輕輕傾倒出的作用、方法或過程,如滗米湯等。
第六個字:扚
扚dia,一聲,本字提,舊讀dia.
第七個字:拃
拃[zhǎ]基本字義是 張開大拇指和中指(或小指)量長度;也作為 量詞,指張開大拇指和中指(或小指)兩端的距離:兩~寬。
四川部分地區方言發音為[qiǎ].
第八個字:劐
劐[huō]用耕具劃開土壤或用剪刀等尖利器物劃開東西:~地。用剪刀~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