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中所說“道不同不相為謀”,兩個不同世界的人在一起的時候,話不投機半句多,層次不一樣,境界不一樣。不但沒有共同話語,别人還有可能會嘲笑你。
這就是所謂的,你所說的别人永遠理解不了,别人所說的你永遠看不上。
兩個精神世界不同的人在一起是非常痛苦的,不得不承認,從精神層面,人是分不同層次存在的。也沒有對錯,也沒有好壞之分,隻不過是人的精神層次不一樣而已。
很早以前看過莫言寫的一篇文章。
有一次,莫言請人去吃烤鴨。
大家都酒足飯飽之後,桌子上還剩下許多。
農民出身的莫言心想,多可惜啊,那些大蔥、大醬、潔白的薄餅,香酥的鴨肉,都是好東西,浪費了是要遭天譴的。
于是莫言就繼續吃。
這時,有人開口了:“瞧瞧莫言吧,非把他那點錢吃回去不可。”
莫言感到臉上火辣辣的,好像挨了一記響亮的耳光。
那人又說:“你們說他飯量怎麼會這麼大?他為什麼能吃那麼多?要是中國人都像他一樣能吃,中國早就被他吃成水深火熱的舊社會了。”
莫言回老家後,委屈地将這件事說給母親聽。
母親讓他以後再去吃宴席前,先喝上兩碗稀飯,再吃上兩個饅頭。
回到北京後,莫言就按母親所說,去吃宴席前先墊飽了肚子。
在宴席上,他吃得慢條斯理、溫良恭儉讓。
結果一人卻說:“看看莫言那假模假樣的勁兒,好像他隻用門牙吃飯就能吃成賈寶玉似的。”還諷刺他做人不夠本色。
生活中永遠有這樣的一些人,總是莫名其妙地诋毀你、傷害你。
如果你都去計較、和對方糾纏,那你隻會筋疲力盡,生活變成一地雞毛。
就像作家李尚龍所說:“永遠不用和不屬于自己的一類人過多解釋,那純粹是浪費時間。”
層次不同,無法溝通
層次不同的人,無需與其争辯。《聖經》中有句話:“盡快同意反對你的人。”
隻要自己是對的,面對那些無端指責,就不用再多說什麼了。
正如卡耐基所說:“在争論中獲勝的唯一方式,就是避免争論。”
明知無法戰勝對方本質上的狹隘,進行争辯隻會損耗精神。這時不如不争不辯,因為層次不同是争不出結果的。
01
層次不同,解釋無意義
我觀察過很多“争論”的場景,其實大部分都不是真正的争論。而是話語不對等的尴尬擡杠,情緒上的升級,繼而出言不遜。話語不對等,指的是雙方不在一個語境,也不在一個層次下交流。所争所論,風馬牛不相及,隻會損耗心力。
《道德經》裡有一句話:“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真正有智慧的人,鮮少與人争辯。畢竟層次不同,解釋再多也是徒勞無益。
02
不是所有的人,都配與你争辯
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是時間。
如果把時間浪費在錯誤的人身上,是非常不明智的選擇。
美國61屆總統林肯說過:"與其與狗争辯,被它咬一口,倒不如讓它先走。否則就算宰了它,也治不好你被咬的傷疤。"
當你在生活中遭受到不被理解或不公的時候,先不要急着去争個輸赢,因為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和你一個層次,争辯的最後,最受傷害的是你自己。
剛剛落幕的《奇葩說》第六季,選手詹青雲大放異彩,榮獲“奇葩王”。比賽中,詹青雲的辯論以旁征博引、行雲流水著稱,知識文化底蘊深厚。思考層次之高,讓她總能勇敢說出正能量的社會呼聲和平權論調。“老奇葩”傅首爾評價她:“聽青雲辯論就像被風親吻。”不少人感歎:“看詹青雲才知道多讀書能有多優秀。”
即便如此,風頭正勁的她還是遭到了噴子的抹黑嘲諷。“長得醜、聲音不好聽、講話不知所雲……”在一次采訪中,詹青雲談及對網絡暴力的感受:“作為辯手,我們是這個舞台上的表達者,隻是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
不是所有事,都值得你去争辯;
不是所有的人,都配與你争辯;
有些人不把自己的時間當回事,因為他們的時間無用。
你若放下手頭的工作去争辯,無論輸赢,你都是輸家。
卡耐基曾經說過:”在争論中獲勝的唯一方式,就是避免争論。“和不同層次的人争辯,是一種自我消耗,毫無意義!
正如一幅漫畫裡所表達的:人的認知,就像一個巨大的天坑,呈漏鬥态勢排布。
越往下,所見越少,機會越少,越是感受到社會不公,憤怒無比。
越往上,所見越多,機會越多,越是感覺世界美麗,風光無限。
下愚莫揣上智,泥陷于認知漏鬥底部的人士,看不到上層認知的風景。
當你到過更高的地方,看過更遠的世界,自然無需理會閑雜的聲音。
03
圈子不同,不必強融
曾經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跟不同層次的人能夠成為朋友嗎?”題主因中考失利,去了一所不太理想的高中,同學大都懶散消極、無心向學。
每當自己認真學習,或是跟老師請教疑難,都會被人嘲笑譏諷,甚至是辱罵。無論說什麼做什麼,别人看見他都是一副嫌惡的表情。于是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為融入不了班集體感到郁悶。
網友@安然若楓回答道:沒必要跟不同層次的人混在一起。融入一個圈子,勢必要花費心力和時間。
而花費這些,總要有所圖:或是心情的愉悅,或是孤獨感的消除,或是人際關系的擴展。
在《向往的生活》中,迎來了毛不易、尤長靖、李子璇等年輕人,大家瞬間就玩開了。
專心做飯的黃磊老師,由于相對年長幾歲,get不到年輕人的點,隻好尴尬的笑笑。
好在老狼的到來徹底緩解了黃老師的尴尬,兩人聊聊當年的記憶,好不溫馨。
的确,人隻有在适合的圈子裡才能感到真正的快樂。
04
每個人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樣的
從前,一個拾糞的、一個砍柴和一個乞丐的相遇了,三個人沒事坐在一起閑聊,乞丐說:“如果你們做了皇帝會幹嘛?”
拾糞的說:“如果我當了皇帝,我就下令這條街所有的糞全部都歸我,誰去拾的話,我就去派公差去抓他”
砍柴的說:“如果我當了皇帝,我就去打一把金斧頭,天天用金斧頭去砍柴。”
最後乞丐說:“要是我當了皇帝,我就什麼也不幹,天天坐在火爐邊吃烤紅薯。”
這說明了一個什麼問題?
每個人很都很難突破個人的經曆和見識的限制。就像你看到一件寶石,你在驚歎它的工藝,别人在考慮它能賣多少錢。認知水平不在一條線上的人,聊不到一塊去。
村上春樹說:
世上存在着不能流淚的悲哀,這種悲哀無法向人解釋,即使解釋人家也不會理解。
你站山巅,告訴他前面是一片汪洋,他在半山腰,隻能看到滿目的荒涼。
常言道:“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以語冰。”
層次不同的人,沒有跟你站在同一高度,永遠get不到你的那個點,因而你的解釋于人于己而言,都毫無意義。
05
高層次的人,都能優雅地獨處
陳道明說過,自己一直偏愛獨處,獨處的時候,會坐在窗前彈鋼琴,會反思自己的拍戲經曆,也會安靜地揮筆作畫。在接受楊瀾的采訪時,他說:
“獨處是一種美德,可以讓人内心得到淨化。”
真正高層次的人,都能優雅地獨處。韓寒在松江二中讀書期間,總是獨來獨往,因為他幹的事和别人不一樣。别人在插科打诨,他在寫小說,别人在惡作劇,他在寫小說。然後放了學,他對别人說:“這是我寫的小說,寫的很好的。”在他人眼裡,韓寒就像個神經病。
然而,白駒過隙,韓寒的很多同學,都被社會塑造成普通人,而喜歡獨處的韓寒則成就了自己。
優質的獨處,就像是一場修行。時間,會為沉默的人争辯。楊绛先生說:
“人這一生,無非是認識自己,洗練自己,自覺自願地改造自己。”
我們真正需要的,不是别人的評價,而是尊重自己的内心,看重自己的想法。别人說兩句就急着跳腳,要和人争論,多半是内心還不夠笃定。内心豐盈的人,能活在自己心裡,而不是活在别人嘴裡。
06
做好自己,時間會為你證明
在生活中,我們總是不經意地在乎一些人的看法,于是常常會去解釋和證明自己,以求迎合那些跟自己不在同一層次的人。
然而,和不在同一層次的人交流,就像雞同鴨講,你花盡時間和力氣去向那個人解釋你的想法,可他聽不懂還是聽不懂。
人活在世上,難調衆人之口。你無法讓所有人都滿意,如果一味在乎别人的看法,就會活得很累。很多時候,你隻管做好你自己,就行了。
正如韓寒在《寫給每一個自己》寫道:
盡我所能,向在乎我的人創造各種東西,絕不向厭惡我的人解釋這是個什麼東西。
人這輩子,不過三萬多天,與其将時間花在向别人解釋上,不如靜靜提升自己,讓時間為自己驗證。
黑格爾曾說:“心無旁骛,專心于事業的追求,就會忘掉很多煩惱,找到許多努力過程中的快樂,默默耕耘的人其實是最智慧的人。”
對于層次不同的人,我們不必刻意相融,也不必試圖去改變對方,隻需待在各自的圈層内,結交一些志趣相投、有着相同價值觀的人,這樣對彼此都好。
畢竟别人想什麼,我們控制不了,别人做什麼,我們也強求不得。
我們唯一最需要做的,是做好自己
安靜努力地過好自己的生活
如此,勝過千言萬語。
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
心若不動,風又奈何;
你若不傷,歲月無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