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為什麼有揚州八怪是鄭闆橋一人

為什麼有揚州八怪是鄭闆橋一人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5 18:14:03

為什麼有揚州八怪是鄭闆橋一人(之一鄭闆橋曾四次來北京)1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闆橋,原名鄭燮,江蘇興化人,是以“詩、書、畫”三絕聞名于世的清代書畫家、文學家。其名言“難得糊塗”為人們所熟知。他曾四次進京,留下許多佳話。《鄭闆橋傳》、《闆橋紀年》和《北京史話》中略有記述。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九月,21歲的鄭闆橋首次赴北京,暫居于西郊甕山(今頤和園一帶)附近。因山前山後寺院較多,他便到多座古刹尋訪,與好友談禅論畫,并在漱雲軒用小楷體書寫了歐陽修的《秋聲賦》。書畫界認為這是鄭闆橋流傳至今最早的書法作品。

鄭闆橋二次進京是在雍正三年(1725年)。在京期間“與禅宗尊宿及其門羽林諸子弟交遊,放言高論,臧否人物,因而得狂名”。他還結識了康熙皇子、慎郡王允禧。此次進京他除了廣交朋友外,還在京城巡遊,并将自己在京城的所見所聞,寫成了《燕京雜詠》。

乾隆元年(1736年),鄭闆橋第三次進京。五月于太和殿前丹墀上參加殿試,“中二甲第八十八名進士,為賜進士出身”。為此他特作《秋葵石筍圖》并題詩曰:“牡丹富貴号花王,芍藥調和宰相祥。我亦終葵稱進士,相随丹桂狀元郎。”由此可見他的喜悅之情。然而,中了進士并不等于就有官做,朝中沒有“靠山”的鄭闆橋,隻好在京閑居。于是他遊曆京郊的禅林寺院,與僧人廣交朋友,談經論法,自得逍遙。他曾與西山法海寺的仁公上人、甕山無方上人和香山卧佛寺的青崖和尚有過交往,相互唱和,留下不少詩篇。他在《贈甕山無方上人》詩中寫道:“山裹都城北,僧居禦苑西。”題目中的“甕山”,即今頤和園萬壽山,當時還沒興建清漪園(今頤和園),“禦園”當指圓明園。甕山之陽,有圓靜寺,無方上人在該寺出家。他在《寄青崖和尚》詩中寫道:“山中卧佛何時起,寺裡櫻花此日紅。驟雨忽添崖下水,泉聲都作晚來風。”對香山卧佛寺的秀麗風光進行了生動的描繪。鄭闆橋在卧佛寺小居期間,結識了不少新朋友,其中有戶部郎中伊福納,在其攜同下,鄭闆橋到香山觀賞紅葉。“紅樹年年隻報秋,西山歲歲想同遊”,這是他此行的真實寫照。他在京閑居一年,仍沒有謀到一官半職,隻好南歸揚州。

乾隆六年(1741年),鄭闆橋第四次,也是最後一次進京,以求“候補官缺”。他将自己的詩作和書畫作品贈與慎郡王允禧,得到慎郡王的賞識。不久在他的舉薦下,鄭闆橋終于在他中進士後的第六年,即乾隆七年(1742年)春,謀得了山東範縣縣令之職(後又做過濰縣縣令),此時鄭闆橋已年近50歲了。從此,鄭闆橋開始了他為時12年的縣令生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