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丹溪心法》,可入湯劑,也有中成藥。
組成
焦山楂、六神曲、半夏、茯苓、陳皮、連翹、萊菔子。
功能
消食導滞,和胃。主要用于飲食積滞證。
常見症狀見脘腹脹滿(胃所在的上腹部以及腹部脹滿感),嗳腐吞酸(打嗝有一股腐臭味,同時有酸水上反),不欲飲食,嘔吐惡心,腹瀉,舌苔厚膩,脈滑數。
脘腹脹滿
應用
常用于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腸炎、消化不良、嬰幼兒腹瀉等屬于食積内停者。
注意
1、由于食積導緻的胃痛、胃脹,多與飲食習慣有關,或是飲食過飽,暴飲暴食或是食用油膩、不易消化的食物過多所緻。服藥期間應改為清淡飲食。
2、即使症狀緩解後,也應反思飲食習慣,應養成均衡飲食,細嚼慢咽的習慣。多吃蔬菜、菌類等易于消化且有豐富營養的食物。
2、枳實導滞丸
來源
《内外傷辨惑淪》,可入湯劑,也有中成藥。
組成
大黃、炒枳實、炒神曲、茯苓、黃芩、黃連、白術、澤瀉。
功能
消積導滞,清利濕熱。主要用于飲食積滞,濕熱内阻證。
症狀多見脘腹脹痛,不思飲食,大便秘結,痢疾,裡急後重,舌紅苔黃膩,脈沉實有力。
不思飲食
應用
常用于胃腸功能紊亂、慢性痢疾、腸炎等屬濕熱積滞者。
注意
1、虛寒性痢疾慎用。
2、孕婦,久病正氣虛弱,年老體弱者慎用。
3、用藥期間飲食宜清淡,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忌暴飲暴食及偏食。
4、用藥期間,由于大黃、茯苓、澤瀉的作用,能使積熱從大、小便排出,可能會有大便溏稀、小便頻的現象,屬于正常現象。
3、六味安消散
來源
《中國藥典》,本方來自蒙古族、藏族方,中成藥。
組成
藏木香、大黃、山奈、北寒水石、诃子、堿花。
功能
和胃健脾,消積導滞,活血止痛。用于脾胃不和,積滞内停證。
症狀多見胃痛胃脹,消化不良,便秘,痛經。
應用
常用于胃脹、胃脘痛、胃酸、便秘、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等胃腸系統疾病。
注意
1、孕婦忌用。女子月經期慎用。
2、脾胃虛寒所緻胃痛、便秘慎用。
3、熱結血瘀痛經慎用。
4、服藥期間飲食宜清淡,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煙酒。
4、小兒化食丸
來源
《中國藥典》,中成藥。也有同方中成藥小兒化食丹、小兒化食口服液。
組成
焦神曲、焦山楂、焦麥芽、焦槟榔、醋莪術、制三棱、焦牽牛子、大黃。
功能
消食化滞,瀉火通便。用于食積化熱所緻的積滞證。
用于小兒厭食,煩躁,惡心嘔吐,口渴,脘腹脹滿,大便幹燥。
應用
用于小兒便秘、小兒感冒發燒等屬于食積内停者。
注意
1、提醒:小兒感冒發燒,别光想着是由于穿少了,或者别總想着給孩子喂得越多、營養越豐盛越好。孩子如果消化不了,形成食積化熱,同樣會引起感冒發燒。此時不僅要治外感,還得調理脾胃,同時要改掉讓孩子吃過多不消化的高熱量食物的習慣。
2、服藥期間忌食辛辣油膩。
孩子暴飲暴食不可取
5、健脾丸來源
《證治準繩》,可入湯劑,也有中成藥。
組成
白術、木香、黃連、甘草、茯苓、人參、炒神曲、陳皮、砂仁、麥芽、山楂、山藥、肉豆蔻。
功能
消食導滞,健脾和胃。用于食滞腸胃證。
症狀常見飲食減少,便秘,脘腹脹滿,面黃肌瘦,倦怠乏力,苔膩微黃,脈虛弱。
應用
常用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慢性菌痢、潰瘍性結腸炎、胃腸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等屬于脾虛食滞證者。
注意
1、孕婦慎用。
2、全方雖有清熱藥,但整體以溫藥為主,所以陰虛内熱、濕熱證謹慎使用。
#哆咖醫生超能團#
6、開胃健脾丸
來源
《中國藥典》,可入湯藥,有中成藥。
組成
白術、黨參、茯苓、木香、黃連、炒神曲、陳皮、砂仁、炒麥芽、山楂、山藥、肉豆蔻、炙甘草。
功能
健脾和胃。用于脾胃虛弱、中氣不和證。
症狀常見脘腹痞滿(胃脹、腹脹滿、堵塞感),食欲不振,嗳氣吞酸(打嗝、反酸),腹脹洩瀉。
應用
常用于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證屬于脾胃虛弱、中氣不和者。
注意
1、陰虛内熱(症狀多見口幹,舌紅苔少,手足心熱等),濕熱痞滿,濕熱洩瀉不宜使用。
2、服藥期間,忌食生冷、油膩、不易消化的食物。
總結:6種藥的典型區别1、前4種藥,保和丸、枳實導滞丸、六味安消散、小兒化食丸以消食化積為主,主要用于實證。常用于食積所緻胃脹、消化不良、嗳氣、反酸為主。
2、後2種藥,健脾丸和開胃健脾丸,以健脾和胃為主,主要用于虛證。二者組成近似,功效相近,但有個别藥物的區别,同時組方成分用量、比例也有區别,故功效也略有差别。都可用于脾胃虛弱導緻的飲食減少、腹脹、面黃肌瘦、倦怠乏力、腹瀉等。
3、保和丸以消食、消脹為主,沒有明顯清熱、通便作用。
4、枳實導滞丸除了消積導滞,還有清利濕熱的作用,更适合飲食積滞外還有濕熱的病證,表現為便秘,或痢疾,舌紅苔黃膩。常用于慢性痢疾、腸炎等情況。
5、小兒化食丸,适用于小兒。因小兒為純陽之體,食積在體内易化熱,所以有一部分瀉火通便的作用。
6、六味安消散有一定活血止痛的作用。可用于便秘、痛經。
特别說明:本篇因篇幅有限,發表前把每方的方解去掉了,如有需要的讀者,可在評論區留言,我在評論區發。
參考資料
《丹溪心法》《内外傷辨惑淪》《證治準繩》《中國藥典》《方劑與中成藥》、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本文為黃藥師原創作品,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轉載請注明來自頭條号黃藥師手記。
文中涉及處方、用法,僅供學習、參考,不作其它用途,請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如需就診,請到正規醫院專業醫生處辨證論治。有問題歡迎留言,大家一起長知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