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太極實業大剖析

太極實業大剖析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13 18:57:37

太極實業大剖析(主力産品再登質量黑榜)1

《電鳗财經》文 / 米萊

太極集團(600129.SH)的主力産品藿香正氣水出現質量問題,而近年來該公司屢屢登上食藥總局的質量黑榜與該公司研發投入相對較少有直接關系。

藿香正氣水檢驗不合格

8月30日晚間,重慶太極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極集團)發布公告披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于2022年8月29日發布《國家藥監局關于20批次藥品不符合規定的通告(2022 年第 39 号)》,其中該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太極集團四川南充制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充制藥)生産的藿香正氣水甲醇量檢測不符合規定。

公告顯示,南充制藥生産的藿香正氣水批号為 2021013,2021046,有效期24 個月。2022年2月和2022年3月,浙江省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四川省藥品檢驗研究院(四川省醫療器械檢測中心)共抽檢南充制藥三批藿香正氣水樣品,交由江西省藥品檢驗檢測研究院檢測,檢驗結果為甲醇量指标不符合規定。本着對消費者盡責的原則,南充制藥對上述批号産品未銷售部分 15undefined677 盒已按程序全部召回。該公司就此次事件造成的不良影響真誠緻歉。

對于此事件對公司的影響,太極集團表示,目前藿香正氣水在公司及下屬企業中,隻有南充制藥生産銷售,2021 年度,南充制藥生産的藿香正氣水銷售收入為665 萬元,占該公司 2021年度營業收入的0.05%;本次公告涉及産品銷售收入約22萬元,占該公司營業收入比重極小,對公司生産經營無重大影響。

盡管南充制藥生産的藿香正氣水占該公司總銷售收入的比例較低,但《電鳗财經》注意到,藿香正氣水絕對是太極集團的主力産品。

資料顯示,藿香正氣是常見的傳統中成藥之一,有解暑去濕、和胃止嘔、芳香化濁等功效。中康CHIS開思系統數據顯示,太極集團在藿香正氣市場擁有絕對優勢,2021年太極集團的藿香正氣市場占有率在50%以上。

太極集團的主要産品為藿香正氣口服液(不含酒精),主要生産廠為太極集團重慶涪陵制藥廠,這是太極集團的獨家專利劑型。受今年夏天高溫影響,太極集團的藿香正氣口服液銷量大漲。而且,因天氣炎熱,網絡上刮起一股“藿香正氣冰中式”的風潮。

所謂“藿香正氣冰中式”,實際上就是将藿香正氣液加入有冰塊的水中,類似于美式咖啡,隻是将咖啡換成了藿香正氣水。更有甚者,直接将藿香正氣液加入冰美式中,以期将咖啡與藿香正氣液的味道中和,同時達到醒腦與清熱的作用。由此可見,藿香正氣在今年的火爆程度。

太極集團2022年半年報顯示,藿香正氣口服液實現銷售收入9.98億元,同比增長79%,占當期該公司45.49億元醫藥工業總收入的21.9%。2021年,太極集團的藿香正氣口服液實現銷售收入9.2億元,同比增長 33.6%;該公司的藿香正氣口服液的收入占到公司當年醫藥工業總收入的12%。

在生産方面,2021年,太極集團生産了8138.06萬盒藿香正氣口服液10ml*10*70,同比增長了69.01%;同期生産了5682.09萬盒藿香正氣口服液精10ml*5*120,同比增長了104.14%;同期生産了555.42萬盒藿香正氣口服液精10ml*6*120,同比增長了17.53%。不論在産量還是在銷量上,藿香正氣口服液是該公司的絕對主力産品。

産品頻現問題 研發投入少

事實上,《電鳗财經》注意到,近年來,太極集團的産品屢屢出現質量問題。今年7月29日,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的藥品抽查檢驗信息顯示,太極集團控股子公司西南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産的青黴素V鉀片(批号:201103)有關物質檢測不合格。

2016年11月,太極集團重慶中藥二廠生産的1401003批次“小兒咳喘靈顆粒”被國家食藥監總局抽檢後被認定為劣藥,被處以沒收違法所得。

2016年12月,太極集團的桐君閣藥廠生産的1批次“蠶蛾公補片”就上了廣西藥監局的質量黑榜。

2016年年5月,太極集團的重慶中藥二廠的橘紅丸再被檢出較高硫磺含量。

2015年3月,太極集團子公司四川綿陽制藥有限公司生産的闆藍根顆粒被檢出水分問題。

2017年12月,太極集團桐君閣藥廠生産的批号為17030008的“龍膽瀉肝片”被抽檢為不合格産品。

2020年7月,綿陽制藥有限公司所生産的批号為1809011的“通宣理肺丸”被海南藥監局抽檢為不合格。

業内分析人士認為,太極集團屢屢登上食藥總局的質量黑榜或許與該公司的研發投入少有直接關系。

作為重慶最大的傳統制藥企業,太極集團集中西藥制造為一體,擁有醫藥工業、醫藥商業、藥材種植等完整的醫藥産業鍊,旗下有家喻戶曉的産品藿香正氣口服液以及急支糖漿等。2021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21億元。

然而,作為一家營收超百億的制藥企業,太極集團的研發投入金額不及銷售費用的“零頭”。數據顯示,從2017年至2021年,太極集團的研發費用分别為3356.68萬元、4208.24萬元、6717.49萬元、9650.87萬元和1.03億元,5年時間研發投入累計為3.42億元。

同期,該公司的銷售費用分别為19.08億元、28.94億元、37.51億元、37.01億元和42.15億元,5年累計164.69億元。

由此可見,從2017年至2021年,太極集團的銷售費用是研發投入的48倍。或許這就是太極集團産品質量頻繁出現問題的原因,或許也是該公司經營效益低下的原因。

從2011年至2021年,太極集團營收從63.86億元增長到了121.49億元。但期間該公司的扣非淨利潤僅有一年為正數,數據顯示,從2011年至2021年,太極集團扣非淨利潤分别為-1.33億元、-2.43億元、-1.72億元、-2.81億元、-5.36億元、-4.43億元、6437.48萬元、-8362.94萬元、-1.57億元、-5.56億元、-6.97億,累計虧損超30億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