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迫擊炮的應用,可以說是貫穿了國内陸軍發展的全過程,而随着大口徑迫擊炮的普及,諸如105和120毫米口徑的迫擊炮,已不再是所謂單兵支援火力,而是具備攻堅能力的重要戰術打擊體系。而國内除了在中型合成旅裝備有PLL-05型120毫米自行迫榴炮,以及幾乎淘汰的PCP001型82毫米車射速迫擊炮,輕高機合成旅主要采用的是120毫米迫擊炮機動方案,也就是所謂的“火炮下車”,那麼為何要放棄自行火炮(卡車炮)而選擇“火炮下車”呢?這可能還是着眼于使用單位和山地作戰的特點。
根據社交媒體的報道,現在國内輕高機主要裝備的大口徑120毫米迫擊炮,是一種“火炮下車”機動方案。既采用一款猛士三軸運輸車,外觀接近CTL181A型,後部的車鬥改進為120迫擊炮,以及儲備彈藥放置庫。而120迫擊炮則分解為若幹個部件,放置于猛士車後部。根據圖片來看,較大的炮架部分就在車鬥右側,而身管和座钣在車鬥後方,大緻分為炮架、座钣、身管、瞄準裝置這幾個部分。
而在作戰時,先使用猛士運輸車将火力營運送到炮兵陣位,然後組裝火炮部署陣地,攻擊後可以迅速拆卸移動。那麼肯定有軍迷會問,發射前組裝火炮,發射後又拆卸收攏都需要時間,難道車載自行方案不香嗎?實際上相關車載120自行迫擊炮方案國外有不少,國内也有很多,比如說PCL-171和PCL-161卡車炮方案,還有在2014年珠海航展上的口徑120毫米,采用二代“猛士”底盤的車載迫擊炮,采用液壓裝置進行收放,是典型的車載自行方案。
不過根據目前來看,國内的兩個自行迫擊炮方案都是以外貿版的姿态亮相,國内自用基本暫緩,反而是前面所說的車載機動方案,也就是“火炮下車”成為了現役裝備。其實出現這種情況也是基于現實考慮,大口徑迫擊炮雖然威力更大,但本質還是屬于伴随式火炮,重點是可以随着攜帶。尤其是在國内西南山地縱橫地區,往往需要在制高點上部署迫擊炮,這樣能下車的迫擊炮其實機動能力更強,可以拆分為若幹部件後随時上山,而自行火炮想要直接到上山部署幾乎很難做到。
以89式120毫米迫擊炮為例,炮架部分零件采用LY12和LC4超硬鋁合金制造,表面采用硬質陽極氧化處理,座钣采用AT7钛合金材料,全重隻有206千克。而現在的120毫米迫擊炮就是在此基礎上于2015年研發完成,大量采用钛合金重量輕,射程遠,平均提升36%,達到了8公裡左右。
如果說山地作戰的需求如果說是輕高機合成旅的作戰範疇,那麼120毫米迫擊炮“火炮下車”更為重要的是對于空降部隊,尤其是我們是全球少有的發展成建制大規模空降部隊的國家,因此空降兵在少量輕裝甲武器外,是否有重型支援火力,這對于空降後能否按計劃在敵後占領重要的橋梁、城鎮、據點就格外重要了。而空降部隊對于迫擊炮的重量、可拆卸性尤為關注。
那麼将空降部隊的需求和輕高機旅的需求結合起來,簡單說就要重量輕、各部件單兵搬運性能好,還要能下車上山機動力強,這樣無疑“火炮下車”的機動120毫米迫擊炮方案能夠同時滿足兩者的需求。而這樣來看,為什麼放棄看似更簡單快捷的車載自行迫擊炮,而選擇“火炮下車”就一目了然。總體來說,一款裝備的選擇,并不能單純地脫離實際情況和使用者需求來看優劣,而是要融入戰術戰法等體系中,尤其是結合實際戰場地理條件來看,否則搞出威力再大的火炮,卻寸步難行那也是毫無價值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