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農民日報】
江蘇省蘇州太倉市東林村的千畝稻田長勢正好,村裡探索出将水稻稭稈制作成飼料、用生态飼料喂養湖羊、羊糞再加工成有機肥的生态循環農業生産模式,擦亮鄉村綠色底色;常熟市海虞鎮銅官山村30畝馬鞭草呈現出一片夢幻的紫色,在進行人居環境改造過程中,該村充分尊重鄉村自然風貌,住在這裡的村民盡享田園風景;震澤鎮規範農房建設,将鄉村打造成蘇式田園,發展鄉村旅遊,多種渠道擴大農民收入……
近日,記者走訪蘇州市看到,這裡的鄉村不僅有“粉牆黛瓦斜屋頂,千畝稻田白鹭飛”的田園景緻,還實現了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41487元的目标,預計今年年底全市村均可支配收入将超過1150萬元。鄉村振興,蘇州市交出了一份以特色田園鄉村為主題的漂亮答卷。
注重生态發展 擦亮鄉村生态底色
立秋時節,太倉市東林村水稻田長勢正旺。天剛蒙蒙亮,59歲的東林村合作農場的場長徐雪其已經來到地頭忙起來。他帶着寬檐的遮陽帽,穿着長筒膠靴,在望不到邊的田間行走,看到有稗草或千金草就伸手拔掉。“看這稻田多好看,長得齊整。”徐雪其看着稻田,充滿自豪。這時,幾隻白鹭正從稻田上空飛過,真是個“一畦春韭綠,十裡稻花香”的美麗鄉村。
據介紹,東林村合作農場的高标準農田全部種植稻麥作物。合作農場目前有2000餘畝農田實現稻麥生産全程機械化,僅8人負責管理,水稻、小麥單産分别穩定在每畝1300斤、900斤左右。
太倉市東林村的水稻田。
東林村黨委書記蘇齊芳介紹,東林村堅持綠色生态發展,創新循環農業生産方式。村裡引進稭稈收集打捆機,将農場産生的稻麥稭稈全部集中回收;建設飼料廠,把回收的稻麥稭稈加工成牛羊飼料;建立生态羊場,用稭稈飼料進行喂養;建成肥料廠,利用羊場糞便生産有機肥,最終還肥于田,形成“種植-稭稈飼料-養殖-有機肥料-種植”的生态循環鍊。
記者在東林村看到,這裡的羊圈内有3000多隻湖羊,牛棚裡有70多頭肉牛,堆肥塔在生态羊場的一側。在這裡,牛羊糞實現就近堆肥發酵。不遠處的稭稈飼料廠内,打包機将稭稈打捆成一個個長方形的白色包裹,稭稈就在包裹裡完成發酵,最後被制成牛羊飼料。“1噸稭稈飼料可節約280公斤糧食。目前合作農場化肥用量比傳統減少約40%,土壤有機質含量從1.9%提高到3.2%。”蘇齊芳表示。
據介紹,在農村綠色發展方面,蘇州市不僅對生态農場給予支持,還大力開展畜禽養殖污染治理行動,關停禁養區内規模畜禽場戶,推進非禁養區規模場污染治理,全市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連續3年保持在99%以上。另外,在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和生活垃圾治理方面,蘇州市也做足功課,全市行政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占比達到100%,分類達标率達到94.97%。完善農村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建設鎮、村兩級有機垃圾資源化處理站240個,日處理能力達到700餘噸。多措并舉,擦亮鄉村生态底色。
保留鄉村風貌 不搞大拆大建
常熟市海虞鎮銅官山村景色旖旎,青山蔥翠,農舍俨然,村内小橋流水、亭台飛檐……帶着遮陽帽、騎着電動車的村民穿行在鄉村小路上。
銅官山村黨委書記程剛介紹,該村原來叫七峰村,因為村域裡有7座山峰而得名。這裡曾經交通閉塞、經濟落後,村民依靠開山采石謀營生,七座山峰竟被挖去四座半,老百姓的日子也沒好起來。近年來,海虞鎮啟動了銅官山生态保護修複等工程,自然環境得到提升。随後,村裡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
“一開始,村民們對改善環境的積極性不高,尤其是房前屋後的亂堆亂放,靠村幹部一張嘴挨家遊說,總是解決不了。為激發村民改造村莊環境的熱情,村委會組織村民代表到周邊美村典範參觀旅遊。村代表回來之後,我發現村民對這項工作積極起來。”程剛說。
銅官山村在尊重鄉村肌理的基礎上,圍繞農耕文化進行了整體規劃,放棄觀賞花卉,而是種植了更實用的向日葵花、馬鞭草;不大拆大改,隻是立起了倡導農耕文化的水幕牆、在村裡的小河上架起精緻木橋;不大量占地搞旅遊,隻修了能搭載兒童穿行于玉米地的小火車……村民告訴記者,近兩年村裡環境好了起來,自己住在村裡非常惬意。不少城裡人來這裡參觀遊覽,房子能租出好價格,茶葉蛋、煮玉米也賣得不錯,現在大家對改善環境的勁頭可大了,農民修房子都要琢磨琢磨怎麼修才好看,什麼顔色的牆體和周圍環境搭配。
常熟市海虞鎮銅官山村的馬鞭草。
銅官山村的30畝馬鞭草已經呈現出成片的紫色,與薰衣草有異曲同工之妙,成為網紅打卡之地。“我們沒有種洋氣的薰衣草而是種植馬鞭草,因為馬鞭草好養活,且有藥用價值,是我們村種植業的一部分。”程剛介紹。據了解,銅官山村的水稻種植非常發達,“我們村有耕地5000餘畝,其中水稻3200畝,還有苗木基地、果林、茶葉園。農村搞建設,不能全部套用城市手法,要尊重農村原有風貌和農民的生活習慣。”程剛表示。
村裡人都說,以前村裡人特别是年輕人都往城裡走,現在不少人都往村裡跑,餐飲店、茶社、民宿也都興辦起來。程剛介紹,目前銅官山村的常住人口比戶籍人數多1000多人。
銅官山村隻是蘇州改善人居環境的一個縮影。據了解,目前,蘇州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常态化開展村莊清潔行動,已建設美麗庭院示範村10個、美麗庭院2000戶,建設美麗菜園示範村20個,美麗果園示範村10個,建成美麗鄉村健身公園20個。
規範農房建設 讓蘇式建築成為亮點
古典蘇式建築有粉牆黛瓦坡屋頂等特點。在蘇州市吳江區震澤鎮采訪時,記者看到這裡的農村民房雖然大小不同,但風格統一,都是蘇式建築。配合村莊内的小橋流水,亭台樓閣和成片的農田,頗有美感,一座座村落宛若“蘇式園林”。
震澤鎮黨委書記顧全介紹:“我們在重點村聘請駐村設計師,按照20餘種藍圖推進農房改造工程。村民改建民房,就在這些現成的設計圖中挑選出自己喜歡的進行建造。老百姓節省了設計費,而且統一規劃了鄉村風貌。”
記者看到,這套設計圖紙内大多數是兩層加閣樓的建築,面積按照宅基地面積來區分,由200平方米到120平方米不等。設計圖紙對建築地表标高、檐口高度、出挑寬度都有要求。最顯著的特點是,這套圖紙的風格都有蘇式建築特征,牆面以白色為主,屋頂為黑色斜坡,中軸對稱樣式,門窗外框為深色。“鄉村面貌中建築是重要的環節。農房統一風格之後,我們以公園的标準來打造鄉村,将本土文化融入其中,讓鄉村更有意境。”顧全介紹。民房建築統一風格之後,鄉村風貌有了明顯改善,營造出“潔淨、甯靜、意境”的鄉村底蘊。
如今,走在震澤鎮的鄉村,可以看到這樣的景象——蘇式民居高低參差、錯落有緻,村裡的小河上架起古香古色的橋梁,飛檐的亭子沿河岸而立,一副“清晨薄霧籠罩,雞犬相聞;傍晚落日熔金,炊煙袅袅”的江南水鄉生活畫卷徐徐展開。
震澤鎮改建後的農房。
“我們在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的過程中,對全鎮83家溫室龜鼈養殖場進行了專項整治,小散養殖全面清退,還對‘散亂污’的小企業也進行了清理。低效能的小企業、小作坊都開不下去了,老百姓的收入從哪裡來?鄉村環境改善後,我們看到了商機。”顧全表示,震澤鎮運用市場化手段加強旅遊标準化、精細化建設管理,引入餐飲民宿經營主體,開發蠶桑研學、水果采摘等豐富多彩的遊玩項目,增加濕地片區接駁交通便利度,優化小火車觀光線路,将各景點串珠成線,“風景”一步步變成農民的“錢景”。
據介紹,震澤鎮從多條途徑增加農民收入:通過土地流轉,讓農民享有穩定的土地租金;通過資源收儲公司租賃閑置農房,增加農戶房租收入;通過支持農業合作社,打響農産品品牌;推進“基地 公司 農戶”的模式,增加農民的就業機會……2021年,震澤鎮鄉村旅遊接待超50萬人次,農民收入得到大幅度提升,全鎮村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038萬元。
記者了解到,蘇州市将“加快推進村莊規劃和農房改造,深入推行駐村設計師和工程師‘一村兩師’服務制度”寫入鄉村振興重點工作,不斷提升村莊設計、建設和管理水平。
據悉,2020年開始,蘇州市以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統領鄉村建設,建立了特色精品鄉村、特色康居鄉村和特色宜居鄉村建設體系。在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推進鄉村産業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蘇州市強調尊重鄉村的既有肌理,注重環境的保護和生态農業的發展,以特色田園鄉村建設點亮鄉村振興之路。
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李婧
監制:王岩 編輯:李憶甯
本文來自【農民日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