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詩詞愛好者,将自己學習詩詞的過程分享給大家,望大家共同探讨。之前的文章分别講過古體詩與近體詩,近體詩的幾種常見類别,詩的押韻,律詩、絕句、排律的特點,漢語的音調,入韻、平仄、對仗的基本知識等等,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查看之前分享的文章。
詞性對是詞語對仗的基本要求,同類對是表現意境的重要手段。
此外,詩人還創造了許多富有情趣的對偶修辭手法,給近體詩增添了精美隽永的神韻至味,全方位地展示了漢語言文字的形式之美,在中華璀璨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之前的文章介紹過對仗的句法修辭,今天這篇文章是介紹對仗的語音修辭。
對仗的語音修辭對仗的語音修辭,指對詞語聲、韻、調的利用。這類修辭将一些同音字或多音字對舉,使它們獲得音聲上的最佳搭配,豐富了互對詞語的樂音成分,提高了語言音律的表達效果,給對仗增添無限魅力。
借音對
借音對,也稱聲對。
兩詞相對,如果在語義上毫無關系,不能形成工對(同類詞語的互對,之前的文章有介紹,)就可以借其語音近同,用甲字的同音字與乙字相對,形成音讀上的“同類對”。
這種對仗,在字面上兩不相對;但讀其音,誦其句,仍可讓人聯想到工整精緻的同類詞語,間接滿足詞語工對的需求。如:
清江無限好,白鳥不勝潤。——王安石《江亭晚眺》
“清”諧音“青”,與“白”相對,形成顔色上的對仗。
古樹老連石,念泉清露沙。——溫庭筠《題盧處士山居》
“清”諧音“青”與“老”相對,形成同類對仗。
博開柏葉酒,燈發九枝花。——張子容《除夜樂城逢孟浩然》
“柏”諧音“百”,與“九”相對,形成數目對仗。
疊音對
疊音對,指兩個疊音詞的對舉,又稱連珠對、疊字格。
近體詩字數有限,一首詩中盡量不用相同的字,但允許兩個疊音詞相互對仗。
這些疊音詞用在兩句互對的位置上,能把分散的東西從語音上連接成一個整體,使人感到語音的和諧貫串,獲得整齊劃一的效果。如: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李商隐《憶梅》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
郁郁山木榮,綿綿野花發。——李季蘭《寄朱放》
入空才漠漠,灑迥已紛紛。——杜甫《喜雨》
疊音對,多是一句之中将兩個單字重疊或者用一個疊音詞對舉。
中唐以後就有了連用兩組疊音詞的格式。這兩個連用的疊音詞從不同角度強調同一事物,着力渲染人們的不同感覺,易于形成朦胧迷離的詩境,宋代詩人特别喜歡用,盛行一時。如: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李商隐《菊》
行沖薄薄輕輕霧,看放重重疊疊山。——範成大《早發竹下》
雙聲對
雙聲對,指兩個雙聲詞的對舉。兩個字在聲母上有相同相近的關系,是雙聲字。
兩兩并列的雙聲詞,好像貫珠相連,易于形成聽覺上的連續呼應,帶來音樂的節奏感。
兩個雙聲字的對舉,更能以聲母的上下呼應,造成幽雅曼美的音響,增添婉轉悠揚的風韻。如:
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晖。——李商隐《落花》(c&c;t&d)
田園寥落幹戈後,骨肉流離道路中。——白居易《望月有感》(l & l)
疊韻對
疊韻對,指兩個疊韻詞的對舉。兩個字的韻部相同或相近,就是疊韻字韻母是語音中最響亮清晰的部分。疊韻字運用得好,可使對偶句铿锵婉轉,優美動聽,産生袅袅不盡之餘韻。疊韻對的應用遠勝于雙聲對。如
澶漫沙中雪,依稀漢口山。——皇甫冉《送常大夫加散騎常侍赴朔方》(an ; i)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蟬娟。——羅隐《七タ》(ao ; an)
雙聲疊韻對
雙聲疊韻對,指雙聲詞與疊韻詞對偶的格式。簡單的說就是上面第三種雙聲對,對第四種疊音對。
雙聲對和疊韻對的應用是有條件的:一句中用了雙聲字或疊韻字,就必須在另一句相同位置上也用一個雙聲字或疊韻字。如果不用,就會造成語音上的不協調,詩家稱為“跛”,視作詩病。
但不是所有的雙聲字和疊韻字都能找到合适般配的對象,有時為了詩意的表達,對仗中的雙聲字也可以與疊韻字相對。這種變通方式,既照顧了對仗語音修辭方面的需要,也能給詩人用詞提供便利。如:
十年蹴鞠将雛遠,萬裡秋千習俗同。——杜甫《清明二首(其二)》
“蹴鞠”,韻母相同,疊韻;“秋千”聲母相同,雙聲。
遠路應悲春晼晚,殘宵猶得夢依稀。——李商隐《春雨》
“畹晚”,聲母韻母相同,雙聲疊韻。“依稀”,疊韻。
了解這些知識後,對于創作詩詞,欣賞詩詞,都是有一定幫助的。
前面的文章介紹過對仗的基本知識、工對、寬對、鄰對,對仗的句法修辭等,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翻看之前的文章。
感謝您的閱讀,歡迎您的評論,轉發!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