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不止我一個人是這樣的!
吃完一包鹹滋滋的薯片,腦子裡就已經盤算着要不要來個冰淇淋中和一下;剛吃蛋糕,就想吃辣火鍋來過把瘾~再喝杯酸奶消消食……
就這樣想是一個♾️一樣,循環往複,總也逃不出這個怪圈。
飯後總想吃點甜,
并不是因為饞啦!
其實這種“渴望”真的不是因為饞,它代表着身體發出的各種信息。
“吃完甜、就想吃鹹”(或者還是反之),這種現象稱作「特定感官飽足感」(Sensory-specific satiety)。
「特定感官飽足感」指,我們對正在吃的食物滿意度降低,但當吃到新口味、其他的食物,食欲會被再次激發。
簡單點說,就是無論多美味的食物,第一口都是最美味的,接下來滿足感就會直線下降。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我們吃自助餐,會比平時能吃得更多;以及為什麼長期飲食單調,會導緻食欲下降。
因為自助餐提供的食物和口味的多樣性刺激了個人的食欲感;相反經常吃同樣的食物,食欲也會下降。
這麼說是不是有點管理食欲小訣竅的意思?
想控制嘴,不隻要滿足胃
大多數減脂期的人都以為,隻要把胃填滿,就能管住嘴了!
事實上,無論是「吃多少」還是「吃什麼」,都離不開大腦的判斷。
大腦為了判定我們“吃的沒吃夠,有沒有吃飽”,會不斷發出各種各樣的試探信号,其中有些信号就是我們理解的「食欲」。
這也是為啥會出現,明明胃飽了,卻依舊不滿足,還想要吃的情況。
再加上甜味和鹹味是2個比較有反差、并且清晰的味道,它們會不斷地觸發我們之前說的大腦的獎勵機制,激活多巴胺分泌,讓我們處在興奮的狀态之中,甚至有點“上瘾”。
之前寫過很多我們和甜食的愛恨糾葛,感興趣的可以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