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地處中國中部、長江中遊,和湖北省相對應,湖南省因大部分區域處于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湖南”,因省内最大河流湘江流貫全境而簡稱“湘”,省會駐長沙市。湖南東臨江西,西接重慶、貴州,南毗廣東、廣西,北與湖北相連。截止2015年,湖南全省總人口6783.0萬人,轄14個地州市、122個縣(市、區)。其中,地級益陽市來說,人口超400萬,2000多年不改名!
一
首先,益陽,别名“銀城”、“麗都”,作為湖南省地級市,益陽地處湖南省北部,西和西南與本省常德市、懷化市接壤,南與婁底市毗鄰,東和東南緊靠嶽陽市和省會長沙市。益陽曆史悠久,人傑地靈,是湖南省唯一2000多年不改名的地級市。 據曆史文獻記載和出土文物證明,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今益陽市一帶即有人類繁衍生息。夏朝時期,大禹治水後将天下劃分為古九州,今益陽市地區屬于荊州之地。到了戰國時期,該地區為楚國黔中郡屬地。
二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消滅楚國,在該地區立長沙郡,下設益陽等九縣。由此,對于益陽來說,建縣曆史已經超過2200年了。自秦朝至今,益陽之名一直沿用。彼時,益陽縣的範圍廣達18000平方公裡。今益陽地區所轄縣、市,除沅江部分和南縣外,均在古益陽版圖之内。兩漢這一曆史階段,益陽縣主要屬于長沙國。三國時期,東吳和蜀漢對荊州地區展開激烈地争奪。而當時的益陽縣,留下了魯肅、關羽等豪傑的足迹。
三
公元627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時,益陽随潭州、長沙郡時更所屬。五代十國時期,益陽縣先屬潭州,後屬長沙府、潭州府。公元960年,北宋建立後,益陽屬湖南路潭州長沙郡。公關1072年,益陽地區分置新化、安化等縣。公元1295年,元朝因為益陽縣人口衆多,所以将其升為益陽州,屬潭州路。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後,複降益陽州為益陽縣。彼時,益陽屬湖廣行省,即湖廣布政使司(治江夏,今武漢市)長沙府。
四
最後,清朝建立後,益陽屬湖南省長寶道長沙郡。1914年,益陽縣屬湘江道。1922年,益陽縣直屬湖南省。1994年3月,設立地級益陽市。益陽市轄3縣(安化縣、桃江縣、南縣)、1市(沅江市)、3區(資陽區、赫山區、大通湖區)。益陽市作為湖南省曆史文化名城,自古是江南富饒的“魚米之鄉”,人口衆多,商業繁榮。截至2014年,地級益陽市總面積達12144平方公裡,總人口約為439.15萬人。
文/情懷曆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